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前言:歷史悠久的湛江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國家統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占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湛江地區舊稱“廣州灣”(Kwangchowan)。此名稱形成于明清時期,有學者考證說是因坡頭區的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亦有學者認為是因高雷府屬廣州管轄,地圖上在“廣州”的中部而得名。
坡頭區位于廣東省西南,瀕臨南海,以駐地坡頭鎮命名,坡頭因地處一山坡高處而得名。總面積424平方千米。總人口38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南調街道,郵編:524057。代碼:440804。區號:0759。拼音:Potou Qu。
基本概況
湛江市坡頭區下轄官渡、龍頭、坡頭、南三、乾塘、南調、麻斜等七個鎮(街),總人口37.75萬,總面積507平方公里,新城區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中國海洋石油西部公司總部設在城區內。
坡頭區地處熱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明顯,長夏無冬,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出產的早熟荔枝、優質龍眼和乾塘蓮藕、南三紅世界蘿卜小有名氣。
坡頭區東南西三面臨海,港灣多,周圍海域有湛江海灣、三合窩海峽、湛江銀海灣、鑒江入海口和南三島周圍海域,魚、蝦、貝品種豐富,官渡石門蠔聞名遐邇。全區海岸線長達192公里,可供養殖的海灘涂和淺海10000多公頃。魚、蝦、蠔、蟹、珍珠、貽貝等養殖業蓬勃發展,養殖面積已超過10萬畝。
坡頭區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濱海旅游業初具規模。南三島旅游區面臨浩渺的南海,碧海、藍天、銀沙、綠林構成迷人的熱帶海島風光。“南三聽濤”是湛江市八大旅游品牌之一。乾塘沙灘綿延幾公里,潔白平緩,背依綠林,面臨大海。官渡石門灣天造地設,入詩入畫;十里長灣海面波光如練,岸上林深果香;石門雙嶼,自古聞名。
經濟概況
坡頭區位于湛江海灣東岸,下轄坡頭、龍頭、乾塘、官渡、南三5個鎮和南調、麻斜2個街道辦事處,人口38.38萬人,面積562平方公里,新城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總部駐區內。坡頭區建有5萬噸級貨運碼頭,中國海洋直升機場、中國民航新塘直升機場,廣湛高速公路、325國道貫穿全境。連接湛江海灣東、西海岸的湛江海灣大橋將于2006年上半年竣工,海陸空交通運輸方便。
坡頭區三面臨海,海岸線長200公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大片可供開發利用的沙灘和可供養殖的淺海灘涂,魚、蝦、蠔、珍珠、貝類等養殖條件得天獨厚。礦產資源蘊藏量大,品位高,易開采,地下蘊藏著大量優質的玻璃礦、高嶺土、花崗巖礦等。
2004年全區生產總值15.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0%,第二產業增長28.6%,第三產業增長8.7%。
工業發展勢頭增強進一步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深入實施“工業興區,工業強區”發展戰略,使工業經濟出現快速增長勢頭。2004年,全區工業實現總產值1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8.31億元,增長40.1%,增幅居全市第二。工業發展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工業園區建設初見成效。官渡工業園吸引了一批規模較大的外資及民營企業投資落戶。目前,已引入(簽約)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額將超過10億元,其中在建項目15個,建成投產項目10個,初步形成了家電、農副產品加工、飼料、建材、機械制造、食品等產業。325國道工業開發帶建設也取得新的進展,帶內企業已達80多家,經濟效益逐步顯現。二是支柱產業拉動力不斷增強。鴻智電器、湛江家電等骨干企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全區規模以上家電行業工業產值4.6億元,增長36.8%,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5.4%。全區規模以上企業新增8家,總數達31家。三是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全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0.3億元,增長14%,有效地拉動了工業經濟的增長。四是名牌帶動戰略成效 明顯。繼續2003年“紅牌”、“威力神”、“鴻智”被省評為著名商標,“HONG牌”電飯煲、熱水器、“威力神”酒、“鴻智”電飯煲系列產品獲國家免檢產品資格后,去年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個,“HONG牌”電飯煲榮獲中國名牌產品,是全區乃至全市企業首次獲此殊榮。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健發展全面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積極抓好水產、禽畜、蔬菜、水果、花卉等五大城郊型農業生產基地和十大農業示范點建設,促進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04年,全區農業總產值8.03億元,增長4.5%。水果總產量19540噸,增長4.2%;蔬菜總產量58598噸,增長0.9%;水產品總產量75523噸,增長6.8%;畜牧業肉類總產量13782噸,增長10.6%。完成更新造林532公頃,其中沿海防護林105公頃。
外向型經濟持續增長全區外貿出口總額達2474萬美元,增長32.8%。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合同利用外資153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4萬美元。
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增長23.1%。全年投入資金2302萬元,完成小型水庫加固達標工程6宗,建成除險加固堤圍8.6公里;完成了第一期農村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6萬人的飲水難問題。籌集資金800多萬元,建起村級敬老院12所,解決82戶五保戶、435戶特困戶共2053人的住房難問題。全年共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建成硬底化鄉村道路125公里。
財政金融形勢平穩好轉2004年,全區財政總收入達17831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315萬元,增長15.1%。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1247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3478 元,增長11.5%。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教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完成了《坡頭區科技興區計劃》的實施工作。共實施項目50項,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項目達43項,計劃總投資1150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8337萬元,累計實現新增產值18600萬元,共開發和推廣新產品、新品種 、新技術100多個(項)。全區正在實施的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15項,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家。2004年,獲得了廣東省“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優秀縣(市、區)”的稱號。教育工作方面,努力化解教育債務矛盾,千方百計減輕學校債務負擔,全年共償還、核減教育債務1400多萬元。積極爭取上級、香港同胞以及社會各界支持,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 ,新建校舍24000多平方米,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全區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69‰以內,計劃生育率達85.6%,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40%。
行政區劃
坡頭區轄2個街道(南調、麻斜)、5個鎮(坡頭、龍頭、乾塘、南三、官渡)。
歷史沿革
2000年,坡頭區轄2個街道、5個鎮:南調街道、麻斜街道、坡頭鎮、南三鎮、乾塘鎮、官渡鎮、龍頭鎮。總人口329405人,各街道(鎮)人口: 南調街道 47843 麻斜街道 10345 南三鎮 71881 坡頭鎮 59627 乾塘鎮 36729 龍頭鎮 55607 官渡鎮 4737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坡頭區轄2個街道(南調 麻斜)、5個鎮(坡頭 龍頭 乾塘 南三 官渡),59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坡頭區轄2個街道(南調、麻斜)、5個鎮(坡頭、龍頭、乾塘、南三、官渡)。
全國與坡頭區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