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馬蹄崗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物產豐富,山川秀麗,氣候宜人;
馬蹄崗村座落于東莞市南部,大嶺山鎮(zhèn)東北部,東部與市松山湖科技產業(yè)園相鄰、南部與本鎮(zhèn)新塘村相鄰、西部與雞翅嶺村相鄰、北部與大塘朗村相鄰,村委會轄下有5個村民小組,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村民小組,經響應市委、市政府松山湖征地和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湖畔工業(yè)園2001年征地,分別被市松山湖科技產業(yè)園征用土地5600畝,被鎮(zhèn)湖畔工業(yè)園征用土地600多畝。至今,村委會總面積由6平方公里縮減為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有618戶,2163人,外來人口有3000多人;
本村于南宋寧宗年間(1193-1223年)立圍。相傳甘肅隴西人李姑姐攜帶失去父母的侄兒流落到此謀生,繼而定居繁衍。因其居住在杉背、咸爬山、狀元筆、三卦墳4個小山丘之間,形如“四馬朝崗”,故名馬蹄崗。明代為防外侵,用青磚筑起圍墻,高5米,寬2.5米,上蓋瓦,設有城堡,可在圍墻上站崗放哨,至今在村的南門仍保留一段60米長的舊圍墻;
本村由3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馬蹄崗、圍仔、飯籮圍。1961年成立大嶺山人民公社時,設馬蹄崗大隊,下設5個生產隊。1984年5月更名為馬蹄崗鄉(xiāng),1986年11月更名為馬蹄崗管理區(qū)。1999年6月撤區(qū)設村時成立馬蹄崗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村民小組;
1989年轄區(qū)分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生產隊,總戶數358戶,姓李。總人口1649人,其中男816人、女833人。有耕地面積3100畝,其中水田1500畝,旱地面積1600畝、果園4000畝。另有魚塘30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甘蔗、木茨、黃豆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龍眼、烏欖等。村耕地較多,故有“想食番茨芋仔到馬蹄崗”的民謠;
最早引入外資是1991年,香港的李自珍與丈夫黎兆康在朝頭(土名)買了100畝土地建廠出租。繼而引入宇瓷等外資廠10多家;
1999年,為擴大基層民主,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根據上級的要求,撤區(qū)(管理區(qū))設村(村民委員會)后,村民委員會干部編制設置一直為5人,村黨支部委員設置為5人,可交叉任職,2008年支部換屆選舉時改為7人。村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通過健全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帶領村民開展正常的社會活動,為村民管理好集體所有的資產,落實好黨和人民政府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是人民群眾的村民自治組織。目前, 馬蹄崗村委會根據工作的需要,設置了工業(yè)、農業(yè)、村建、計生、婦聯、治安、調解、民兵、民政、僑聯、統(tǒng)計、環(huán)衛(wèi)、教育、社保等辦事機構;
至目前為止,在馬蹄崗投資辦廠的外資、民營企業(yè)約有31家,在本村村民委員會的大力扶持下,在我村投資辦廠的廠商都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毗鄰深圳,港,澳,擁有發(fā)達的交通網絡,到莞深高速只需5分鐘,到常虎高速只需10分鐘,石大公路與連馬公路經過本村, 馬蹄崗大道與祠堂前路貫通本村,交通四通八達,車水馬龍.商鋪林立,人流,物流興旺發(fā)達;
水、電充足;
擁有完善的保安及通訊網絡,計有大嶺山鎮(zhèn)郵電分局,大嶺山鎮(zhèn)公安分局馬蹄崗派出所,警力充裕,警員素質優(yōu)良,警械精良,本村治安隊員,24小時全天侯巡邏,監(jiān)控宿舍保安,為你的投資保駕護航;
轄區(qū)內有一所民辦學校(南華學校),設立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方便本村民及外來人員的子女就近入學,解決入學難的問題,全校占地面積50多畝,教學樓設計布局合理,課室寬敞明亮,學校環(huán)境優(yōu)美,各種教學功能室齊全;計有電腦室,美術室,體育室,舞蹈室,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辦公室等,教師的學歷符合國家及新形勢的要求,學校校風,學風良好,辦學質量逐年提高,深得社會各界的贊譽和信賴;
馬蹄崗人民熱情好客;
馬蹄崗人民誠實勤勞;
馬蹄崗人民和藹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