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地區賈河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10111010 | 身份證前6位:110111 |
長途區號:010 | 郵政編碼:102488 |
隸屬政區:琉璃河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京 | |
賈河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清代成村,因原有一條小河穿流村中,故稱夾河,后因村民賈姓居多而更名賈河。位于鎮東南部,東1.5公里至永定河,南鄰鮑莊村,西2公里為小陶村,西北1.5公里為大陶村。
村域面積0.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5人,農民630人,居民85人。姓氏以賈、劉、王、張、郭為主,村民均為漢族。村黨支部建于1955年,先后有張鳳鳴、張蘭、賈月庭、張書伶、王玉堂、賈月賢、王忠、賈成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先后有張鳳鳴、劉玉民、張風文、賈成、劉玉財等擔任村委會主任;有賈月賢、王忠、賈成等擔任經濟聯合社社長。盛產梨和西瓜。產小麥、玉米、水稻、雜糧。村處平原,村址海拔33.3米。村西原有寺廟兩座,今已無存。清乾隆年間村中就有“良鄉東南燈花老會”,當時的兩個銅鑼至今保持完好。解放后先后成立劇團、秧歌隊、腰鼓隊。1929年、1939年遭水災,土地淤積多層沙土。為避水患,民房皆筑于高臺基上。
賈河村的梨園多為老梨樹,最老的有將近三百年,這些老梨樹還有一個傳說,早在乾隆年間永定河決口,沖毀了幾個村莊,其中的老君堂村片瓦無存。水退之后第三天乾隆皇帝徒步視察,當時正值金秋時節,到金門閘后叫侍從們采摘野果充饑,無意中在賈河、官莊一帶采摘了一些白梨和紅肖梨,乾隆皇帝品嘗后,覺得味道甘美,酸甜可口,隨即留下一句“千年之梨不毀”的口喻,除下旨保護這一帶的老梨樹外,還在周邊栽植梨樹幾千畝。于是就形成了今天這么一個在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梨園。
改革開放以來,于1990年興建了賈河小學;1992年建設了賈河村宏達加油站;投資建設了秸稈氣化站、梨源紙箱廠;從東北引進120多個優質梨的新品種進行嫁接,修建了“京白梨大家族主題公園”。 2008年經濟總收入225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8500元,全村僅林果一項年收入就有300萬元。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