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湖北武漢市新洲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20117身份證前6位:420117
長途區號:027 郵政編碼:430400
隸屬政區:武漢市行政級別:市轄區
車牌號碼:鄂A轄區面積:1409.7km2
人口數量:約95.7576萬人人口密度:679人/km2
行政駐地:邾城街道
行政區劃:邾城街道 陽邏街道 倉埠街道 汪集街道 李集街道 三店街道 潘塘街道 舊街街道 雙柳街道 漲渡湖街道 辛沖鎮 徐古鎮 鳳凰鎮 道觀河風景旅游管理處 陽邏開發區
新洲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邾城街道 420117001 99.28km2  邾城街是武漢市的都市衛星城,新洲政治、文化、科技、商貿中心,人口16.67萬,轄40個村、12個社區,版土面積99.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23公……[詳細]
陽邏街道 420117002 238km2  陽邏街位于長江中游北岸、新洲區西南部,南與青山區隔江相望,西與黃陂區接壤,版土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6平方公里,轄58個村、13個社區,人口……[詳細]
倉埠街道 420117003 170km2  倉埠街東抵倒水河,西與黃陂交界,北與紅安接壤,南與陽邏開發區毗鄰,版土面積1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61公頃,轄61個村、5個社區,人口9.14萬……[詳細]
汪集街道 420117004 153km2  汪集街地處新洲區腹地,漢新公路貫穿全境,版土面積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933公頃,轄51個村、2個社區,人口8.86萬。 通過多年發展,汪……[詳細]
李集街道 420117005 86km2  李集街位于新洲區西北部,版土面積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99公頃,轄42個村、2個社區,人口6.26萬。 李集曾是全國農業建設先進單位、全省……[詳細]
三店街道 420117006 118.8km2  三店街位于新洲區北部,106國道、柳明公路呈十字形貫穿境內,轄67個村、2個社區,版土面積1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71公頃,人口8.32萬,……[詳細]
潘塘街道 420117007 62.5km2  潘塘街位于新洲區東北部,東鄰道觀河,北連麻城,京九鐵路縱貫全境,新洲、麻城火車站南北比肩,宋四線、柳明線、東環線穿境而過,村村通有水泥路,素有新麻邊界交……[詳細]
舊街街道 420117008 112.34km2  舊街街位于新洲東部,版土面積112.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94公頃,轄57個村、3個社區,人口7.81萬。 近年來,舊街街立足資源優勢,突……[詳細]
雙柳街道 420117009 163.5km2  雙柳街位于新洲區南部、長江中游北岸,南與鄂州隔江相望,北臨漲渡湖區,東接黃岡市團風縣,西連陽邏開發區,一江(長江)二河(倒水、舉水)三湖(漲渡湖、七仙湖……[詳細]
漲渡湖街道 420117010 27.9km2  漲渡湖街由漲渡湖、龍王咀農場合并而成,位于新洲區東南部,東臨舉水,西與團風縣隔河相望,南與雙柳接壤,北與邾城毗鄰。版土面積2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詳細]
辛沖鎮 420117100 80.1km2  新洲縣轄鎮。1951年置辛沖區,1958年改為公社,1986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80.1平方公里,人口6.1萬。106國道貫通境內……[詳細]
徐古鎮 420117101 96.4km2  徐古鎮地處新洲區東北角,與麻城市、團風縣、羅田縣等3縣市接壤。版圖面積96.4平方公里,有耕地3.6萬畝,山林面積5.8萬畝。人口4.2萬人。京九鐵路和……[詳細]
鳳凰鎮 420117102 56.1km2  新洲縣轄鎮。1958年從張店區、李集區析出,置鳳凰公社,1986年置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56.1平方公里,人口2.9萬。318國道、……[詳細]
道觀河風景旅游管理處 420117400   道觀河風景旅游管理處……[詳細]
陽邏開發區 420117405 35km2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對外開發區,是新世紀武漢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距武漢中心城區……[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新洲區(英語:Xinzhou 漢語拼音:xinzhou)。 經緯度
    位于北緯28度42分24秒,東經112度33分11秒。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
    湖北省(Hubei Province)
    市
    武漢市(Wuhan City)副省級城市
    政府
    區委書記張林,區長王世益。政府駐地:邾城街
    面積
    全區面積1500平方公里。 
    全區人口97萬。
    城市綜合排名
    2007年全省76個縣、市、區列第9位
    郵政編碼
    430400–430415
    電話區號
    027(+86)
    汽車牌照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車)
    新洲區是武漢市的新型城區,位于武漢市東北部、大別山余脈南端、長江中游北岸,界于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35′—30°2′之間,東鄰團風,西接黃陂,南與青山、鄂州隔江相望,北與紅安、麻城毗鄰交錯,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崗與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稱“一江(長江)、兩湖(武湖、漲渡湖)、三河(舉水河、倒水、沙河)、四崗(樓寨崗、葉顧崗、長嶺崗、倉陽崗)”。1951年,新洲從黃岡析出建縣;1983年,劃歸武漢市管轄;1998年,撤縣設區。全區版圖面積1500.6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占82%,水域占18%;總人口98.57萬,轄10街3鎮1個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旅游區。區政府所在地邾城是武漢市的衛星城,陽邏開發區是市區共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道觀河風景旅游區是武漢市四大風景旅游區之一。
    ——人文歷史悠久。新洲古為邾城,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人群聚居,迄今3000余年。境內人文景觀豐富,南有陽邏香爐山文化遺址,北有道觀河風景旅游區,報恩禪寺、紫霞寺、將軍山、孔嘆橋等18處名勝令人流連忘返,問津書院(因孔子使子路問津,西漢淮南王劉安在問津河畔修建的孔廟)歷史上與白鹿書院、東林書院、岳麓書院齊名,并稱中國四大書院,2002年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能源資源豐富。陽邏電廠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廠,2007年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終期裝機容量將達440萬千瓦。天發油氣庫、中南石油公司、湖北石化6714油庫等一批規模較大的能源基地每年中轉液化氣和成品油75萬余噸。陽邏電廠目前供汽能力為50噸/小時,三期工程完工后可達200噸/小時。境內花崗巖、片麻巖、紅砂、黃砂、石英及粘土等礦產資源豐富,舉水、倒水、沙河黃砂儲量達9000萬立方米,砂金礦、磁鐵礦儲量也十分豐富。
    ——區位交通優越。長江新洲段江寬水深,不滯不淤,岸壁堅固,河道穩定,常年可停靠5000噸級輪船,漲水季節可停靠萬噸巨輪,是長江中上游的最佳深水良港。總投資16億元、吞吐能力120萬標箱的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第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開始運營;總投資20億元的陽邏長江大橋為世界第八大懸索橋;106、318國道穿越全境,武漢繞城公路與滬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線貫通,京廣、京九鐵路和正在動工興建的武英、大廣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陽邏距武漢天河機場只有20分鐘的車程,投資18億元的空軍漢口機場遷建陽邏武漢新港并投入使用,水、公、鐵、空立體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農業基礎較好。全區共有耕地74萬畝,大部分為沖積平原,經過多年的結構調整,現已建成菜、菌、畜、禽、漁、林6大板塊基地。雙柳10萬畝無公害蔬菜產業園、徐古10里雙孢蘑菇長廊、三店李集700萬只良種蛋雞養殖場是湖北省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區級重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31戶,臺灣升陽食品有限公司、武漢中百蔬菜配送中心和四川長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年實現訂單面積72萬畝、總額近億元,帶動農戶11.5萬戶。汪集雞湯、徐古蘑菇、陶河板鴨、雙柳蔬菜、張店魚面、李集小香蔥等特色產(食)品倍受市場青睞,成為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工業發展較快。電力、鋼鐵深加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筑等優勢行業年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5%以上,年稅收過50萬元的企業達110多戶。作為武漢東北部的重化工基地,陽邏現已建成鋼材深加工基地和紡織服裝基地,擁有武鋼江北鋼材深加工基地、武船重工、一冶鋼構、蒲項耐火和江南集團、三興集團、洲晨制衣等龍頭企業。新洲素有“楚天建筑之鄉”的美譽,共有規模以上建筑企業39戶,其中特級企業1戶,一級企業8戶,二級企業30戶,年創建安產值20億元,從業人員達12萬余人。
    ——文教旅游發達。擁有全國知名的高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指揮學院、湖北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華中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漢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華職業學院、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北校區、武漢媧石技校和省級示范學校新洲一中、新洲三中、新洲四中,新洲二中,康華高中、武漢晨光高級中學、武漢市第二衛校。基礎教育實力雄厚,2000年以來連續8年中考、高考位于新洲一中武漢市各區前列。新洲還是湖北省文化和科技進步先進區,武漢市唯一的“湖北省民間藝術之鄉”。道觀河風景旅游區風光旖旎,景色秀美。漲渡湖生態良好,環境優美,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濕地自然保護區。中國佛教臨濟宗第44代傳人本煥大師捐資修建的報恩禪寺,已成為遠近信徒朝覲的圣地。歷經800余載的舊街花朝節吸引著鄰近6省群眾趕集觀光。新興的“休閑游”漸成氣候,每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2007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地理概況
    新洲區位于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東北部,居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35′—30°2′之間,東鄰團風,西接黃陂,北與紅安、麻城毗鄰交錯,南與青山、鄂州隔江相望,版圖面積1500.66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為低山丘陵,中部為崗地、平原相間,西南部為濱江、濱湖平原和江湖水域。陸地海拔高度在20—100米之間,最高點將軍山頂海拔675米,最低點武湖二墾區段家崗農場(爛泥淌筲箕底)海拔15.2米。山崗均系大別山余脈,經黃岡、麻城、紅安等地延伸入境。河流沿山崗蜿蜒注入長江。
    山地 境內主要有樓寨山地和沙潭河山地,皆西接沙河平原,東北靠麻城,東南連黃岡。總面積68.74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100米以上。受河庫割切,山丘各自成脈,自北向南延伸,自東向西排列,其中:將軍山矗立于東北端,海拔675米,峰巒疊翠,風景秀麗;大羅山位于東端,海拔264.6米;鳳凰山盤踞東南,海拔381.8米;普安堂寨屹立東南端,海拔192米。
    丘崗 境內主要有3條丘崗,分別為葉顧崗、長嶺崗、倉陽崗,皆自北向南縱貫中部,自東向西與河流相間排列,總面積721.79平方公里。
    葉顧崗位于沙河和舉水之間,東北起自張星斗,西南抵止魯肅城,由東北向西南傾料,海拔在30—100米之間。東支徐古崗,為沙河與其支流徐古土河之分水嶺;中支李店崗,為沙河支流賀橋土河與徐古土河之分水嶺;西支潘塘崗,為賀橋土河與舉水及其支流東河之分水嶺。
    長嶺崗位于舉水和倒水之間,主崗北起余家山,經郭崗、劉敏崗、西峰寺,止于張店;西翼經沈家崗、長嶺崗、桂家山,止于汪集;東翼經寶龍崗,止于葉店。
    倉陽崗位于新洲西部,為倒水與武湖之分水嶺,北起旋網頂,經上崗、林崗、陶崗、靠山、孫崗、施崗,止于長江。東支有金臺崗、宋家崗,西支有蔡家崗、周程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30—90.9米之間。
    平原 境內主要有沿河、濱湖、濱江三大平原,總面積691.07平方公里。
    沿河平原位于舉水、倒水和沙河沿岸,面積289.67平方公里。其中:舉水平原在葉顧崗和長嶺崗之間,北起余家寨、份子街,南止余家樓、破月村,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30米之間;倒水平原在長嶺崗和倉陽崗之間,北起劉家河頭,南止任家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30米之間;沙河平原在葉顧崗與低山丘陵區之間,東北起沙河街,西南抵勝利湖,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在20—30米之間。
    濱湖平原位于西南部,包括武湖平原和漲渡湖平原,由群眾圍墾成田而成,面積約274.38平方公里。其中:武湖平原西北與黃陂相連,南瀕長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在15.2—22米之間;漲渡湖平原南連濱江平原,北接沿河平原,東臨舉水,西靠倉陽崗,地勢東西北略高,向漲渡湖傾斜,海拔在15.6—22米之間。
    濱江平原為龍口至大埠的狹長地帶,俗稱“七十里雙柳地”,東臨舉水,西接倒水,南靠長江,北鄰漲渡湖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海拔在20—22米之間,面積127.02平方公里。
  氣候特征
    新洲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春季氣溫回升,日照增加,雨量增多,天氣多變,偶有寒潮、冰雹、大風;夏季雨多溫高,初夏時有梅雨,盛夏多發伏旱;秋季涼爽,晴多雨少,偶有秋澇;冬季干冷,日照時間短,時有寒潮大風、雨雪冰凍。
    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風向介于偏南風和偏北風之間。偏南風風力弱,以6—7月為多;偏北風風力強,時間長,平均頻率為26%。全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最大風速為19米/秒。
    常年平均氣溫為16.6攝氏度,月平均氣溫以1月的3.8攝氏度為最低,7月的28.5攝氏度為最高。日極端最高氣溫為40.3攝氏度(有史資料記載,下同),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1.5攝氏度。
    年際間降水變化大,降水最多的年份為1982年的2165.4毫米,降水最少的年份為2001年的848.5毫米;季節性降水變化明顯,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46%,春季占28.2%,秋季占16%,冬季占9.8%;全年降水天數平均為120.6天,最多年份為137天,最少年份也有98天。
    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18.6小時,最多年份2369.3小時(1979年),最少年份1721.9小時(2003年)。一年中,8月日照時數237.3小時為全年最多,2月112.4小時為最少。
    初霜日一般在11月16日左右,終霜日一般在3月3日左右。無霜期平均為253.7天,1999年的無霜期最長,達278天,1995年最短,只226天。
  經濟發展
    2007年,在新洲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工業新洲、生態新洲、和諧新洲”的目標,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綜合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099005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7.6%,比上年快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014萬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556769萬元,增長27.1%;第三產業增加值274223萬元,增長 11.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2691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5.3%。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4500萬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長30.5%,財政收入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2%提高到11.2%,提高了1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繼續完善。2007年,在全區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46.8%調整為50.67%,提高了3.9個百分點,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6.6%調整為24.4%,下降了2.2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全區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值達8.19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9%,增幅提高了1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私營企業456家,個體工商戶3479戶。
    市場物價持續上漲。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漲幅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漲幅最大的是,食品類上漲11.8%,煙酒及用品上漲了3.3%,衣著上漲了1.2%,居住上漲了3.7%。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全年為民辦好10件實事的目標全面完成。幫助4765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人員7244人,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061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2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341人,比上年增長48.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107人,比上年增長1.1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679510人,參合率達90.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已保人數44281人。全年累計募集善款12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616人。設立了50萬元的農民工維權救助資金,免費為223003名外出農民工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工業經濟總量不大,規模企業數量偏少;工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新興服務業發展緩慢;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農民持續增收后勁不足等。
    二、農林牧漁業
    2007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4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年末全區總耕地面積48415公頃,其中年內新增耕地面積191公頃,當年減少耕地面積63公頃。糧食總產量322842噸,比上年增加15349噸;棉花總產9479噸,比上年增加735噸,增長8.41%,油料總產50071噸,比上年增加4790噸。當年造林面積7321畝,其中用材林5765畝,零星植樹245萬株。全年肉類產量50013噸,比上年增加1966噸,禽蛋產量80889噸,比上年增加18792噸,增長30.3%。全年水產品產量85304噸,增長13.7%。農業結構出現新變化。全區糧食棉花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3%和6.6%,分別比上年下降0.3和0.7個百分點;油料占比重為7.4 %,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生豬、禽蛋占畜牧業總產值比重為36.7%和47.3%,分別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和上升2.9個百分點。食用菌、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四大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蘑菇節活動,被國家授予“全國雙孢蘑菇之鄉”。建立了13個畜禽養殖區,蛋雞養殖規模居全省第一,新增13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058公頃。全年農村用電量14871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3%。沙河橡膠壩主體工程順利竣工。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5.6億元,比上年增長50.8% ,到年底全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達8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增長15.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0941萬元,比上年增長72.9%,增加值221603萬元,增長61.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24474萬元,增長42.4%;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78534萬元,增長61.4%;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11264萬元,增長29.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7331萬元,增長9.7%。輕、重工業結構由2006年的27.2 :72.8變為22.0:78.0。產銷銜接進一步向好,產品銷售率為97.5%,比上年提高了0.2 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22.6 %,減少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8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0.9 %。重點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上年8家增加到13家。武鋼江北基地已建成投產。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 %。到目前為止全區一級資質企業達到7家,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達到42家,年創總產值可達90億元。新八集團成功晉升為特級資質企業,已進入全國前500強民營企業。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億元大關,達5124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429889萬元,增長17.4%;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6610萬元,增長1.3 倍。農村私人建房完成65916萬元,比上年增長56.0%。重點工程建設實施順利。陽邏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平江西路改造和刷黑工程完成投資6461萬元;漢施公路排水管道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924萬元;重冶二期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開轉車間和熱處理車間已投產,重型廠房正在安裝設備。武鋼江北鋼材深加工基地本年完成投資5億元;湖北亞東水泥本年完成投資2.05億元,一號旋窯及二號粉磨站年底已投入使用。武漢一棉搬遷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一期車間已試運行。黃石機電學校搬遷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洲一中陽邏校區二期工程完成投資6400萬元,創業服務中心配套服務樓的陽邏大酒店和商住樓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全面裝修。
    五、國內貿易
    200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6063萬元,增長8.0%,其中,國有經濟實現58496萬元,比上年增長6.5%,私營個體實現82813萬元和28707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0%和10.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規模日益擴大,實現零售額379764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7646萬元,增長2.3%;其他行業實現98653萬元,增長0.2%。中百倉儲,中商平價等一批連鎖經營商店,購銷兩旺,規模不斷擴大,一大批自選超市應運而生,服務檔次不斷提高。陽邏武漢新港集裝箱中轉量達15萬標箱。鋼材、煤炭、商貿、糧食四大物流項目全面啟動。2007年末全區有個體戶17519戶,從業人員32103人,私營企業2623家,從業人員41855人。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
    2007年完成外貿出口額820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040萬美元,增長14.5%,實際利用外資60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引進項目37個,實現招商引資額12.3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西門子、法國阿海琺以及國內500強企業北新建材和香港招商局集團,成功落戶新洲。陽邏開發區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投資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建設用地3090畝,保障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總長46公里的“三縱三橫”道路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全區擁有文物保護區14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7個。擁有名勝風景區1個,有星級飯店3個,客房總數525間。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4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100萬元。
    七、交通郵電
    2007年全區有機動車輛62534輛,載客汽車14773輛,載貨汽車8141輛,農用拖拉機2253臺,摩托車37367輛。全區人民盼望已久的陽邏長江大橋已建成通車;武漢至陽邏城市公交車順利開通;新道、劉大兩條通鄉公路改造全面完成。“三縱三橫”總體道路主體工程已完工。漢施公路、平江西路和余泊路、陽光路、金陽大道、柴泊大道本年共完成投資1.8億元。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中心,對全區1413公里通村公路路基、邊溝、路面進行了規范和養護。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郵政業完成業務收入1389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函件20萬件,包件2萬件。特快專遞6萬件,增長50%,訂銷報紙累計244萬份。電信業務營業收入7151萬元,增長5.2%,年末電話用戶已達149186戶,其中小靈通15535戶,比上年凈增9711戶;移動電話用戶達289089戶,比上年增長1.2倍。
    八、財政金融
    2007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22477萬元,比上年增長30.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8028萬元,增長25.8%,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840萬元,增長32.0%,工商稅收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達45.0%。最佳金融信用區創建工作已扎實推進。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996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3492萬元,比上年增加59781萬元,增長14.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5563萬元,比年初增長15.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24362萬元,中長期貸款328615萬元,比上年增加102942萬元。農業貸款61039萬元,基本建設貸款228950萬元,增長10.3%。
  社會事業
    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2007年全區共有各類學校187所,其中小學96所,初中36所,普通高中8所,職業教育5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41所。義務教育取得新進展,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區小學在校學生49959人,初中在校生51691人,普通高中生22305人。小學學齡入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為99.29%。幼兒園在校學生8373人。有32名學生在全市中小學藝術節中獲獎,1000余名中小學學生在國家、省、市各類知識競賽中獲獎。中高考成績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全市中考22名“狀元”中該區占22%;高考全區過重點線1031人,連續四年突破千人大關,本科上線人數和比例居全市第一。
    全年組織實施各類科研項目52項,其中市級以上科技項目已立項12項,頒發科技進步獎27項。其中全區有優秀星火科技示范戶80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2億元。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區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二、文化、體育、衛生
    2007年末全區擁有表演藝術團體34個,文化館站13個,其中文化館3個。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民間藝術節,為社區、農村免費送戲62場,放映電影2356場。全區共有有線網絡站23個,電視差轉臺450/4瓦/臺,地面衛星接收站26座,已通有線電視村549個,電視人口覆蓋率100%。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參加省市各類運動會獲獎牌20枚,其中金牌4枚。舉辦區級以上運動會5次,參加各類運動會活動人數4萬人次。成功舉辦了首屆農-動會。
    全區擁有衛生機構101個,醫院共有病床1498張,有各類衛生工作人員462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65人,有執業醫師683人,執業助理醫師1036人,注冊護士809人,每千人擁有醫院醫生1.78人,每千人擁有衛生院床位數1.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全區參合人數達67.95萬人,參合率達到90.65%。適齡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為97.7%。嬰兒死亡率為6.23‰。7所街鎮衛生院和100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三、人口與人民生活
    全區年末總人口達985685人,其中農業人口764429人,占總人口的77.6%。2007年全年出生人口8538人,出生率8.66‰,死亡人口1910人,死亡率1.94‰,人口自然增長率6.7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022元,比上年增加636元,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8元,比上年增加917元,增長12.0%。經濟的健康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也開始向高層次邁進。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2007年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22臺,摩托車65輛,電話79部,移動電話151部,電冰箱42臺,洗衣機46臺,家用電腦8臺。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電話145部,移動電話180部,電冰箱120臺,彩電210臺,空調58臺,家用電腦38臺。
  礦產資源
    截止2003年,全區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12種,已開發礦種4種,利用礦產地43處。2003年固體礦產生產總量為21.6萬噸,礦業產值294萬元。
    全區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非金屬礦多于金屬礦,且分布廣,儲量大。已發現的有石材礦、玄武巖礦、硅石礦、粘土礦、型砂、建筑石料、黃砂、彩石、瑪瑙、磁鐵礦砂、長石及偉晶巖。
    石材礦主要分布在舊街、新集、徐古等地,花崗石石材儲量約1億立方米,大理石石材儲量約10萬立方米;玄武巖礦主要分布在徐古、潘塘、三店一帶,儲量約800萬噸;硅石礦分硅石、石英砂及石英石(脈)三種,硅石及石英砂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500萬噸,石英石(脈)分布在道觀河地區,儲量約10萬噸;粘土礦主要分布在徐古、新集、舊街、顧崗、辛沖、鳳凰、倉埠、陽邏等地的低丘崗地,儲量2000余萬噸;型砂分(鐵質)紅砂及石英質鑄造用砂,紅砂分布在陽邏、雙柳、李集、徐古等地,石英型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約50萬噸;建筑石料主要分布在鳳凰、李集等地,儲量約1000萬立方米;黃砂主要分布在舉水、倒水、沙河的河床,儲量約9000萬立方米;彩石主要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約1萬立方米;瑪瑙分布在陽邏地區;磁鐵礦砂主要分布在周鐵河、道觀河、三廟河等地的現代河流沉積處;長石及偉晶巖主要分布在舊街、道觀河、徐古等地,儲量約4.5萬噸。
  交通
    近年來,隨著財力的不斷增加,新洲區加大了對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路網結構不斷優化,道路等級明顯提升,等級公路密度進一步加大。截止2007年,全區公路總里程為2184.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89公里(不含武英、大廣高速公路);通鄉公路20條258公里;全區547個建制村全部實現“村村通”,通村公路1200公里;1000多個自然灣建成通灣公路713公里。全區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連、內接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
    京九鐵路新洲段全長22.759公里,途經潘塘、舊街等5個街鎮22個建制村。新洲火車站是京九鐵路武漢境內唯一的火車站,1993年動工興建,1996年通車營運。陽邏電廠專用鐵路與京廣鐵路灄口站東側接軌,單線,全長21公里,設計年運輸量600萬噸,常年4臺機車運行。
    陽邏武漢新港區上起窯頭,下至龍口閘下游1530米,岸線全長12公里,陸域縱深50—800米。擁有堆場4.5萬平方米,倉庫2560平方米,泊位31個,最大靠泊能力5000噸,年貨物通過能力350萬噸。港區上段為淺水區和深水區,深水區有泊位6個,其中:集裝箱專用泊位2個,煤炭進口泊位2個,水泥熟料泊位1個,散裝水泥泊位1個。下段為陽邏老港區,碼頭密集,除5個公用碼頭外,其余均為專用碼頭。2007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50萬噸,集裝箱運輸量10.8萬TEU。
    全區現有各類橋梁74座、橋涵2860個,其中特大型橋梁1座,大型橋梁8座,小型橋梁65座。
    空軍漢口機場于2002年1月遷建陽邏毛集,2005年12月建成,總投資18億元,占地5600畝,其中飛機場占地面積330萬平方米,可停飛波音737、767等大型運輸機。隨著空軍漢口機場的建成,新洲已形成水、鐵、公、空立體交通網絡。
  發展前景
    武漢2020年新建6個城市組群 建成區面積將翻番
    到2020年,武漢市建成區面積,將在目前400平方公里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800平方公里。不過,“擴張”方式不再是“攤大餅”式地建設環線,而是在主城區周邊布局6個城市組群。
    記者從青山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輔導報告會上獲悉,新建的6個城市組群,每個大體上容納30萬—60萬人,而像圍繞新洲區的陽邏武漢新港建設的城市組群可能達到100萬人。各城市組群的功能都比較完善,并與主城區的城市組團相互配套,之間建立起快速通道。
    據介紹,過去建設環線的“攤大餅”做法,已帶來功能不全、交通擁堵、生活不便等許多問題,武漢的城市化發展不會再走這條老路。
    新增400平方公里建成區,居住人口將來自三大方面。一是中心城區分流出去一部分,目前正在做規劃,初步考慮為50萬—100萬人。二是要承接我市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人口,我市的城市化率將從目前的60%多提高到70%—80%以上。三是承接省內外向武漢聚集的人口。
  
全國與新洲區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麦盖提县| 莆田市| 出国| 芮城县| 车致| 广安市| 洪洞县| 莫力| 上杭县| 宁蒗| 祁门县| 韶山市| 斗六市| 阿拉善左旗| 富裕县| 万盛区| 黔西| 探索| 宁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子长县| 陇川县| 台北县| 合阳县| 错那县| 治多县| 道孚县| 营山县| 华容县| 丰县| 藁城市| 安乡县| 沁源县| 常宁市| 文安县| 东山县| 宝鸡市| 武川县| 恩平市|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