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推出“快遞包裹”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日前中國郵政內部下發了一份《中國郵政包裹快遞業務改革方案》,將現行郵政公司和速遞物流公司(EMS)分別經營的包裹快遞業務產品進行了整合。并且,包裹快遞業務產品管理權統一收歸集團公司。
中國郵政將原EMS經濟快遞、國內小包和快遞包裹整合為一個產品,新產品名為“快遞包裹”。整合后,國內產品體系分為標準快遞、快遞包裹、普通包裹三種。
中國郵政此次業務重組祭出的“快遞包裹”全程陸運,時效2~7天,從2015年6月就開始施行。
價格"落差"最大的是普通包裹。這是郵政最基礎的包裹服務,通常走陸路,覆蓋全國,速度較慢,路途時間在一周到二周之間,但勝在價格便宜。郵局的資費單顯示,北京發往上海、杭州、廣州的“普通包裹”首重分別為2.3元、2.7元、3.5元;而“快遞包裹”對應的首重則分別需要7元、8元和9元,價格是普通包裹的2~3倍。
此外,中國郵政的國際產品體系在這次改革中也進行了整合。為提升“國際小包”的品質,將其與e郵寶整合為“國際小包”一個產品,主要滿足跨境電商包裹快遞市場需求。整合后,國際產品體系包含標準類(含國際標準快遞、中速快件)、經濟類(國際小包)和普通類(國際普通包裹)三類產品。
此次業務合并和價格調整,被業內人士解讀為中國郵政將徹底變革包裹遞送業務,用EMS爭奪中高端業務,快遞包裹服務中低端用戶,在這個領域與民營快遞展開競爭,同時通過提價,提高營收。
目前,中國郵政在全國擁有11.8萬個網點,包括村郵站、三農服務站、社區服務店,這些多年沉淀在農村的覆蓋網點,很有可能成為郵政快遞未來的重要發力點。但各地方郵政基層人士認為,體積龐大、機制僵化的中國郵政,要想轉身,難度依然很大,原先處于不同體系內的業務被合并成統一業務,其服務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根據用戶實際體驗,元旦后漲價的快遞包裹,速度只比普通包裹快了一天,且依然沒有送貨上門。如果失去了原先的低價優勢,在服務上又無法與民營快遞競爭,此次結構調整的后果很難令人樂觀。
- 5-6· 中國鐵路北京局五一假期運輸首日發送旅客125.9萬人次
- 3-24· 中國鐵路,鋪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軌道
- 2-28· 中國重汽HOWO新能源輕卡:電力“馬拉松”,想贏就能盈!
- 2-26· 中國重汽輕型汽車即將首秀北京國際房車展,實力新車搶鮮品鑒
- 2-20· 從殘值焦慮到高效流通:解析中國重汽二手車全價值鏈運營的創新之路
- 2-17· 2025旗開得勝!中國重汽1月銷量強勢開局,全年熱銷啟幕!
- 2-17· 1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呈現季節性回落
- 2-7· 中國重汽新春短劇暖心收官:與卡友雙向奔赴,共繪最美全家福
- 2-6· 中國重汽:從冬奧會到亞冬會,用科技筆觸繪中國實力
- 1-27· 國家郵政局、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聯合發布通告加強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期間寄遞物品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