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堡子村 | 堡子村 該村村域1.4平方公里,明代成村。山東移民至此,為皇莊佃戶,后發展成村,莊頭佟姓,始名佟家堡,后佟家破產,改名堡子。該村地勢中部低,東、西……[詳細] |
蘆各莊村 | 蘆各莊村 該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明代建村,原潮白河從此經過,有一大片葦塘,村因以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潮褐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詳細] |
沙浮村 | 沙浮村 該村村域面積2.4平方公里,元代已成村,因村處潮白河故道上,一遇大風便塵土飄浮,故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米,……[詳細] |
蘇莊村 | 蘇莊村 為蘇莊村委會駐地,村委會轄蘇莊、小蘇莊兩個自然村,村域3.4平方公里,明代山東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西高東低,村中高,四周低。土……[詳細] |
史莊村 | 史莊村 該村村域面積0.3平方公里,明代山西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為27.8米。村東有中壩河,屬潮白……[詳細] |
郭莊村 | 郭莊村 該村村域0.8平方公里,清代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中部、西部稍高。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西0.5公里有中壩河流過,屬潮白河……[詳細] |
南莊頭村 | 南莊頭村 該村村域2.8公里,明初成村。此為皇家莊園,傳張氏為皇家莊園的莊頭,始名莊頭,后析為南北二村,該村居南,故名。該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詳細] |
官莊村 | 官莊村 該村村域1.6平方公里,明初由-縣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為主。聚落平均海拔26米。村東0.5公里為潮白河,……[詳細] |
北河村 | 北河村 該村村域6.7平方公里,漢代已有人居住,遼代已見村名。因潮白河在村北故名。該村地勢西高東低。土壤為潮褐土。聚落平均海拔27米。 ……[詳細] |
永青村 | 永青村 該村村域0.7平方公里,明代山西移民至此成村,原名富各莊,因傅姓諧音得名,后因避重名,于1981年改為永青莊。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詳細] |
北桃園村 | 北桃園村 該村村域1.6平方公里,明代從山西移民至此,原桃園分為兩片,后發展成村,該村位北,故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5米。村……[詳細] |
安里村 | 安里村 該村村域0.3平方公里,清丙午年間在此修“元興寺”取名庵里村,后諧音改今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4米。村西有潮白河引……[詳細] |
南桃園村 | 南桃園村 該村村域0.4平方公里,明代山西移民至此,有桃園分為南北兩片,后發展成村,因該村位南,故名。村址地勢中步高,四周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詳細] |
沮溝村 | 沮溝村 該村村域1.3平方公里,聚落面積20萬平方米。 明代從山西移民至此定居成村。村中原有兩條溝,后淤死,故名。曾名祖溝。該村地處潮白河漫灘上,……[詳細] |
北莊頭村 | 北莊頭村 該村村域1.3平方公里,明初成村。此為皇家莊園,傳張氏為莊頭,故村名為莊頭。后析為南北二村,該村居北,故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詳細] |
南河村 | 南河村 該村村域1.1平方公里,明代成村,因位于潮白河南,故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西1公里有潮白河的引水渠中壩河流……[詳細] |
英各莊村 | 英各莊村 該村村域2平方公里。明代已建村,村以姓得名。該村地勢南部高,西南部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07米。村東1公里有潮白河故道月牙……[詳細] |
頭二營村 | 頭二營村 該村村域面積4.5平方公里。明代為軍屯之地,附近設多處營地,頭營、二營、三營、四營。民國初年,頭營、二營合并為一村,稱頭二營村。該村地勢……[詳細] |
王家墳村 | 王家墳村 王家墳,位于莊子營村西北,清代和碩和勤親王葬于此,有幾戶為其塋地看墳,后發展成村,稱王爺墳,1949年改稱王家墳。民國初年屬大興縣。該村……[詳細] |
莊子營村 | 莊子營村 為莊子營村委會駐地。村委會轄莊子營、王家墳兩村。該村村域面積1.7平方公里。 明已成村,莊姓首居于此,因姓得名。民國初年屬大興縣![詳細] |
后橋村 | 后橋村 該村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傳唐李世民征東在潮白河上建橋兩座,南邊的稱前橋,北邊的稱后橋,村以橋名。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詳細] |
洼子村 | 洼子村 該村村域面積1.3平方公里。明末成村,因地勢低洼,故名?谷諘r期化名“高村”,舊屬大興縣第五區。1941年劃歸順義縣。該村地勢四周高,中間……[詳細] |
小葛渠村 | 小葛渠村 小葛渠村,明代從通縣葛渠村遷來幾戶人家在此居住,后發展成村,故名。該村地勢東北高,東南低。土壤為潮濕土。 ……[詳細] |
沿河村 | 沿河村 該村村域面積5.6平方公里,漢代已有居落,因村臨潮白河故道而得名。該村地勢西高東低,村中部稍高。土壤為潮褐土和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6米![詳細] |
李家橋村 | 李家橋村 該村位于城南10.1公里處,村域面積8.7平方公里。村名已見于,稱李家臺,明萬歷年間稱李家橋。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平均海拔27……[詳細] |
吳莊村 | 吳莊村 該村村域1.7平方公里,明代建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潮濕土,聚落平均海拔27米。村東有潮白河引河,屬潮白河水系。 ……[詳細] |
張辛莊村 | 張辛莊村 該村村域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明已成村,因姓始名張辛村,后簡為今稱。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25米。村西有中小河……[詳細] |
臨清村 | 臨清村 為臨清村委會駐地。村域約1平方公里,唐已成村。遼、金稱臨清。元代稱小臨清。因東臨潮白河,河水清澈,故名。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詳細] |
王家場村 | 王家場村 該村村域面積5.8平方公里,明代山西房姓移民之此建兩村,稱東房子、西房子。民國13年(1924年),因潮白河泛濫,沖坍東房子村后,該村居……[詳細] |
西樹行村 | 西樹行村 該村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清代成村。地處潮白河故道,河灘植樹成林,始稱大樹行。1949年后更今名。該村地勢東高西低。土壤潮褐土為主。平……[詳細] |
西大坨村 | 西大坨 該村村域約1.5平方公里,清代已成村。因村北有一大沙坨,故名。民國時期屬李家橋村,1949年前,析出獨立成村。該村地勢東高西低。土壤以潮褐……[詳細] |
三四營村 | 三四營村 該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明代為軍屯之地,附近設多處營地:頭營、二營、三營、四營。民國初年,三四營合并為一村,稱三四營。該村地勢北高南……[詳細] |
南半壁店村 | 南半壁店村 為南半壁店村委會駐地。村委會轄南半壁店、小葛渠兩個自然村。該村村域面積6.6平方公里。 唐代建村。村南曾有一大寺院,火災之后只……[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李橋鎮位于順義區南端,距北京市區20公里,鎮域總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3.2萬,下轄31個行政村。東依潮白河,西臨首都國際機場,南接通州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順通路、機場東路、六環高速路以及京承鐵路等極大的方便了李橋鎮與外界的交通聯系。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打造綠色國際港的大背景下,以爭創“首都文明鎮”為載體,全力打造“綠色國際港靚麗碼頭”的新形象,取得了三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9.9億元,國地兩稅預計完成1.8億元. 李橋鎮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已有村落沿河村、北河村。建于唐代的有南半壁店、后橋、臨清。李家橋、沙浮始建于元朝,西大坨、西樹行、王家場、郭莊、安里、小蘇莊建于清朝,其余各村均于明代建村。.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