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九華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824203 | 身份證前6位:341824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隸屬政區:荊州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P | |
九華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績溪縣荊州鄉九華村位于黃山山脈與西天目山山脈的結合地帶,全村東西北三向與浙江臨安市唇齒相依,是宣城市東向發展的最前端。九華村群山環抱、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其中山核桃經濟林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值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4500元,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小山村。
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小九華,有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更有令游人嘆為觀止的小九華十景:鐵釜深沉、銀屏滴翠、刀鋒插云、橫巖瀑布、獅嘴嘯天、雙溪煙雨、五龍奪珠、高峰暮靄、九景甘泉和梅崗早雪,自然地理環境獨厚,是旅游觀光、休閑避暑和生態旅游的人間勝景。
我村又是首批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省級通道貫穿其中,主要自然村均通油路、水泥路。“三清四改”成效明顯。
我村還有濃厚的民情風俗和掌故傳聞,既有篩釵鈸釵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投身革命“普度眾生”的銀祥僧等紅色文化,且當地民風淳樸、熱情開放,村級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優美,是縣級文明村和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標兵。
一、基本情況
九華村位于績溪縣荊州鄉東北部,全村東西北三向與浙江臨安市唇齒相依,該村由原塢口、三畝丘兩村合并組成,下轄13個村民小組,共有2153人,耕地653畝,人均占有耕地0.3畝。該村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小九華。村內有學校和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主要經濟來源以山核桃、高山蔬菜為主,其中山核桃經濟林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值2000萬元,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539元。該村是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省級通道貫穿其中,主要自然村均通油路、水泥路。“三清四改”成效明顯。2008年被列為全縣“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示范村。
二、黨建工作基本情況
該村黨總支部下設三個支部,8個黨小組,黨員73人,村兩委班子共5人,分別于2011年7、8月換屆。現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3歲,學歷大都初中以下,書記主任“一肩挑”。
存在問題主要有班子成員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熟悉黨務工作的人員相對匱乏,村務黨務公開不規范,由于我村自然村分布較散,優勢資源整合乏力,因此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村級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
三、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
1、發展壯大傳統產業。一是創新指導方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采取政府指導、多元投入、農民參與的方式,大力發展已經形成山核桃和高山蔬菜產業,把重點放在新技術的普及應用上,不斷提高種植管理水平和效益,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為農民服務”的基本方向,使廣大種植戶加入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開拓能力。二是健全流通體系。以山核桃專業協會為支撐,在農民中培訓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方式,提高市場占有率,并逐步形成市場競爭能力較強的品牌。
2、加快新農村建設。實施人畜安全飲水工程、村村通工程、村莊綠化工程,抓好“五清五改”工程(清垃圾、清柴堆、清糞堆、清路障、清院落,改水、改廁、改廚、改路、改圈),徹底改變環境“臟、亂、差”現象。
3、培養造就新農民。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實用農業科技培訓工程,增強農民增收致富本領,使18—45歲之間的農民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
4、健全保障新體制。農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以上,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助,貧有所濟。切實解決-的實際困難。
全國與九華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