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尤溪縣湯川鄉珠峰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426201 | 身份證前6位:350426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隸屬政區:湯川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G | |
珠峰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珠峰村位于尤溪縣東南部巍然高聳的白云山麓,海拔888米,居全鄉之最。東與珠建村接壤,西與黃林村交界,北連湯三村,南與中仙鄉文井村毗鄰。距縣城64公里,距鄉所在地9公里。
村落面積1.8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1723畝,其中耕地面積1508畝,林地面積17397畝。現全村常住人口948人,241戶,其中男513人,女435人,勞動人數627人,勞動力轉移360人,轄3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
珠峰村四周群山環抱,山腳下拓展出一塊長方形的小盆地,一條銀光閃爍的小溪流從村頭穿越村尾,好像一條綢帶曲曲彎彎向遠方伸延。青山著黛、碧水含煙,房屋依山建筑,星羅棋布,掩映在蔥蘢的竹木之中。民風淳樸,和睦相處。
珠峰舊稱尤溪縣二十都雲蓋村,解放后改為珠峰村。始祖陳奉公于元朝初(1229年)因叔祖觸犯天顏累及族姓,從閩清際下遷入雲蓋。明朝洪武十一年改為姓池。在雲蓋定居繁衍,至今已有778年。珠峰村山青水秀,地靈人杰,古往今來,以其博大的胸懷,醇靈的甘泉哺育著不少英才俊杰的茁壯成長。明朝時有庠生起鯉公、一振公、雷鳴公;清朝時,有乘九公;康熙年間由行伍歷官至延協左營都司邑侯、仕龍公由藩司吏員考授巡檢、鳳翔公由吏員赴京進選授浙江溫州府巡檢、禹珍公嘉慶元年欽奉思詔邑侯,欽賜正七品。解放后,騰蛟起鳳,人才更加輩出。
珠峰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十多座,土樓3座。村落中祠堂、古井、民謠、山歌、龍燈、廟會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尤其是“石柱旗桿”、“百歲壽石坊”、“泰山宮”堪稱村落三絕。遺憾的是文革之時慘遭破壞。
珠峰村東面的白云山巍峨雄偉,方圓幾十里,山頂海拔1400多米,在這里極目遠眺,但見峰巒迭嶂、高聳入云,遠處群山環抱,林海蒼茫;近處云煙繚繞,松濤陣陣。山頭上蒼松挺拔、迎風招展;山腳間竹木成蔭,山花爛熳;跌落山澗,匯成飛瀑,奔騰呼嘯而下,那嘩嘩的轟鳴聲、那飛濺的水珠霧氣,真使人神飛遐想,怡然忘歸。山高水更高,山頂上的池沼里還有蛙蛙魚,山下的溪流里有魚兒、水雞、天然鰻魚、龜、鱉,據說龍潭深處還有只千年老龜,大如簸箕。山上生長著貴木奇珍,飛禽走獸。紅豆杉、水杉、羅漢松、楠木等樹木,虎、豹、猴、山羊等動物。奇山秀水,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如《白云山寶庫》的“槍刀庫”、“千人鍋”、“萬人被”;李鐵拐與呂洞賓兩位大仙對弈的“棋盤石”,休息的“石眠床”等神奇故事,美妙動聽。
珠峰村山多地廣,除了豐富的山林資源外,這里特產一種小徑竹“金針筍”,其味甘甜清香,遐爾馳名,還有“云霧茶”、“香菇”等山珍佳品,鐵場的磁鐵礦,1958年大煉鋼鐵時,曾經土法提煉過。但奈于公路未開通,交通阻塞,豐富的資源尚未開發利用。
2008年全村實現農業總產值10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5元。
全國與珠峰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