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剛察縣[Gang Cha Xian]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轄縣,省環湖重點牧業縣之一。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縣府駐地沙柳河鄉,距州府駐地110公里,人口2.9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2.4%,還有漢、蒙古、回、東鄉等民族。面積1.2萬平方公里。轄5鄉。古為羌地。西漢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西海郡,廝、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罕東百戶、東蒙古諸部駐牧地、蒙古統編5部29旗等。民國六年(1917年)屬都蘭理事,沿至解放前夕為“剛察千戶區”。1950年設剛察區人民行政委員會。1952年成立剛察區工委。1953年設立剛察縣。地處祁連山系大通山脈中段。北部高山連綿,南部低緩,形成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梯形地勢。大通山橫貫縣境北部,將全境
社會發展
分割成東西向的兩個區域。 北部為湟水、大通河流域, 南部是青海湖水系,境內主要河流有默勒河、克克塞河、江倉河、沙柳河、巴哈烏蘭河、布哈河、哈爾蓋河、 吉爾孟河。 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溫-0.6℃,年降水量370毫米。主要礦藏有煤、鐵、銅、銀、鈾等。工業有制革、建材、原煤開采等。純牧業縣,牧養藏系綿羊,半細毛羊、牦牛、馬等。有鹿、麝、馬熊、狐貍、巖羊、旱獺等野生動物和牛黃、冬蟲夏草、羌活、黃芪、柴胡等野生藥用植物。境內青海湖盛產湟魚。青(海)藏(西藏)鐵路橫貫全境,青(海)新(疆)公路、湟(源)嘉(峪關)公路通過境內,交通便利。 有中學8所(含廠礦學校),醫療衛生機構9個。境內有漢代“北向陽古城”、“舍卜齊溝巖畫”、“哈龍巖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境西南62公里處的青海湖鳥島是我國八大鳥類自然保護區,島上有斑頭雁、棕頭雁、天鵝等各類候鳥30余種,鳥島不僅是鳥類動物科研基地,也是中外著名的游覽勝地。
自然資源
剛察自然資源豐富,草場遼闊,總面積1365.5萬畝,水草豐美,素號“樂土”,是青海省環湖重點牧區之一。全縣有可利用草場面積1086.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88.96%。縣境內天然草場分布與地貌氣候等環境條件緊密相關,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分為6類。植物以高山柳、箭葉錦雞兒、金露、檉柳等為主。
剛察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分布廣闊。有白唇鹿、馬鹿、棕熊、雪豹、盤羊、玉帶海雕等20種。縣境南部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舉世聞名,鳥類每年開春之際從遙遠的南國競翔飛來,營巢產卵,孵化育幼,深秋之際又成群結隊的飛返南方。有斑頭雁、黑頸鶴、棕頭鷗、大天鵝等163種,青海湖盛產裸鯉,俗稱湟魚,漁業資源豐富。縣境內有經濟藥用植物300余種。以冬蟲夏草、雪蓮等較為著名,還有沙棘、磨菇等食用植物及菌類。
剛察礦藏豐富,分布廣,儲量多,品位高,已探明的儲量達14.5億噸,煤質優、埋藏淺,易于開采,黑色金屬礦、鐵礦石儲量63.37萬噸。銅、銀、鈾儲量豐富,稀有金屬開發遠景廣闊,石灰巖、硅石、石英石儲量1億多萬噸,巖金、鉛、鋅、錳等亦有開采價值。境內地下水儲量110億立方米,年徑流量13.03億立方米,水質較好,具有開采利用價值。天然礦泉水流量大、品質優,為國內少有優質礦泉飲品。
風景旅游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面積達4635平方公里,比洞庭湖大1.5倍還要多,環湖360多公里。據說過去騎馬跑一圈也得十來天,即使今天的吉普車,環湖一圈也得花一天時間。蒙古語把青海湖叫 “庫庫諾爾”,藏語則叫作“錯溫布”,意思都是青色的海,與漢語同一意思。在歷史上,羌人還把青海湖叫作“卑筆禾羌海”,漢人文獻中又稱之為“鮮水”、“仙海”,當然最常見的還是“青海”。直至1929年青海省成立才加了一個“湖”字,以區別于省名。民間認為青海湖是“西湖”,直至現在,河泊流域的老年人仍稱之為“西海”。 青海湖還是一個歷史名湖 。秀麗的湖光山色、肥沃的湖畔草原,使青海湖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爭奪這片風水寶地,歷史上發生在青海湖邊的戰爭持續不斷。早在漢代以前,羌人在這塊地方游牧為生, 所以統稱“羌海”。西漢末年,王莽在湖邊設西海郡,筑城戍守。南北朝時,鮮卑乙弗部落擁有青海湖,首領號稱“青海王”。
沿伊克烏蘭河北上與恩乃水匯合處,巍峨挺拔的德旦冷寶山前,奇花瑤草,幽谷深邃,剛察大寺就建 在這里,該寺位于剛察縣城正北25公里處。1981年4月5日,大寺重新開放,初用一頂花邊白布帳房做臨時經堂。群眾積極布施,于1982年在舊經堂遺址重建寺院,占地528平方米,新建的大經堂比原來殿堂更為華麗堂皇,上下共50間,并建彌勒殿、白傘蓋佛母殿、度母殿、0神殿、"吉哇"等分布在大經堂周圍。寺院的東西則還建有三座潔白秀麗的舍利靈塔。大經堂殿脊0輝煌,寶傘玲瓏,雙鹿欲奔。殿宇內雕梁畫棟,殿柱繡裹,經墊橫鋪,壁墻中數百尊佛像安放其中,香煙繚繞,佛燈長明。佛殿內壁畫30余幅,塑像20余尊。左側塑"德欽智化"、右側塑"吉牙巴"像。兩側格架千佛并列。
鄉鎮概況
沙柳河鄉[Sha Liu He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轄鄉。位于縣境南部,縣府駐地。 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等少數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46%。 面積0.1萬平方公里。轄新海、思乃、 果洛倉貢麻、 潘保、 紅山、尕曲、河東7個村(牧)委會。1957年設沙柳河鄉,1958年同伊克烏蘭區合并為伊克烏蘭公社,1962年改為沙柳河鄉,1969年改為沙柳河公社,1984年改為沙柳河鄉。地處湖濱平原,瓦音河、沙柳河流過境內。工業有采煤、建筑、建材。以牧業為主, 牧養牦牛、藏系綿羊、馬等。簡易公路與青(海)新(疆)公路相接,交通便利。
伊克烏蘭鄉[Yi Ke Wu Lan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轄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4公里。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 面積0.1萬平方公里。轄貢麻、亞秀、亞貢麻、尚木多、角什科貢麻、角什科秀麻6個牧委會。 1957年建伊克烏蘭區,1958年與沙柳河鄉合并的伊克烏蘭公社,1962 年改為伊克烏蘭鄉,1969年改為伊克烏蘭公社,1984年改為伊克烏蘭鄉。地處湖濱平原,淌木多河流穿境內匯入青海湖。礦藏有煤、銅、銀、鈾、石灰石等。以牧業為主,牧養藏系綿羊、牦牛、馬等。青(海)藏(西藏)鐵路、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哈爾蓋鄉[Ha Er Gai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轄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7公里。 人口0.7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1%。面積0.2萬平方公里。 轄公貢麻、亞秀麻、環倉秀麻、果洛、藏秀麻、切察、察拉、塘渠8個村(牧)委會。 1958年設哈爾蓋區,同年改為哈爾蓋公社,1962年改為哈爾蓋鄉,1969年改為哈蓋公社,1984年改為哈爾蓋鄉。地處湖濱平原。哈爾蓋河流過境內注入青海湖。礦藏有煤、銀等。以牧業為主,牧養藏系綿羊、牦牛、馬等。青(海)藏(西藏)鐵路穿境,交通便利。
泉吉鄉[Quan Ji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轄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5公里。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8%。面積0.1萬平方公里。 轄合茂、扎蘇合、年乃索麻、寧夏、切吉、新泉6個牧委會。1954年設泉吉區,1958年改為泉吉公社,1962年改為泉吉鄉,1969年改為泉吉公社,1984年改為泉吉鄉。地處湖濱平原,泉吉河流過境內匯入青海湖。礦藏有煤、銅、銀、金等。以牧業為主,牧養藏系綿羊、牦牛、馬等。青(海)藏(西藏)鐵路穿境,交通便利。
吉爾孟鄉[Ji Er Men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轄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52公里。 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0%。面積0.1萬平方公里。 轄日芒、環倉貢麻、向陽、秀腦貢麻、秀腦麻5個牧委會。1958年從泉吉區劃出日芒、黃倉貢麻、西格冷等村設吉爾孟區,同年改為吉爾孟公社,1984年改為吉爾孟鄉。地處湖濱平原,吉爾孟河匯入境內的布哈河后注入青海湖。以牧業為主,牧養藏系綿羊、牦牛、馬等。青(海)藏(西藏)鐵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內有“北向陽古城”、“舍卜齊溝巖畫”、“哈龍巖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與剛察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