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郵編:341500 代碼:360723 區號:0797 拼音:Dayu Xian
大余縣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贛州市西南部,章江上游,庾嶺北麓,地理坐標東經114°-144°44′、北緯25°15′-25°37′。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接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縣城南安鎮距贛州市85千米,距南昌市512千米。
全境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條形狀,東西長127.5千米,南北寬25千米,總面積1367.63平方千米。2006年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29196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492人。
自然環境
縣境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層山疊嶂,中低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中部丘陵山脈海拔一般在300~500米,東部章江兩岸的平原與崗地海拔在2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為內良鄉的天華山,海拔1386.6米;最低點在新城鎮的白田埠,海拔124米。全縣山地面積311.17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2.76%;丘陵面積804.65平方千米,占58.86%;平原和崗地面積251.175平方千米,占18.38%。河流密布,縱橫交錯,以贛江支流-章水為主干流的章江流域,在境內有支流530條,河流總長2084.54千米。
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最高氣溫38.4℃,最低氣溫零下7.2℃,年平均溫度18.53℃,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時間1499.3小時,光照率39%,全年無霜期301天。
行政區劃
全縣轄8個鎮、3個鄉:南安鎮、新城鎮、樟斗鎮、池江鎮、青龍鎮、左拔鎮、黃龍鎮、吉村鎮、浮江鄉、河洞鄉、內良鄉。共有10個居委會、105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南安鎮。
南安鎮 面積:141.7k㎡ 人口:82846人 郵編:341500 代碼:360723100
轄石橋下、北門河、余西街、余東街、建桂街、東山街、總窿口、五里山等8個居委會,新民、花園、新珠、新余、新安、東山、建設、梅山、新華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伯堅大道。
新城鎮 面積:158.8k㎡ 人口:58992人 郵編:341501 代碼:360723101
轄新城居委會,新城、茶園、東乾、王屋嶺、蓮塘、龍王廟、樟樹下、灌湖、水西、窯子前、分水坳、觀路、巷口、店子里、高龍、京州、白田埠、周屋、水南、魚仙、南豐、橋西、合江等23個村委會。
樟斗鎮 面積:89.2k㎡ 人口:14306人 郵編:341518 代碼:360723102
轄樟斗、下橫、下壟、蕉坑、橫江、雙伏等6個村委會。
池江鎮 面積:120.8k㎡ 人口:42036人 郵編:341502 代碼:360723103
轄池江居委會,池江、同心、楊梅、高林、蘭溪、團結、盧屋、新江、九水畬族、坳上、長江、莊下、楊村、板棚、楊柳等15個村委會。
青龍鎮 面積:108.2k㎡ 人口:27420人 郵編:341503 代碼:360723104
轄青龍、雙聯、平崗、長里、聯合、九龍、二塘、元龍畬族、同盟、赤江、河南等11個村委會。
左拔鎮 面積:99.8k㎡ 人口:11069人 郵編:341516 代碼:360723105
轄左拔、云山、漂塘、大江等4個村委會。
黃龍鎮 面積:92k㎡ 人口:16720人 郵編:341504 代碼:360723106
轄黃龍、大龍、旱田、大合、新村、頭塘、葉敦、豪塘、靈潭、長勝等10個村委會。
吉村鎮 面積:218.2k㎡ 人口:15772人 郵編:341506 代碼:360723107
轄吉村、中村、滿埠、沙村、上村、右源、民主、游仙、解放等9個村委會。
浮江鄉 面積:131.8k㎡ 人口:8202人 郵編:341512 代碼:360723200
轄浮江、洪水寨、山南、雙田、竹木、車里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娘娘廟。
河洞鄉 面積:92.3k㎡ 人口:3832人 郵編:341508 代碼:360723201
轄河洞、長爐、長嶺、東江、金坪等5個村委會。
內良鄉 面積:114.8k㎡ 人口:7074人 郵編:341509 代碼:360723202
轄內良、堯扶、李洞畬族、五洞、白井、南洲、石溪等7個村委會。
建置沿革
大余古稱南安。因有大庾嶺而得縣名。1957年,大庾縣改稱為大余縣。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縣,大余屬之。至西晉屬南野縣地。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將縣地由南康郡轉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太建十三年(581年)歸始興郡分置安遠郡。隋開皇十年(590年)改安遠郡為大庾縣,隸屬廣州總管府始興郡,此為大余建縣之始。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廢始興郡,大庾縣亦由縣改為大庾鎮,復入虔州南康縣。
唐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大庾縣,隸屬江南西道虔州。宋淳化元年(990年)在大余縣治地置南安軍,軍轄大庾、南康、上猶3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領3縣(明正德十二年置崇義縣,領4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大庾縣直屬江西省。1949年8月16日,大庾解放;8月26日成立大庾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贛州督察專員公署。
1957年2月9日,國務院批準大庾縣更名為大余縣。1997年起,屬贛州市所轄。
區劃沿革(1983年至今)
1983年,撤銷新城鎮,改設新城鄉,將原新城公社分設南豐鄉、京州鄉、赤石鄉,設立新城區公所(贛府廳字[1983]87號)。1984年,撤銷西華鎮建制(贛府廳字[1984]274號)。
1993年9月25日,撤銷池江鄉、青龍鄉,設立池江鎮、青龍鎮(贛民字[1993]64號批復)。1993年10月5日,撤銷新城鄉,設立新城鎮(贛民字[1993]139號批復)。1993年11月17日,撤銷樟斗鄉、下壟鎮,設立樟斗鎮(贛民字[1993]166號批復);撤銷吉村鄉,設立吉村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復)。
1997年l月14日,撤銷梅關鄉,設立梅關鎮(贛民字[1997]12號批復)。至此,全縣轄10鎮7鄉:南安鎮、樟斗鎮、新城鎮、池江鎮、青龍鎮、黃龍鎮、吉村鎮、漂塘鎮、梅關鎮、蕩坪鎮、河洞鄉、浮江鄉、內良鄉、赤石鄉、南豐鄉、京州鄉、左拔鄉。
2000年5月8日,撤銷蕩坪鎮,將洪水寨村委會劃歸浮江鄉,將蕩坪居委會、蕩坪村委會劃歸梅關鎮;撤銷漂塘鎮、左拔鄉,合并組建左拔鎮(贛民字[2000]103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9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61611人;其中: 南安鎮 34631 樟斗鎮 13170 新城鎮 21968 池江鎮 37350 青龍鎮 25409 黃龍鎮 16652 梅關鎮 31344 吉村鎮 15289 左拔鎮 9850 赤石鄉 8588 南豐鄉 11956 京州鄉 9432 浮江鄉 15532 河洞鄉 3658 內良鄉 6782(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京州鄉、赤石鄉、南豐鄉,劃歸新城鎮(贛民字[2001]98號批復)。2001年5月9日,撤銷梅關鎮,劃歸南安鎮(贛民字[2001]203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8.9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8鎮3鄉。
南安鎮 2004年轄:余西街居委會、北門河街居委會、余東街居委會、石橋下街居委會、東山街居委會、建桂街居委會、新民村、新安村、花園村、新珠村、新余村、東山村、建設村、新華村、梅山村。
新城鎮 2004年轄:新城居委會、新城村、合江村、水西村、東乾村、窯孜前村、白田埠村、周屋村、橋西村、京州村、王屋嶺村、灌湖村、分水坳村、巷口村、高龍村、龍王廟村、樟樹下村、蓮塘村、觀路村、水南村、魚仙村、店孜里村、茶園村、南豐村。
樟斗鎮 轄:樟斗村、橫江村、下橫村、雙伏村、蕉坑村、下壟村。
池江鎮 轄:池江居委會、蘭溪村、九水村、板棚村、團結村、高林村、坳上村、莊下村、楊村村、池江村、長江村、新江村、楊梅村、同心村、盧屋村、楊柳村。
青龍鎮 轄:青龍村、平崗村、赤江村、雙聯村、河南村、二塘村、同盟村、聯合村、元龍村、九龍村、長里村。
左拔鎮 轄:左拔村、云山村、大江村、漂塘村。
黃龍鎮 轄:黃龍村、靈潭村、頭塘村、新村村、豪塘村、旱田村、長勝村、葉敦村、大合村、大龍村。
吉村鎮 轄:中村村、沙村村、滿埠村、右源村、解放村、游仙村、民主村、上村村、吉村村。
浮江鄉 轄:浮江村、山南村、竹木村、車里村、洪水寨村、雙田村。
河洞鄉 轄:河洞村、東江村、金坪村、長嶺村、長爐村。
內良鄉 轄:內良村、李洞村、南洲村、石溪村、白井村、五洞村、堯扶村、
全國與大余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