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鹽湖區東郭鎮蚩尤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802106 | 身份證前6位:140802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隸屬政區:東郭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M | |
蚩尤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蚩尤村位于東郭鎮西邊5公里,與南城辦事處小李村接壤,南邊是劉范村,北臨鹽池,東為界村。由蚩尤、井園、五里墩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2個居民組,456戶,2601人。耕地2600畝,大多數是灘地和沙坡地。產業以傳統種植業和勞務業為主。2003年退耕還林430畝。
蚩尤村歷史悠久,以中華民族三先祖之一——蚩尤建“古蚩尤城”而聞名。傳說,5000年前,蚩尤祖居九黎山(現名九龍山,屬中條山一部分),父親叫圣,弟叫蚩善,全家以打獵為生。有一年,中條山出現一種兇猛怪獸:頭上長角,似牛非牛;渾身花斑,似蟲非蟲;四肢如柱,能站立行走,也能爬行上樹,常常殘害村民。圣在與怪獸搏斗中身亡。蚩尤繼承父業,因英勇無比,被族人推為部落首領。蚩尤部落在與其他部落爭斗時,模仿怪獸,頭頂牛角,身穿獸皮,手執利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蚩尤占領鹽池后,富甲天下,逐步成為黃河以北最大的部落。他與周邊80個部落首領結盟,拜為弟兄,被推為盟主,并在鹽池南邊建立蚩尤城。蚩尤城成為當時政治、經濟、貿易中心。同時代生活在黃河南岸日益強盛的黃帝部落,為了爭奪鹽池,渡過黃河,苦戰三年,終不敵而逃。黃帝“得風后于海隅”(現社東村),拜為相,多年后,再次渡黃河,占據九黎山,攻破蚩尤城,尸解蚩尤于解州。其實,殺死的是蚩善。蚩尤率部逃往它地。后來,蚩尤潛回故里,想東山再起,終因年老壽終,被埋在兩山兩水的風水寶地。一代又一代后人只能堆積沙石做祭奠,形成了后人清明節修墳的習俗。
蚩尤率部開礦冶鐵,打造利器,被稱為“兵主之神”;首先使用牛耕地,以牛頭做部落圖騰標記;用牛皮做戰鼓,才有現在的鑼鼓;開發鹽池,鹽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
歷代尊軒轅,蚩尤因敗而貶,蚩尤城改為服善村。明朝萬歷41年(1613年)改為從善村,而民眾不服,一直沿用蚩尤村。為了正本清源,鹽湖區政府于2003年6月更名為蚩尤,并召開更名大會,立碑為念。
蚩尤村南一山坡有大量陶片,文物部門考證為蚩尤古部落遺址,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立一石碑。村有祖廟、樓臺、門洞等遺跡,烽火臺、古城墻、墓冢尚在。農歷四月初一,門前插槐葉;十月初一,蒸牛餃;六月六(蚩尤忌日)和十月十(蚩尤生日)鬧社火、唱大戲,流傳至今。蚩尤村鑼鼓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四套鼓點與眾不同,屬于非物質遺產。該村不信關公,從未建過關帝廟。中央電視臺曾錄制“尋找蚩尤古部落遺址”三集專題節目播放,現為山西省三晉文化影視資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