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中陽埡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20526101 | 身份證前6位:420526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隸屬政區:古夫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鄂E | |
中陽埡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概況
中陽埡村位于縣城以北。村委會駐地小河潭,距縣城15公里。東與平水村交界,西與咸水村相鄰,南與古洞村接壤,北與神農架林區相接。
1958年稱為中陽埡大隊,1984年改稱中陽埡村,2002年10月由黃家山與菌子袍兩個村合并為中陽埡村。現轄6個村民小組,311戶、1038人。
全村國土面積6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9.07公頃。古樹名木有樟樹等古樹。野生動物有猴子、山羊、野雞等。1998年黃連樹灣發生滑坡。
2011年11月勾兒灘跨庫區大橋開工建設。
(二)基礎設施
2012年8月,中陽埡村對村莊進行規劃。規劃內容為中陽埡村科技示范園。
1985年2月,修建第一條公路為溝中公路。2010年3月,修建第一條水泥路。現有村級公路24公里,其中水泥硬化公路9.1公里。建有勾兒灘至黃家山碼頭、勾兒灘對河渡口。
全村干支渠2條,分別為小河潭以南、小河潭以北,總長2500米;農田灌溉面積7.8公頃,有效灌溉率達85%。公共蓄水池20口,可蓄水1000立方米。2010年10月開始建公用供水管道。
2000年開通電話,2011年開通互聯網,電視覆蓋率達100%。2005年建沼氣池50口。
(三)經濟建設
2012年,全村生產總值達到6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8元。經濟以勞務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大豆、馬鈴薯等。
(四)社會事業
全村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1人。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計劃生育率100%。
傳統文藝活動有圍鼓等。傳統體育項目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公共活動場所1個,300平方米。
(五)文化遺跡
黃家山石塔,共九層,高20米,建于明嘉靖年間(16世紀中葉)。據傳黃家山一富戶借古井坪欲出天子的脈氣所建,以寄希望于發跡昌盛。因多年失修,裂縫尺余,南傾欲坍塌。 2012年,經縣文物局會同中陽埡村委會將其坍塌的石塔重新修復。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