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白云區位于貴陽市郊外西北方向。總面積270平方千米。2006年末人口18.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06萬人,農業人口6.53萬人;男9.76萬人,女8.83萬人。郵編:550014。行政區劃代碼:520113。區號:0851。拼音:Baiyun Qu。英文:Baiyun District。白云區緊抓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與潮流,盡心盡責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旅游、衛生等,不惜余力推動工農商業穩步發展,現已成為貴陽市著名區級行政單位。
自然地理
白云區是貴陽市的6個市轄區之一,地處貴陽市中部,北接修文縣,東、南與烏當區毗連,東南部與云巖區相鄰,西部與金陽新區相連,西部一角與清鎮市接壤,把守著貴陽市北部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本區東西最長為28千米,南北最寬為20千米,全區總面積270.37平方千米,占貴陽市總面積的11.31%,是全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之一。 有意思的是,貴陽市的地理中心落在了白云區,貴州省的地理中心也恰好落在了這里,所以白云區素有“雙心之區”,“貴州中心”的美譽。
白云區屬亞熱帶氣候區,冷暖氣流交替強烈,季風高原氣候明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區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這里氣候極其宜人,環境十分優美,四季不分明,溫差小,是許多旅游者的理想避暑防寒之地。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全區農用地面積1984.18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532.78公頃,未利用地面積3385.64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鋁土礦、鐵礦、原煤、石灰石、大理石等,儲量較大,品質較優,易于開采。
經濟社會
白云區人均生產總值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名。2003年人均GDP已達到3500美元,2006年超過4200美元,據統計至2009年3月底白云區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大關。白云區雖然歷史短暫,但經濟發展異常迅猛,已在經濟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而且神話仍在延續。作為貴陽市一顆璀璨的明珠,白云區與金陽新區已成為貴陽市近年來發展地最好最快的地區,被譽為“貴陽的浦東新區”。
2006年是白云區實施“十一五”規劃的起始之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人民高舉-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三個率先”(在全市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率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六個白云”(競爭白云、實力白云、富裕白云、魅力白云、生態白云、平安白云)的目標,解放思想,開拓奮進,扎實工作,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區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2006年,全區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實現生產總值55.86億元,增長15.4%;完成財政總收入11.74億元,增長26.86%;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66億元,增長18.5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9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599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22元,增長12.1%。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成就,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產業概況
工業方面, 白云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是貴州鋁廠,這主要得益于鋁土礦資源豐富。貴州中部(貴陽、開陽、遵義、織金一帶)鋁土礦分布集中,儲量位居全國前列。貴州鋁廠嚴重影響白云區環境,雖經過治理已有改善,但矛盾仍舊突出。另一個著名企業是中國有色第七冶金建筑公司(簡稱“七冶公司”),由于經營不善,這座白云區歷史最悠久的國有企業已計劃破產,改為私營股份制。白云區其他企業都是近些年創辦遷移過來的,發展相當迅速,使白云區企業總體由壟斷制向多元化邁步。
農業方面,由于白云區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條件優越,糧食經濟作物一直產量居高。地區實行一年兩熟制,多以種植稻米、玉米、薯類、油菜等為主,現已由傳統化耕作向高度現代化機械耕作邁步。林木多是加以保護,利用開采率不高。水果蔬菜種植基本能實現自足,鮮花種植頗有名聲,規模龐大的花卉生產基地使地區贏得“鮮花白云”的稱號。畜牧以雞、豬、牛為主,猶以養雞場極為出名,目前已從散戶養殖向集體科技自動機械化養殖過渡。
行政區劃
白云區轄4個街道、3個鎮、2個民族鄉:艷山紅街道、龔家寨街道、大山洞道街、都拉營街道、艷山紅鎮、麥架鎮、沙文鎮、都拉布依族鄉、牛場布依族鄉。現政府已劃出南湖新區,與金陽新區毗鄰,并將政府辦公建筑群由艷山紅鎮遷至那里。艷山紅街道、龔家寨街道、大山洞道街構成了白云區的主要部分,主要為經濟區域。另外的部分多以風景優美見長,是旅游者不可不看的宜人地域。
白云區的建筑大多以精巧見長,但并不是說這個城區里就沒有摩天大樓,只不過這些高樓都集中在白云中路十字路口附近。白云中路十字路口是白云區中心,從十字口到長寧街路口這一段白云南路是白云區的經濟中心。白云南路西岸林立者幾百家國際國內著名品牌專賣店和超市賣場,這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其中穿插著長山商業步行街,這里也是極度繁華的理想購物場地。
歷史教育交通
1959年,貴陽市政府設立白云鎮,相當于市轄區一級行政單位,1973年恢復白云區建置。白云區歷史雖然不到五十年,但人文氣息濃厚。這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快速,科技產力驚猛增長,人才匯聚,效率極高。貴州師范大學就坐落在白云區大壩處。白云區有很多有名中小學和科研機構,如這四所著名中學:白云二中、興農中學、白云六中和白云七中。白云區作為貴陽交通樞紐,具有重要地理位置,這里是貴遵高速公路和環城高速公路的交匯處,也是鐵路運輸的動脈。
風景名勝
白云公園是貴陽市著名的公園之一,這里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公園的十大景觀更是令人百看不厭。作為國際風箏節的舉辦地,她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為白云區贏得了“中國風箏之鄉”、“北有濰坊,南有白云”的美譽。白云公園還舉辦過世界蘭花博覽會、第十九屆亞洲健美錦標賽暨全國健美錦標賽、國際插花花藝展暨首屆貴州插花大獎賽和國際茶藝、茶道表演暨貴州首屆茶藝、茶道大獎賽等,使白云區知名度大幅提高。
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不容錯過的旅游勝地。公園總面積1075公頃,是貴陽市環城綠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白云區和金陽新區的"綠色屏障", 它有整個西南地區最優質的天然森林草地,森林覆蓋率高達82.96%,有貴陽市"生態博物館"之稱,清新的空氣又讓這里成為天然的"森林氧吧"。公園分布為五個景區,分別為櫻花湖、森林草坪、都溪林場、兩個少數民族村寨。公園集山、林、水、草、古跡于一體,具有幽、秀、野、曠、古等景觀特色,是理想的休閑度假、科普教育、旅游運動的良好場所。
白云區還擁有國家AA級風景區天鵝湖森林公園(沿湖漫步,楊柳低垂,生意盎然。湖面碧波瀲滟,林影云印,小鳥忽爾掠過,予留一片遐想。春天來臨,櫻花盛開之際,紅白相間,嬌嫩欲滴,令人浮想聯翩)、金山寺和都拉大佛、大人山生態公園(建設中)、空中怪車遺址等知名景點。新打造的麥架鄉綠色蔬菜水果之旅,花卉生產基地之旅和鋁廠工業化之旅亦是既健康又時尚的休閑旅游方式。
白云經濟開發區
白云經濟開發區是貴州省級經濟開發區,位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地域的中心地帶,是國務院確定的“黔中產業帶”和“南、貴、昆經濟帶”的核心區域,總面積270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素有“中國鋁城”和“西部風箏之鄉”的稱譽。
白云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統一規劃、成片開發、開發一片、收效一片、滾動發展”的開發思路,創建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走鼓勵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相結合的產業協調發展之路,全面實現強區升位,擴大經濟總量的目標。18萬白云人以“自加壓力、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白云精神,有效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各項工作走到了全省各市、區、縣的前列。現已落戶開發區的各類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960多家。2004年,實現GDP53.7億元人民幣,財政總收入7.97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收入2.97億元人民幣。在全省11個國家和省級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考核評價中白云經濟開發區名列貴州省綜合投資環境和投資軟環境第一名,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內資和外資也名列全省、全市之手,在全省第一輪20個經濟強縣綜合指標考核評比中位居第三名。
白云經濟開發區位于貴陽市的中部,貴陽市是連接華中、華南與西南的重要通道,是西南“三省一市”南下出海的必經之地,是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和物流結點。白云境內交通便捷,210國道、貴遵高等級公路、貴陽東北繞城環線和川黔鐵路穿境而過,又自成體系的廠礦鐵路專用線60公里,鐵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34.4公里。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20公里,該機場已開通40余條航線,輻射全國大中城市和香港、澳門等地。白云經濟開發區距重慶長江口岸直線距離300公里,距廣西北海口岸直線距離500公里。
主要產業投資導向:鋁及鋁加工業 、IT產業、新材料產業、食品醫藥白云經濟開發區對到開發區投資、申辦項目的投資者實行“一站式”限時代辦服務,實行辦事程序、辦事時限、收費項目及標準“三公開”,對區屬權限范圍內收費項目實行了零收費。
抓住隨著“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南、貴、昆”經濟圈形成的大好機遇,白云經濟開發區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擴大開放、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努力將白云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和社會進步的城市中心區,現代化的工業區,環境優美的園林生態居住區,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閑旅游商貿區。
2.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
區域概況
白云區位于廣州市老城區北部,東鄰增城區市,西界南海區,南連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等4個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市。全區面積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4萬,流動人口約90萬。2002年末,全區總人口858526人。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080。代碼:440111。區號:020。拼音:Baiyun Qu。英文:Baiyun District。白云區是廣州市10個城區之一,因其境內有白云山風景名勝區而得名。東鄰增城區市,西界南海區,南連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等4個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市。全區面積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4萬,流動人口約90萬。2002年末,全區總人口858526人。
轄內有三元里街、景泰街、同德街、松洲街、黃石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嘉禾街、均和街、石井街、金沙街和江高鎮、人和鎮、太和鎮、鐘落潭鎮等14條行政街、4個中心鎮,全區戶籍人口754969人,流動人口約70萬。 區內兼具有多種地貌。東部和東北部是丘陵地區;林木茂盛,大小水庫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風景宜人,有廣州市最高的帽峰山(海拔534.9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風景名勝區;中部為廣花平原,田園沃野,一望無邊;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網交織,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經境內,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運之利。
歷史自然
白云區還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傳統,三元里抗英,陳子壯抗清故事,招子庸與粵謳,石井橋,石門返照.....歷史資源、文化積淀、人文景觀互為滲透融合,使白云大地糅合著獨特的地方色彩。轄內有三元里街、景泰街、同德街、松洲街、黃石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嘉禾街、均和街、石井街、金沙街和江高鎮、人和鎮、太和鎮、鐘落潭鎮等14條行政街、4個中心鎮,全區戶籍人口754969人,流動人口約70萬。 區內兼具有多種地貌。東部和東北部是丘陵地區;林木茂盛,大小水庫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風景宜人,有廣州市最高的帽峰山(海拔534.9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風景名勝區;中部為廣花平原,田園沃野,一望無邊;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網交織,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經境內,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運之利。
白云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8度,年均降雨量為1655毫米,境內兼具有多種地貌,東部和東北是丘陵地區,有廣州市(原八區)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風景名勝區,山丘坡度平緩,林木茂盛,果樹如海,大小水庫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風景宜人。中部為廣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網交織,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經境內,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運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廣州市民主要的飲水源。
經濟發展
市云埔(白云)工業區、東北部九佛鎮、鐘落潭鎮一帶的化工、電子科技工業區、西南部石井鎮以臺資為主的石井工業區、中部位于江高鎮的廣州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和位于太和鎮的廣州民營科技園等等構成白云區東西南北中五大經濟發展區。其中石井水泥廠被 評為“全國明星鄉鎮企業”、“全國明星百佳企業”。第三產業以商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飲食服務、金融保險等為主。新廣從路飲食長廊、增槎路大型綜合批發市場、黃石路大型汽配、裝飾材料批發市場頗具規模。
白云區扼交通要沖,京廣電氣化鐵路、105、106、107、324國道及京珠、廣惠、北環、華南快速干線等高速公路穿越本區,廣花、興泰、羅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鐵二號線、機場快速干線也行經區內,使區內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新舊白云國際機場、華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都坐落在區內,這些均使區內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歷史沿革
1959年3月,由于國務院沒有批準廣北縣的設置,原郊區劃出給花縣4個公社劃回郊區,撤消了近郊黨委,恢復廣州市郊區的設置。4月,南海縣鹽步公社的海北、沙鳳、龍溪大隊全部與秀水、黃歧大部分;平洲公社的海中、南海等大隊部分地區、里水公社的橫沙生產大隊,共1648人口,耕地22493畝劃入廣州市郊區。
1960年6月,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后,撤消了郊區,成立黃埔、江村2個以工礦企業為中心的人民公社。7月改為區,這時原屬郊區的三元里、石井、沙河、新滘分別劃給市的4個市中心區管轄。
1962年5月,為了貫徹郊區工作“以菜為綱”方針,解決大城市幾百萬人的蔬菜與副食品供應,市政府決定將芳村、江村、黃埔3個區合并成立郊區。
1965年3月,郊區人和、江村、石龍3個公社及江高鎮、雅瑤農場劃給花縣。1967年1月又重新劃回郊區。
1973年5月至1975年5月,原黃埔公社7個大隊與蘿崗公社7個大隊從郊區劃出組成黃埔區。
1985年5月,原郊區所屬沙河、東圃2個區公所和五山、員村、沙河、車陂4個街道辦事處劃出成立天河區。原郊區所屬鶴洞區公所和白鶴洞街、芳村街劃出成立芳村區。
1986年5月,原郊區所屬新滘區公所和赤崗街劃給珠海區。
1987年1月,國務院批準,廣州市郊區更名為白云區,列入城區建制。現轄石井、新市、江高、人和、蚌湖、龍歸、神山、雅瑤、蘿崗、同和、太和、竹料、鐘落潭、九佛、良田15個鎮,三元里、礦泉、松洲、景泰、同德5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漁業聯社,有村民委員會183個,居民委員會80個。
1987年8月,天河區同和鎮及其所屬的行政區域范圍劃歸白云區管轄。同和鎮的行政區域范圍,除原管轄的同和、京溪兩個村外,新市鎮管轄的東平、永泰和三元里街管轄的柯子嶺村劃歸同和鎮管轄。
1988年11月,設置雅瑤鎮,管轄原神山鎮所屬雅瑤村、雅瑤舊村、鄺家莊、三向、岑境五條村。撤銷槎頭街,設置松洲街。石井鎮螺溪村、河沙村、坦尾村劃歸松洲街管轄。12月,設置景泰街。管轄廣園、景泰、云苑等新居民區。
1994年11月,設立同德街道辦事處。同德街以同德村為基礎,同德村從石井鎮劃出。
1995年4月,設置良田鎮。竹料鎮的良田、白沙、金盆、安平、光明、陳洞、華坑、沙田等八條村的行政區域劃歸良田鎮管轄。
1999年8月,設立黃石街道辦事處。黃石街管轄原新市鎮的江夏、陳田2個村委會和江夏、外語學院2個居委會及原石井鎮馬務村的黃石花園和祥景花園2個小區。
2000年4月,設置新景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新市鎮的棠涌、蕭崗2個村委會和白云、棠涌、蕭崗、匯僑、南航新村5個居委會;設置棠景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新市鎮的棠溪、遠景2個村委會和遠景、合益、棠溪、新市一、新市二、僑愛苑6個居委會。
2000年9月,原市農工商集團公司12個村民委員會移交白云區管理。景泰街辦事處接收柯子嶺村;同和鎮政府接收京溪村、同和村、永泰村、東平村;蘿崗鎮政府接收黃陂村、八斗村華沙村;九佛鎮政府接收山龍村、逕下村、紅衛村、長庚村。
2000年11月,白云區西郊、河沙、坦尾村劃入荔灣區。
2001年6月,撤銷同和鎮,設立同和街、京溪街、永平三個街道辦事處,從7月10日起正式運作。
2002年7月25日,蘿崗、太和兩鎮的鎮長在區政府327會議室,正式簽定了八斗村移交管轄協議書,從此蘿崗鎮八斗村歸屬太和鎮管轄。
2002年8月,撤銷石井鎮,設立石井、金沙兩個街道辦事處。石井鎮從7月1日起停止運作。
2002年8月,撤銷新市鎮,設立嘉禾街、均禾兩個街道辦事處。新市街從7月1日起停止運作。
2002年8月8日起,撤銷蚌湖鎮,其行政區域并入人和鎮。
2002年9月26日起,雅瑤鎮劃歸花都區管轄。
2003年4月,撤銷蘿崗鎮,設置蘿崗街道辦事處。5月,蘿崗街道辦事處轄內行政事務移交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管理。7月,新景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新市街道辦事處。我區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簽定八斗村管轄移交協議書。從2003年12月19日零時起,白云區八斗村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2004年我區進行鎮級行政區劃調整,從6月8日起,神山鎮政府停止運作,并入江高鎮;龍歸鎮政府停止運作,并入太和鎮;竹料鎮、良田鎮、九佛鎮停止運作,并入鐘落潭鎮。
2005年7月,為配合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將鐘落潭鎮九佛片(原九佛鎮)劃歸新成立的蘿崗區管轄,在8月15日前完成交接。礦泉街劃歸越秀區管轄,在8月31日前完成交接。廣州市統一從8月1日進行整體移交。 -
全國與白云區同名的有:全國與白云區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