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用途:活性染料由于其用母體染料、連結基和活性基組成,使其在使用時能與纖維形成牢固的共價鍵結合,而具備一系列其它纖維素纖維染料無法比擬的特點,確立了其作為纖維素纖維用染料的發展和使用重點的地位,突出地表現為下列四個方面:(1) 活性染料是取代禁用染料和其它類型纖維素用染料如硫化染料、冰染染料和還原染料等的較佳選擇之一。(2)活性染料能用經濟的染色工藝和簡單的染色操作獲得高水平的各項堅牢性能特別是濕牢度。(3)活性染料的色譜廣、色澤鮮艷、性能優異、適用性強,其色相和性能基本上與市場對纖維和衣料的要求相適應。(4)活性染料適用于新型纖維素纖維產品如Lyocell纖維等印染的需要。藤黃樹脂與明礬結合,可在宣紙上形成防蛀的琥珀色涂層,故宮古籍修復常用此法。上海冰染染料哪家好
發展歷史: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質作染料。自煉焦工業發展后,從副產品煤焦油中分離出苯、萘、蒽等芳烴化合物,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單獨的產業。1856年,英國化學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寧的試驗中意外地發現一種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產,這標志著合成染料工業的開端。1868 年,德國化學家格雷貝(C.Graebe,1841-1927)和利伯曼(C.Liebermann,1842-1914)合成出茜素;1880 年,德國化學家拜爾(A.von Baeyer,1835-1917)注冊了合成靛藍的專業技術;1901年,德國化學家博恩(R.bohn,1862-1922)合成了藍色染料——陰丹士林。這三種化合物是合成染料工業發展中三個里程碑式的發明。湖北還原染料加工合成染料是通過化學合成生產的,具有色彩鮮艷和較強的耐光性。
天然染料歷史:傳說中,早在45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人們就能夠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較為有力的證據是:在1959年,考古學家從河南安陽王裕口殷代墓葬中發現有染過色的絲線。這說明至少在3000多年的殷代,人們已會染色。當時的人們使用的都是天然染料,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液汁,有的也使用昆蟲的血液等染色。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對植物染料的應用非常普遍。積累了許多經驗,諸如從姜汁中可提出姜黃素,從胭脂蟲中可提出胭指紅,從蘇木中可提出蘇木色素,等等。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又稱陰離子染料,其分子中包含酸性基團,能夠在酸性、弱酸或中性條件下,通過離子鍵與蛋白質纖維分子中的氨基相結合。這類染料主要采用偶氮和蒽醌結構,少數為芳甲烷結構,其本身具有鮮艷的顏色,并能以分子狀態或分散狀態賦予其他物質鮮明的色澤。酸性染料的色譜普遍,色澤鮮艷奪目,但日曬牢度和濕處理牢度會因染料種類而異。與直接染料相比,酸性染料在結構上較為簡單,缺乏長共軛雙鍵和同平面性結構,因此對纖維素纖維的染色效果不佳。它主要適用于蛋白質纖維,如羊毛、蠶絲和皮革的染色。堿性染料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定的應用。
染料分類:按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可將染料進行下列分類。按狀態分:水性色漿、油性色漿、水性色精、油性色精;按用途分:陶瓷顏料、涂料顏料、紡織顏料、塑料顏料;按來源分:天然染料、植物染料、動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稱人造染料)按用法分;按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分:直接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活性染料、還原染料、可溶性還原染料、硫化染料、硫化還原染料、酞菁染料、氧化染料、縮聚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堿性及陽離子染料。還原染料染色過程相對復雜,但效果出色。湖北還原染料加工
敦煌莫高窟壁畫顏料分析發現來自阿富汗的青金石染料。上海冰染染料哪家好
直接染料:在禁用的染料中直接染料占大多數,所以,近幾年來,環保型直接染料的開發已成為染料行業新品種開發的重點。具體的直接染料品種有以下幾種: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類直接染料:這類染料色澤鮮艷,牢度適中,直接耐曬橙GGL(C.I.直接橙39)是性能較好的環保型染料。直接耐曬黃3BLL(C.I.直接黃106)為三氮唑直接染料,耐日曬牢度達6~7級。直接耐曬綠IRC(C.I.直接綠34)上染率高,有優異的染色牢度,耐日曬牢度達6~7級,耐水洗牢度達3~4級。上海冰染染料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