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市黃山區湯口鎮岡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003102 | 身份證前6位:341003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隸屬政區:湯口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J | |
岡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岡村村
一、村名由來
岡村村位于黃山景區南麓,隸屬黃山區湯口鎮。岡村古稱江村,古時岡村兩面環水(一面是發源于徽州、休寧、黟縣三縣交界的三縣尖(小地名)的龍溪河,一面是發源黃山余脈的興嶺(小地名)的阮溪河),背靠來龍山,東南朝向,村內村外以河為界,河對面沒有住戶,是整片茂密的樹林。龍溪河和阮溪河在岡村的水口匯集,東流經徽州區入新安江,整個村莊地形像一只巨船航行在江中,因此得名江村。徐霞客在《游黃山記》中記載:“戊午(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日 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橋。從小橋右下,陡甚,即舊向黃山路也。七十里,宿江村。 初四日 十五里,至湯口。五里,至湯寺,浴于湯池。”文中記載的是徐霞客當年游黃山時從白岳齊云山經岡村到湯口再上溫泉的路線,文中的江村就是指現在的岡村。岡村在當時方圓百里內人丁最盛,明末清初,傳說岡村人不知何因得罪一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將江村改為崗村(岡村方言中“江”與“崗”同音),意為讓江村離開水到山崗上就不能生存。解放后,廣大人民翻身得解放,將壓在人民頭上的大山推翻,因此有人提議將崗村的崗字頭上的山去掉,就形成了現在的岡村,岡村因此得名。
二、地理位置
岡村村地處湯口鎮南部,東與徽州區相鄰,南與休寧縣毗連,西與黟縣交界,北與黃山景區相聯,屯黃旅游公路S103省道依村而過,是進入黃山風景區的重要交通要道。
2008年3月,經過村級規模調整,原大嶺下村并入岡村,岡村村現有24個村民組,有岡村中心村、灶塢、阮溪山、社屋坑、阮溪坑、大嶺下、阮坑、長鎮、小嶺下九個自然村組成,現有人口3600余人,是黃山周邊最大的行政村。
三、建置沿革
1958年,岡村村屬歙縣黃山公社管轄,1983年黃山公社改為黃山鄉,1984年,原太平縣撤縣成立縣級黃山市后,岡村劃為黃山市湯口鎮管轄,1992年撤縣級市成立地級黃山市,岡村劃為黃山市黃山區湯口鎮。
四、人文情況
岡村姓氏有蔣、范、戴、陳、張等,以蔣氏為主,其中蔣氏人口占65%以上,蔣氏起源于河南,唐朝末期黃巢起義,河南勢局-,蔣姓為逃避戰亂從河南-到安徽歙縣沙汐村定住,后又遷入到徽州區洽舍牛頭口定住,不久又從牛頭口遷住到現今楊村鄉的蔣村定住,大約在蔣世第17代(離開河南時算起為第一代),有蔣氏兩兄弟從蔣村遷住到岡村,其兄就在現在的上岡村定居下來,弟弟就在下岡村定居下來,這就是岡村蔣姓遷住的歷史經過。
五、基本情況
岡村資源以林、茶為主,耕地面積不足150余畝,林山面積79800畝,其中茶園4000畝,油茶3000畝,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個人多地少的農業大村。到2009年底,全村共1005戶,總人口為3602人,
六、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岡村現有0黨員106名,其中預備黨員4名,一個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分設黨小組9個,現總支委設7人,村委設5人,村兩委實行交叉任職,兩委成員共7人。平均年齡40.8周歲。村兩委各項制度健全,村黨員活動室設備齊全,定期對黨員進行教育,村委會堅持實行與各村民組目標管理責任制,并予考核,把工作實績與年終效益掛鉤,收到良好效果。
七、經濟發展
村兩委在歷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穩定農業、發展加工業、搞活服務業、開發旅游業”的工作思路。一是要穩定茶葉種植面積,提高茶葉面積產量和質量,加快茶油產品的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促進村民增產增收;二是要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大力發展養殖業。三是發展林業,首先鞏固原有林業資源,做到合理采伐永續利用;其次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做到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不反彈、能致富;再次做到與生態保護結合起來,積極推廣建設沼氣池,使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力爭做到發展經濟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目的。
在湯口鎮的經濟發展規劃中,岡村是一個農產品加工服務基地。岡村現有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廠5家,是湯口鎮骨干民營工業企業,茶葉加工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
啟動旅游就是利用本村位于黃山腳下的有利條件,在里三村開展“生態探險、漂流觀光”旅游,組織游人從黃山游玩后來岡村漂流、垂釣、吃農家飯。村兩委積極招商引資,使旅游這一新興產業在岡村早日全面啟動。
岡村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兩委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利用岡村比鄰寨西新區的獨特優勢,積極籌備小嶺下新村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增加村民收入,使集體經濟得到鞏固和壯大。
岡村廣大村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按照村兩委制定的發展經濟工作思路,在奔向小康的大路上大跨步前進。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