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開化縣金村鄉金路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824219 | 身份證前6位:330824 |
長途區號:0570 | 郵政編碼:324000 |
隸屬政區:金村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H | |
金路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金路村位于開化縣城以東北11公里,東至林山鄉,南接城關鎮,西與音坑鄉、底本鄉毗鄰,北與村頭鎮,菖蒲鄉相鄰。境內景色秀麗,樹木茂盛,是一個環境幽靜,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的城郊鄉村。
境內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華天寶,已形成了以名茶、龜鱉養殖、綠化大苗、山地西瓜為主導的城郊供給型效益農業。是該縣歷史名人方豪故里,也是開化著名旅游景點“宋村十八洞”的必經之路。該村充分依托城郊優勢和生態無污染的自然資源,積極開發城郊生態旅游業。金路村平崗已初步建成一個集休閑、娛樂、生產、生活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園。《開化縣志》對于金村鄉的茶葉有這樣的記載:“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而開化歷史上幾個著名的人物,如明代的方豪、方瑛、方泌就出自這里。
該村現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方豪遺留下來的物品,如建房用的柱礎,方豪上馬的馬踏等。這些堅硬的石質物品雖已陳舊破損,但依然能看出石器紋理構質的細膩、美觀,讓人驚嘆。方家小院,一塊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著字,細細閱讀,是瀟灑、飄逸書法。雖然石碑被橫置于一大堆黃泥土中,但字里行間展現的是一首優美的五言詩。詩人張子麟官至明•賜進士第榮祿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書,他在寫給方豪母親的《寄贈方封君》中寫道:“不向明時出,寧知處士賢。性因墉自適,東南海嶠鮮。同行山客屐,廿載野人船。酩酊頻中望,倘佯更訝仙。紅顏顏尚在,白發半蕭然。身老沾恩日,名成教子年。錦袍會簇簇,紫誥鳳翩翩。彩服歸寧近,華筵送熹偏。題詩附鸞鶴,萬里好相傳。”石碑質地堅硬、結實,高約1.5米,寬約0.8米,反面是大大的“棠陵”兩字,石碑歷經數百年滄桑字跡依然清晰。
方豪(1482—1530年),字思道,號棠陵,明正德二年(1507年)鄉貢第一,次年登進士。一生歷任昆山知縣、沙河知縣、刑部湖廣清吏主事、刑部主事、福建提刑按察副使。明•嘉靖六年(1527年)告老還鄉歸養,兩年后病逝,終年四十九歲。方豪的一生剛正不阿、勤政為民、關愛百姓,同時又正氣凜然、斷獄清明,廉潔自律。文學上才思敏捷、曠達不羈、文風率真。不僅在官場上“文章政事,獨步當時”,且“負才磊落,詩文多立就”。名震中原的理學家王陽明曾贈詩評價曰:“方子巖廊器,兼負云霞姿。每逢泉石處,必刻棠陵詩。”方豪的一生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探奇歷險,揮毫潑墨,賦詩抒懷,留下了不少佳作,如《棠陵集》、《段碑集》、《昆山集》、《養金集》及《洞庭煙雨》等,其中的《棠陵集》、《段碑集》清乾隆時已收入《四庫全書》。
全國與金路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