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舍書鄉,位于文縣東北部,地處舍書河流域,東北靠武都縣外納鄉,南接臨江鄉,西靠梨坪鄉。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8公里,地域面積6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地域面積的1.28%,在25個鄉鎮中倒數第一。鄉政府駐地板石,跑距縣城100公里,海拔1580米。
全鄉轄10個行政村(板石、趙家堡、坪灣、扎多山、紅崖、茹家、許家壩、坪河里、糜地場、黃瓦),29個合作社,29個自然村,1128戶,4812人,勞動力2309個。全鄉耕地面積8129畝,水澆地2505畝,旱地5524畝,梯田2585畝,經濟林果4800多畝,黨參 720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68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524萬元,其中多種經營收入212萬元,糧食總產1368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284公斤,人均純收入712元。
舍書鄉,歷史上曾名“敕書”。據傳,宋朝年間,此地百姓貧困僚倒,無力交納皇糧,而聚眾抗糧,后府決定懲罰鄉民,后朝廷下“赦書”一道,赦免百姓錢糧,遂得鄉名“敕書”,后演變為“舍書”。
全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舍書河穿境而過,但流量小,冬春季節下游時有斷流。氣候干燥,山大溝深坡陡,無霜期短,降雨量少,冬春風大,伏旱秋澇,有“一溝兩分岔,土地兩坡掛,土少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謠諺。村落多在半山,雖有鄉村公路,交通仍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文縣貧困面最大的貧困鄉。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和其它雜糧,經濟作物有花椒、核桃、黨參等。鄉境內野生牡丹較多,根部之皮可以入藥。
舍書,窮鄉出英才,僻壤人靈杰。劉潤寰(1923——1960),舍書板石人,曾用名劉潤彩,1949年參加革命,曾任0甘肅省委黨校教員,勤奮教學,深受學員敬佩,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病逝-農場,1979年沉冤昭雪。舍書人氏劉郁采,1950年參加工作,曾任甘肅日報社部主任、0甘肅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省委機關刊物《黨的建設》副總編、省委黨史辦主任,正廳級,著文頗多,有長篇通訊《看,陽山人怎樣征山戰水》。.
全國與舍書鄉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