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尤溪縣湯川鄉黃林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426201 | 身份證前6位:350426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隸屬政區:湯川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G | |
黃林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黃林村系三明市尤溪縣湯川鄉第二大行政村,位于尤溪縣東部,海拔600公尺,常年氣溫15-19℃。村內有溪流一條由12坑匯集而成,貫穿全村長達九公里,東于下井、湯三、珠峰三村相接,南于中仙鄉文井、長門村交界,西與臺溪鄉安陽村毗鄰,北連溪尾鄉巫坪自然村,距鄉政府所在地8.3公里,縣城50公里。全村共有村道1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硬化13公里)。有林、黃、傅、樂、洪、吳、陳、張、郭9個姓氏,因黃姓最早到,林姓人口最多,所以稱黃林村。全村共13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10人(其中男953人,女857人),勞動力1335人(其中勞動力轉移413人),0黨員57人,其中女黨員5人。全境面積26308畝(其中耕地面積2611畝,林地面積21507畝)。
黃林村現留有清代建筑兩處。村落中各氏祠堂、古路、民謠、山歌、廟會、龍舞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崇福宮”又名“夫人宮”位于村部左角上方,于大清乾隆四十八年擴建,神廟完整,至今有340多年之久,杉木構造,結構嚴緊,技術高超、分有三堂一院,雄偉壯觀,歷史悠久,是我村名勝古跡之一,行人觀賞贊嘆不已。古廟分為三堂一院五廳兩觀樓一天井,左邊橫廟一座,四周圍墻高二米,長400米,占地面積為2450平方米,三堂的五廳分為金剛廳、夫人兩廳、奶母廳、觀音廳。文娛臺左右設有兩觀樓,臺后設有梳妝廳子,內檐滴水進天井,外檐滴水入溝排出涌溪流。廟內部結構嚴緊,能工巧匠技術高超,畫龍繪境,生動形象,形狀各異,引人注目,柱繪龍鳳,頂架合海,墊子刻有通龍鳳虎、獅、象、猴、貓各居兩旁。尾堂樓上夫人廳,形狀呈圓形底,直徑五尺五寸,分五層用墊子縮陷于頂,直徑只為一尺三寸,墊子弧形,一長一短;環周而架、構造技巧,均勻精致,極為希罕。堂與堂之間鋪有九層石條,臺階梯五節,堂中地面鋪四方石塊,皆完備無缺。廟頭堂屋脊兩頭雕塑威武雄壯的飛龍頂翹,其余脊兩頭繪塑月形鉤陳翹尾,實為景觀。位于我村豪峰水尾岐坑口,有一座名為“岐坑橋”于大清道光六年重建,是黃家0投銀建成的,橋由溪石壘砌而成,形為孤狀,寬三米、長十米,橋面純是杉木結構的一座橋亭,亭中有“觀音送子”菩薩之香位,兩旁青山環繞,橋下秀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稱為我村古跡二景觀。
黃林村長期以來,田里種植水稻,山里以發展各類竹業為主。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本村以發展烤煙生產為支柱產業,種植面積大大提高,煙農效益明顯提高。近年來村民大大提高了對林業認識,各類竹業蓬勃發展,開發培育小徑竹、石竹2000多畝,已成為我縣“石竹發展基地”。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2336萬元(農林牧漁總產值1995萬元,工業總產值3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0元。
全國與黃林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