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刷單需將快遞管理納入法治軌道
記者從阿里巴巴集團了解到,近日,重慶市工商局宣布,因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經營刷單平臺的楊某夫婦被立案調查。經調查,該平臺刷單流水金額達上億元,但隨著刷單資金被凍結,楊某夫婦五年只換得一場空,如今生活陷入窘境,連房貸也無法繳納。
這樣的新聞,對普通人來說恐怕是震撼。對刷單的行為,人們早有耳聞,但多數人恐怕都沒有想到刷單市場竟然如此龐大,更是沒有想到“四通一達”竟也有103家網點涉及明碼標價參與刷單,少數快遞企業還能給出一套完整“線上解決方案”,主動提供收件人信息,代發空包。
刷單行為百害而無一利,對于消費者來說,嚴重誤導了消費行為;對電商平臺來說,嚴重侵蝕了其建立起的信譽評價體系;對于國家來說,帶來經濟數據的誤導。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打擊刷單行為一直是官方和民間的共識。而國家的相關部門在打擊該行為的同時,也多次重申快遞企業不得參與或者配合電商通過虛構交易數量提升商業信譽,不得利用寄遞渠道從事違法或者失信活動,更不得為他人刷單等違法和失信活動提供便利。此外,國家郵政局也約談了一些企業,要求涉事企業自查、整改。
然而,事到如今發空包現象仍然存在,原因何在?那就是快遞企業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無視行業的自律,以及行業的規范。要根除這一問題,只有通過更加嚴格的手段來打擊。事實上,打擊此類行為并非沒有法律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同時,不得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或者載體等方式,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者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但到目前為止,在刷單行為的打擊上仍然是針對個體,并沒有物流企業承擔責任。
據媒體報道,商務部近日公布了《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網購刷信譽、虛構信用評價等將成為違法行為。這也就意味著,打擊刷單行為逐漸進入法治軌道。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更重要的是一個落實的問題。法律制定了,并不代表它就能自動起到作用。只有靠嚴格的執法和落實,人們才能夠敬畏法律。
以如今曝出的快遞刷單行為來說,不少都涉及了快遞公司的參與,這就要求對快遞公司參與的刷單行為,除了約談和警告外,更應該處以重罰。甚至建立起企業黑名單制度,對涉嚴重刷單行為的企業,進行除名。
總的來說,打擊刷單行為本質上不是一個技術活,而是一個執法態度的問題。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24· 軌道上的音樂節,城市間的同頻共振
- 3-24· 軌道上的大灣區:流動中國的新時代敘事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4· 北京軌道交通13號線 擴能提升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