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襄城風景襄城縣位于中原腹地,東倚伏牛山脈之首,西接黃淮平原東緣,為許昌市屬縣,轄6鎮10鄉434個行政村,面積897平方公里,耕地82.5萬畝,總人口79萬,有漢、回、蒙、滿、瑤、壯、土、侗、彝10個民族。
襄城縣春秋時期稱“氾邑”、“氾城”。公元前540年,楚靈王在氾之西北筑新城,周襄王避難曾居氾,故名“襄城”。秦統一六國后,設襄城縣,屬潁川郡。自唐貞觀元年(627年)改屬許州,后歷代相沿。1949年7月隸屬許昌行政區,1986年改屬平頂山市,1997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又劃歸許昌市管轄。
襄城縣旅游資源豐富。境內古跡名勝遍布,《史記》里“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的記載在今天首山腳下乾明寺內確有印記;奇秀幽古的紫云山風景區轄“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條河”,其更因明代戶部尚書李敏在此設立紫云書院而名聲大震;始建于唐武德年間的“中州第一禪林”乾明寺規模龐大,巍巍壯觀;聲名遠播的道教圣地柏寧崗五岳廟,香客如潮,商賈云集;“內城外廓”風格的古城建筑內矗立著兩千多年前的春秋古城墻和翁城建筑,身臨其境,使人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呈帶狀分布的汝河游覽區風景秀麗,如入畫中。襄城旅游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廟、一寺、一古城”的五大景區格局,其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襄城境內,北汝河、潁河等16條河流縱橫交錯,貫穿全境,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煤、石油等礦藏儲量大而品質高。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糧、煙、蔬菜、瓜果,種類繁多,尤以煙葉種植歷史久遠,聞名全國,有“金襄”之稱。毛澤東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蒞臨視察,贊譽、勉勵有加,“煙葉王國”之美名譽滿神州。
襄城縣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自古扼南北道路要沖,通東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南距煤城平項山20公里,北距古都許昌40公里,東距內陸特區城市漯河45公里,境內鐵路縱橫交錯,四通發達。漯寶、平禹鐵路貫穿境內,東接京廣,北通隴海,西連焦枝。G311線、S329線、豫20線、S103線等國道、省道呈米字形交匯縣城,許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全縣鄉、村公路全部開通,交通便利,信息通達,投資8.2億元的首山一礦、投資5.6億元的襄城火電廠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全縣出現了熱氣騰騰發展經濟的大好局面,形成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
而今,襄城縣改革開放和招商引資的步伐在不斷加大,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區位交通的明顯優勢,獨特優惠的投資環境,使襄城這塊熱土正煥發出空前的活力。在這片充滿希望,蘊育商機的土地上,熱情好客的襄城人正敞開胸懷,廣納中外有識之士,共圖大計,共謀大業,同創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的明天。
郵編:461700 代碼:411025 區號:0374 拼音:Xiangcheng Xian
襄城歷史
襄城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獵農耕,襄城春秋時名“汜”,鄭地。周襄王姬鄭十六年居于汜,公元前540年,襄城屬楚,楚靈王在汜之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襄城”。
戰國時期,襄城居秦、楚、韓、魏之間,隸屬迭更。迨秦統一,設襄城縣,并在城潁設潁陽縣,屬三川郡,西漢初改屬潁川郡。王莽新政時,改襄城為“相城”。東漢恢復襄城原名。三國時屬魏。西晉仍置襄城郡。東晉咸康二年(336年)廢襄城郡,還并潁川。北魏又置襄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析襄城之首山,高陽山以南至滍水設高陽縣,隸屬漢廣郡。東魏武定六年(548年),廣州治所遷襄城。北周改襄城郡為汝州。大業三年(607年)廢汝州,襄城仍屬潁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汝州于襄城,領汝墳、期城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汝州及汝墳、期城二縣,汝墳原襄境歸襄城縣,屬許州。開元四年(716年)屬仙州(治今葉縣)。開元十六年(738年)廢仙州,還屬許州,是年,又改屬汝州(治今臨汝)。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再屬許州。天寶七年(748年)屬臨汝郡。乾元初改屬汝州。大歷四年(769年),又以葉、襄置仙州,次年州廢,仍隸汝州。五代時,后梁屬許州,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均屬汝州。北宋仍屬汝州,隸河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屬京西路。元豐六年(1083年)屬京西北路。金初屬汝州,隸汴京路。太和七年(1207年),改屬許州昌武軍,隸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屬許州,隸汴梁路。明屬許州,隸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復許州為直隸州,縣均屬之。
民國3年(1914年),襄城縣屬河南開封道。民國14年(1925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21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五行政區(治許昌)。1947年12月12日,襄城縣解放,次年1月,隸屬豫陜鄂邊區,旋劃歸豫西第五行政區。1949年7月,隸屬河南省許昌行政區。1986年2月18日,劃為平頂山市轄縣。1997年8月,又劃歸許昌市管轄。
襄城區劃
襄城縣轄6個鎮、10個鄉:城關鎮、潁橋回族鎮、麥嶺鎮、潁陽鎮、王洛鎮、紫云鎮、湛北鄉、山頭店鄉、茨溝鄉、丁營鄉、姜莊鄉、范湖鄉、雙廟鄉、汾陳鄉、十里鋪鄉、庫莊鄉?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1025100
2006年,轄7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北大街居委會、西大街居委會、南大街居委會、河東街居委會、民主街居委會、東大街居委會、北關街居委會、河西村、回民村、安莊村、上徐村、東關村、石羊街村、南壇村。
潁橋回族鎮 代碼:411025101
2006年,轄5個村委會:東街村、西街村、建設街村、北街村、南街村。
麥嶺鎮 代碼:411025102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麥嶺西村、麥嶺東村、后紀村、前紀村、半截樓村、白廟村、西坡方村、東坡方村、崗西后街村、崗西中街村、崗西前街村、桃溝村、沈李村、東付村、大袁村、水坑劉村、新喬莊村、-村、柏店村、歐營村、毛莊村、扁擔李村、溝趙村、大劉莊村、竹園李村、東高莊村、李悅莊村、圈劉村。
潁陽鎮 代碼:411025103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新楊莊村、菅莊村、紀拐村、陳劉侯村、小王莊村、張左村、大羅莊村、管武村、譚莊村、后鄭莊村、大路李村、小河村、邢廟村、洪村寺村、盛寨村、古城周莊村、大河村、大路吳村、北劉莊村、牛莊村、東張莊村、蘇莊村、東單莊村、大王莊村、河沿孫村。
王洛鎮 代碼:411025104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王洛西街村、王洛東街村、冢王村、柿園張村、蔡莊村、大路謝村、堂李村、巫周村、前頓村、寨里廟宋村、后陳村、房村、春李村、坡王村、岳寨村、楊樓村、肖莊閻村、卜吉鄭村、崗曹村、何莊村、殷莊村、栗莊村、北高莊村、潘朱村、白塔寺郭村、朱莊村、觀音寺村、閻寨北村、北宋莊村、張御莊村、雙樓閻村、閻寨南村、余樓村。
紫云鎮 代碼:411025105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孫祠堂村、石廟羊村、塔王莊村、張道莊村、坡劉村、侯堂村、方莊村、古莊村、謝莊村、馬趙村、孟溝村、黃柳西村、黃柳南村、黃柳東村、楊灣村、侯莊村、張村、寧莊村、萬樓村、雪樓村、劉樓村、張莊村、道莊村、雷洞村、大廟李村、馬澗溝村。
湛北鄉 代碼:411025200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姜店村、李成功村、南姚村、山前徐莊村、北姚村、南十里鋪村、七里店村、南武灣村、坡李村、侯樓村、山前楊莊村、山前姜莊村、古莊村、尚莊村、山前李莊村、馬芳營村、南田莊村、南周莊村、丁莊村、前聶村、后聶村。
山頭店鄉 代碼:411025201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山頭店村、張店村、喬莊村、賈莊村、孫莊村、姚莊村、寺門村、喬柿園村、毛灣村、黨廟村、南崔莊村、石灣村、耿莊村、蔡馮村、大趙莊村、趙保合村、大陳村、杜莊村、延壽李村、北孫莊村、雙張村、馬莊村、陳莊村、張卜莊村、大徐莊村、豆王莊村、范莊村、胡崗村、上秦村、下黃村、祝馮村、蔣灣村、圪垱王村、楊樹孫村、廟李村。
茨溝鄉 代碼:411025202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茨溝西村、李莊村、柿楊村、鐵劉村、店南張村、溝劉村、羅溝村、茨溝東村、菜孫村、小孫村、大張莊村、楊莊村、聶莊村、葛花樹王村、喬皮村、虎頭李村、方窯村、肖莊村、武灣村、騫莊村、五里堡村、朱窯村、萬橋村、小師莊村、馬窯村、三里溝村、常莊村。
丁營鄉 代碼:411025203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丁營村、彥張村、榆孫村、橫梁渡村、馮莊村、苗府村、紙房王村、雙廟耿村、崗馬村、韓莊村、小集村、崗溝劉村、光門李村、崔莊村、東杜村、西杜村、霍堰中村、霍堰西村、霍堰東村、霍莊村、崗張莊村、崗半坡店村、郎莊村、樓李村、白廟王村、王穆莊村、坡楊村。
姜莊鄉 代碼:411025204
2006年,轄37個村委會:任莊村、汪集村、火張村、樊莊村、石營村、屈莊村、0,寇莊村、許莊村、千佛閣村、三胡村、汪店村、漕廠村、大樹韓村、銀劉村、姜莊村、許鄧村、凹李村、河北王村、來坡村、東耿莊村、于莊村、大馬莊村、盆張村、前沂城村、后沂城村、靳莊村、袁莊村、王屯村、段店村、廟王村、閻莊村、郜莊村、張拐村、大營北村、大營南村、路店村、廟坡村。
范湖鄉 代碼:411025205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范湖西村、周莊村、臺王村、西譚村、城上村、閻柳村、文莊村、秦寺村、鐵爐陳村、范湖東村、坡周村、大郭村、朱湖潭村、康封村、倘莊村、凹郭村、營陳村、軍張村、紙房村、東大陳村、竹園村、汊河閻村、北任莊村、大白村、堯城宋村、西于村、祖師廟村、裴昌村、東虎頭李村、帥郭村、羅莊村、油房孫村、廟上村。
雙廟鄉 代碼:411025206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前盧村、徐莊村、陳莊村、染房楊村、樓張村、郭白村、槐樹王村、郝莊村、楊樹郭村、松莊村、后盧村、付莊村、劉店村、樓頭孫村、姚莊村、化行村、菜園劉村、常賈村、灣張村、崗孫村、草寺村、大李村、三街村、門樓李村、灣王村、河沿呂村、寺白村、東朱莊村、趙莊村、崗常村、小李村、灣付村、大孫村。
汾陳鄉 代碼:411025207
2006年,轄30個村委會:汾陳村、大路村、北呂莊村、庾河村、王夢寺村、后河莊村、大磨張村、朱堂村、程橋村、北崔莊村、崗楊村、王窯村、北竹園村、雙樓張村、北楊莊村、北喬莊村、宋堂村、李營村、柳莊村、老莊閻村、磚墻李村、北徐莊村、北紙房村、促進李村、方莊村、半坡店村、臺官李村、赤澗傅村、仲莊村、訪車李村。
十里鋪鄉 代碼:411025208
2006年,轄40個村委會:十里鋪村、鮑坡村、余莊村、王莊村、王羅莊村、四里營村、仝莊村、王老虎村、小張莊村、馬園村、二甲王村、宋李郭村、盛莊村、井莊內村、井莊外村、雙樓宋村、寺后李村、馬冢村、魯堂村、方頭村、商莊村、河汊付村、水牛耿村、河汊趙村、大廟馮村、西張莊村、呂莊村、史莊村、單莊村、東姚村、侯村東村、侯村西村、魯渡內村、魯渡中村、魯渡外村、高莊村、韓村內村、韓村外村、二十里鋪村、坡張村。
庫莊鄉 代碼:411025209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西庫村、東庫村、單廟村、金劉村、關帝廟村、范窯村、水坑陳村、北常莊村、大廟村、田莊村、宋莊村、張先莊村、徐冢村、西沈莊村、靈樹村、齊王村、東沈莊村、李樹村、周莊村、黃莊村、中冀村、后冀村、大井莊村、小程莊村、李吾莊村、劉莊村、萬莊村、張和莊村。
襄城地理
。ㄒ唬┑孛
1、地勢:
襄城縣處于伏牛山脈東段,縣境西南部為連綿起伏的淺山區,以馬棚山為最高,海拔462.7米;北部為丘陵地帶,海拔90——128米;中東部為平原,海拔80——90米;東部低洼,海拔64米。全縣地勢呈西高東低,由西北王洛鄉房村至東南姜莊鄉河北五村,坡降為1:1600。
2、山脈
襄城縣諸山系伏牛山余脈,構造為侵蝕低山區。有大小山頭9座,面積80.4平方公里。分布在縣境西南部的紫云、湛北、山頭店3個鄉鎮。山脈走向大體有東西、東南——西北及少量的南北3種類型。山體物質主要由長石石英砂巖、粉砂、頁巖及暗紫紅色砂巖、紅黃色黃土狀亞砂亞土夾礫石透明體和古土壤層組成。其中紫云山,長、高為諸山之最。令武山、首山等一般為北陡南緩。山體多為疏林、草地。山間系“山谷平原”和傾平高地,宜種煙草,其質最優。境內有首山、紫云山、令武山、孟良山(原名高陽山)、焦贊山(原名仙翁山)、龜山(原名靈泉山)、尖山、白石山、夜虎山等。
3、崗丘
襄城縣有海拔81——128米的崗丘7個。包括八士崗、百寧崗、風陽崗、麥嶺崗、胡崗、堯城崗、靈樹崗。面積共44.8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0%。多呈壟崗,部分平崗。土質為黃土亞砂土及紅褐色亞砧土含礓砂,系全國最適宜植煙區之一。
4、平原
襄城縣地處伏牛山東麓傾斜平原。全縣總土地面積134.55萬畝,平原面積約101.58萬畝,占總面積的75.5%。
。ǘ夂
1、特征
襄城縣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一般冬季受大陸性氣團控制,夏季受海洋性氣團控制,春秋為二者交替過渡季節。春節時間短,干旱多風,氣溫回升較快;夏季時間長,溫度高,雨水集中,時空分布不勻;秋季時間短,晝夜溫差大,降水量逐漸減少;冬季時間長,多風,寒冷少雨雪。
2、日照 輻射量
襄城縣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281.9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2%,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1.49千卡/平方厘米。農作物生長季節的太陽總輻射、光合有效輻射及日照均比較充裕,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
3、氣溫
年平均氣溫14.7℃,年平均積溫5463.8℃。日平均氣溫7月份最高27.6℃,1月份最低0.8℃。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5.3℃,極端最高氣溫42.3℃。
4、風
襄城縣的風向隨季節變化非常明顯,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多為偏南風,全年以西南風最多。年平均風速2.4米/秒。夏初常出現干熱風,以5月24日至29日出現頻率最高。
。ㄈ┖恿
襄城縣屬淮河流域,境內有大小河流16條,遍及全縣16個鄉(鎮),多為西北——東南流向,總長299.5公里,包括北汝河、潁河、馬黃河、葦子河、新范河、高陽河、上綱河、柳葉江、南北涅河、馬拉河、運糧河、柳河、湛河、小泥河、文化河。其南部為沙汝河水系,東部屬潁河水系。北汝河、潁河兩條主干河流,自西部、西北部入境,流經11個鄉(鎮),總長69.9公里,承接境外3個地區12個縣的經流水;境內支流有14條季節性排澇河道,系西北——東南、南北及西南——東北流向,分布在全縣16個鄉(鎮)。
(四)土地
1、土地資源
全縣總土地面積1345500畝,其中耕地82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61.56%。
2、土壤
襄城縣地處黃淮平原西緣,土壤為黃洪沖積形成。據1982年土址普查,全縣共有3大土類、6個亞類、24個土種,凈土地總面積為111.58萬畝,三大土類包括褐土類、潮土類、砂礓黑土類。其中褐土類面積最大,為全縣地帶性土壤。
(五)水
1、地表水
襄城縣地表水相當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不大。地表經流與自然降水相一致,多雨季節強度大而集中,形成經流流失。山崗平原和自流區常年經流量合計為1.42億立方米,水庫僅能控制359萬立方米。所產生的經流,多隨河道排出境外。
過境水量年均達11億立方米以上。以北汝河流量最大,年達9.47億立方米。白龜山水庫常年可供水(北汝河南岸)0.226億立方米,設計澆地4.3萬畝。
2、地下水
地下水系全縣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由于自然降水時空分布,地貌、土質巖性、埋深等條件不同,形成了差異明顯的不同淺層水富水區:埋深15——30米、富水性0.1——2噸/時米的山丘弱富水區占全縣面積的25%;埋深1——5米、富水性為10——30噸/時米的中原中等富水區占全縣面積的48.4%;兩者過渡地帶埋深5——10米,富水性為5——10噸/時米的中原中等富水區占全縣面積的26.6%。
3、水質
全縣所有井、河、坑水均可用于灌溉,且符合生活飲用。縣域西南部山區,有兩處天然優質礦泉水,一 在紫云鎮紫云山蔣溝村;二在湛北鄉仙翁山侯樓村,均屬低鈉重碳酸型水,富含游離二氧化碳、氟、銅、鋅、硒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V藏
1、煤炭
縣境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區。遠景儲量約為20億噸左右,保有儲量為14.1億噸,約占平項山煤田總儲量的17.2%。煤炭儲量大,質量好,分布集中。
2、石油
據河南省地質隊勘探,豫東低凹地帶含油層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襄城縣麥嶺鎮處該地區西部,含油層較厚。
3、礓石
襄城縣礓石資源豐富,總儲量約1.17億立方米,多分布在崗丘地區,礓石是一種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
4、紅石
襄城縣紅石質優量大,總儲量約37億立方米,以色紅、無毒、細膩、堅韌而久負盛名。
襄城經濟
【農業】
1、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態勢
襄城縣是農業大縣,農民占全縣人口的90%。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高度重視,強化農業投入,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培植優勢產業,使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0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1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452元。全年糧食總產量4.74億公斤,單產405公斤;煙葉種植面積10萬畝,總產量1622.8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30萬畝,總產量8.5億公斤,實現產值9億元;植樹造林650萬株,新建完善農田林網面積20萬畝,退耕還林2.5萬畝。
2、提升蔬菜檔次,擴大生產規模
襄城縣是該市的蔬菜生產大縣,為了做大蔬菜產業,他們按照“縣有區域、鄉有特色”的思路,設立了“一園、五區、一長廊”的建設模式!耙粓@”即無公害蔬菜高科技核心示范園,確保每年引進新品種30——50個,試驗推廣新成果6——10項,組培育苗1億株!拔鍏^”即設立五個功能示范區,總面積2萬畝,包括無公害蔬菜示范區、設施栽培示范區、模式化栽培示范區、白靈菇生產示范區和蓮魚共養示范區;“一長廊”即311國道潁陽至二環路段兩側的蔬菜種植帶,面積1萬畝。目前,全縣蔬菜總產值已達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菜農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以上,較1992年增長6倍多。
3、糧食面積逐步調減,品質結構逐步改善
近幾年,該縣在糧食面積上總的指導思想是:壓縮面積,提高單產,穩定總產,改裝品質。重點抓了優質專用小麥,優質高淀粉加工用紅薯及鮮食型商品紅薯,脫毒紅薯,優質蛋白、飼糧兼用型玉米,高油、高蛋白優質大豆等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通過努力,全縣糧食生產初步實現了面積調減,穩定總產,品質改善。2003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17萬畝,較1998年減少了5萬畝,糧食總產預計實現4.6億公斤,較1998年增加2億公斤。今年全縣發展優質專用小麥20萬畝,優質高淀粉脫毒紅薯種植面積15萬余畝,玉米優質化率達100%,大豆優質化率達80%。今年全縣56萬畝小麥,單產達408公斤,較去年平均單產增加22公斤/畝,總產2.2億公斤,較去年夏糧總產增加1.5億公斤,其中,全縣優質用小麥播種面積發展到20萬畝。秋糧生產實現總產2.4億公斤。
4、林業工作取得突破,林果面積進一步增加
全縣共植樹600余萬株,通道綠化154公里,退耕還林3.7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21.6萬畝。其中發展經濟林果5000多畝,使全縣林果面積達到了4.6萬畝。今年造林數量是我縣前10年造林綠化數量之和,實現了襄城造林的歷史性突破。
5、煙葉面積保持穩定,規范化種植水平明顯提高
今年全縣種植純作煙葉5.6萬畝,在王洛、汾陳、潁陽、雙廟、十里鋪等重點煙區推廣小苗膜下移栽新技術,應用面積達5.6萬畝,效果良好。
6、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大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03年,全縣新增養殖專業村16個,新增養殖專業戶1600戶,肉類產量達6.4萬噸,禽蛋產量達3.2萬噸,牧業總產量預計達6.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
7、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含量明顯提高
一是原有園區規模不斷擴大。以十里鋪、庫莊、山頭店三鄉為主的蔬菜中小拱棚示范園區,新增面積5000畝,總面積已擴增到5萬畝,以茨溝、麥嶺、丁營、山頭店為主的優質紅提葡萄、凱特杏、優質桃等林果示范園區,面積擴增到15萬畝。以十里鋪、雙廟、庫莊、山頭店、茨溝為主的瘦肉型豬、長毛兔養殖示范園區達到10個,總規模達5萬頭(只)以上,帶動養殖戶4000多戶;以雙廟、姜莊、潁陽為主的肉牛養殖示范園區達到5個,養殖總規模達2000多頭。二是新建園區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區域布局更加合理。位于雙廟鄉占地910畝,總投資413萬元的無公害蔬菜核心示范園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并全面投入運營;十里鋪鄉的1萬畝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已通過省廳認證。庫莊、山頭店各1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完成農藥殘留鑒測和基地環境鑒測等工作,近日有望通過省廳認證。位于311國道潁陽至庫莊段兩側各500米蔬菜產業經濟帶,目前也進展順利,已建無公害蔬菜示范園區3000畝,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45座。位于引汝灌渠兩側各50米的萬畝經濟林果帶建設已全面完成。目前,全縣已建成各類科技示范園區35個,總面積28萬畝,初步形成東糧棉、北糧煙、南林果,西部城郊糧菜瓜,沿河、沿路產業帶、畜牧養殖蓋全縣的發展格局。
8、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鏈條逐步拉長
全縣新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0多家,丁營三粉加工廠投資300多萬元,日加工鮮菜30萬斤;汾陳鄉三粉加工廠投資300多萬元,遠行效益良好;誠信保鮮公司投資70萬元,建恒溫庫一座。全縣已發展群發實業、首山科貿、襄城面粉等農業龍頭企業21家,其中省級1家,市級2家,縣級18家,帶動農戶13萬戶。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全縣已建成群發蔬菜批發市場、常莊農貿市場、生豬交易市場等大型批發市場10個,各類集貿市場50多家。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400多人。在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成立了煙草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等7個研究所,并成立了蔬菜、林果、食用菌、煙草、畜牧養殖等不同類型的專業協會11家,吸納會員6000多名,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科技棚架和實際效益不佳問題。
【工業】
近幾年來,襄城縣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強力招商引資,大上項目,上大項目,為全縣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逐步確立了區域經濟的專業化發展方向。
1、工業現狀
。ㄒ唬﹪屑w企業
我縣有國有集體企業27家,現已改制7家,分別是東方水泥廠、淋水大壩水泥廠、力波電化學有限公司、飛達電器公司、鑄鋼廠、電力設備廠、摩托車缸體廠,改制后的企業以兩個水泥廠為代表,已煥發出勃勃生機,生產規模由原來的20萬噸擴大到30萬噸,年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利稅800萬元。下余的20家中,有12家企業正在改制,另外8家正在籌備中。如縣面粉廠,一方面要把國有資產從企業中退出,另一方面還要盤活存量資產,調整產品結構,在企業內部大搞“三項制度改革和機制創新體系”。按照“三高一 快”(即: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落實快)的原則,確立各部門年度目標,通過上下的共同努力,2003年實現產值11473萬元,同比增長69.6%;實現利潤108萬元,同比增長12%。2003年全縣國有集體企業共實現產值9726萬元,同比增長25%。
。ǘ┓枪兄破髽I
我縣非公有制企業有7000多家,且布局漸趨合理,行業已顯特點。一是以許昌電能計量設備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潁橋回族鎮機械廠等70多家企業的發展。其產品種類近百種,遠銷全國各地,年產值可達5000多萬元,以集團化模式運營,滾動發展,逐步形成了機電生產加工行業;二是以水泥、陶瓷為龍頭,涵蓋建筑、裝飾等相關企業300多家,形成了建筑建材行業;三是以群發實業公司為龍頭,集產、銷、儲藏、加工為一體,帶動了庫莊鄉、十里鋪鄉等鄉(鎮)的蔬菜種植,已形成了10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年銷售額達3億元;四是以小麥“三粉”加工為主,涵蓋全縣80多家企業,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業;五是以香德亞麻紡織有限公司為龍頭,包括分布在潁陽鎮、回族鎮、雙廟鄉等30多個企業所形成的紡織行業;六是以許昌地龍生物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和永明寶石廠為龍頭,包括30多家企業的化工行業。這些行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增強了農民的經濟意識。2003年全縣鄉鎮企業共實現產值53984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6%,實現利稅總額69375萬元,增長24.7%。
2、工業發展思路
(一)、扎扎實實做好企業改革工作,逐步使國有集體資產從競爭性行業中有序退出,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ǘ⒋罅Πl展非公有制經濟和鄉鎮企業,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鼓勵個體和私營企業承包、租賃、兼并、購置國有或集體企業,建立國有資本退出和民間資本進入的互動機制。
。ㄈ、狠抓項目建設,盡快完成城南工業聚集區的規劃。保證區域內臥虎山、金牛、美福林三個焦化企業的盡快投產和首山一礦2×5萬千瓦電廠的順利建成,努力使新龍康礦泉飲品有限公司、香德亞麻二期工程等項目投資到位,建成運營。爭取使投資100億元的4×60萬千瓦坑口電廠論證立項。強力實施“創業工程”,各鄉鎮每年都要新上2個固定資產投資在300萬元以上的創稅型非公項目,縣直經濟主管部門要新上1個300萬元以上的創稅型非公項目。
(四)、強力招商引資,提高項目建設水平和質量。
全國與襄城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