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涇縣茂林鎮南容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823101 | 身份證前6位:341823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隸屬政區:茂林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P | |
南容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容位于涇縣茂林鎮東南,距縣城40公里,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東鄰高湖村,南接山水村,西依唐里村,北靠奎峰村,村域面積10.2平方公里,全村轄19個村民組,總人口2014人。
南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南容”原為人名,春秋魯國人,姓南宮,名括,字子容,系孔子弟子。翠螺山人詩:《思溪懷古二十韻》中有“南容”二字錫嘉名。(其意是“將做美好的名字—南容,賜作地名” )。南容姓氏淵源十分悠久,以章姓、李姓、左姓為主姓。南容(凌陽)章家,早在秦漢時期,章氏先祖由吳興(福建浦城)遷居河南,因戰亂,后裔章及輾轉復遷浦城縣,章及之孫章仔鈞,官至高州刺史檢校太傅,其夫人練氏因厚德,世稱“全城章”。章仔鈞子孫眾多,并有多人為南唐高官,其后代章文谷為南唐狀元,居官至宋初。章氏子孫世沿,后裔分支遷至涇縣漆林(今花林)。漆林章氏后裔章愷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遷南容。李氏于元仁宗間遷南容而居,距今680余年,溪里左氏居南容達55余年。南容古今名人不乏其人,左景,明宣德九年升任河南道監察御史;李宗權清康熙20年辛酉科武舉人,24年乙丑科武進士;李競成清同治庚午舉人,封資政大夫(二品);清末著名畫家章介眉、章紹眉等。近代有經濟學家李子翔等。
數百年的興盛,帶來了南容文化的繁榮,尤為古建筑,高大、恢弘,具有官家氣勢,門墻采用土窯燒制的花磚飾面,門額-府第名稱。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傳承保護價值。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建尚存30余座。南容獅舞由來已久,傳承至今500余年。人物造型各異,全場鑼鼓相伴,氣勢熱烈,精彩至極。南容獅舞在長期的表演中,其藝術形式不斷改進和提高,已形成獨特舞獅表演形式,充分表達了百姓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
南容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34年方志敏領導的工農紅軍來到南容開辟紅色政權革0據地,1941年1月,皖南事變的發生,在南容東流山的我新四軍將士在數倍于敵軍的包圍中浴血奮戰,軍長葉挺下山談判中被扣,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慘遭叛徒殺害于南容蜜蜂洞;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宣傳部長朱鏡我在突圍中壯烈犧牲,七女跳崖、九女引爆,何等壯烈,譜寫了近代革命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
南容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四季花木蔥郁,溪水汩汩流淌。群山環繞,四季分明。東迎高聳入云的東流山、南有錦繡玉屏、蓋山浮龜、西依山勢巍峨的齊元山、北靠秀麗魁山。境內水系縱橫,濂溪、思溪、荀沖河流分別從東、南、西方向穿越經茂林溪口注入青弋江。夏冬季節常現自然奇觀,“西邊紅日、東邊雨,西邊日照雪山景”。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2%,榮獲“安徽省生態村”稱號。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南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黨委、政府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投資基礎建設、發展效益農業,農村一派繁榮景象。村組道路的建設,徹底解決了百姓出行難問題;醫療、養老保險實行全覆蓋,惠及全民;農業生產從單一的水稻種植發展成農、林、茶、桑及特色養殖、加工為一體的多種經營方式;全村成立了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尤為“南容一枝春”茶葉,榮獲“安徽省名譽”稱號,1998年在中國國際名譽、茶制品、茶文化展覽會上評定為“名譽推薦產品”。生豬、肉雞養殖已初具規模。
凝心聚力得發展。勵精圖治興南容。南容人民將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振奮精神,充滿信心,圍繞“林業開發宣特色、農業生產多效益、養殖加工上規模,社會建設上水平”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加大鄉情聯絡,加大引智引資,著重抓哈“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基礎”建設,降低農業成本,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保持自然生態,調整思路,加快發展綠化苗木、青檀林、毛竹基地建設,建立全鎮特色林業示范點;畜禽養殖更加注重生態放養,質量為先、擴大規模;茶葉、土特產加工行業樹立品牌意識,創新營銷方式;加大環境整治和鄉村道路升級改造;不久的將來,南容的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加優美,人民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和諧,讓我們攜手共進,開啟南容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