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橡膠制品成型時,經過大壓力壓制,其因彈性體所俱備之內聚力無法消除,在成型離模時,往往產生極不穩定的收縮(橡膠的收縮率,因膠種不同而有差異),必需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和緩穩定。所以,當一橡膠制品設計之初,不論配方或模具,都需謹慎計算配合,若否,則容易產生制品尺寸不穩定,造成制品品質低落。2.橡膠屬熱溶熱固性之彈性體,塑料則屬于熱溶冷固性。橡膠因硫化物種類主體不同,其成型固化的溫度范圍,亦有相當的差距,甚至可因氣候改變,室內溫濕度所影響。因此橡膠制成品的生產條件,需隨時做適度的調整,若無,則可能產生制品品質的差異。3.橡膠產品是由橡膠原料進行密煉機煉膠后制成的混煉膠作原材料,在煉膠時根據所需橡膠制品的特性而設計配方,并且定下所需要的產品硬度。產品制作成型由橡膠平板硫化機進行模壓成型。產品成型后后進行飛邊處理,把產品表面處理光滑無毛刺。4.橡膠制品老化測試屬于老化測試范疇,橡膠老化是指橡膠及制品在加工,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引起性能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喪失使用價值的現象。表現為龜裂,發粘,硬化,軟化,粉化,變色,長霉等。洛陽密封件O型圈,請聯系無錫鼎正新材購買。蘇州碳化硅O型圈
墊片選用:1.、在選用墊片尺寸時,應注意保證非金屬平墊墊片內徑或纏繞墊內環內徑不得低于法蘭內徑,如使用上要求墊片(或內環)內徑與法蘭內徑齊平時,應向墊片制造廠提供法相應的法蘭內徑作為墊片內徑,但應保證墊片足夠的承壓寬度。2.、對溫度、壓力有變化的場合或存在振動、沖擊的場合應采用具有良好回彈特性的墊片,如波齒復合墊或纏繞式墊片(帶內、外環)。3.、石棉橡膠板墊片:建議一般只應用于溫度、壓力不高的非重要設備場合,石棉橡膠作為墊片應綜合考慮,謹慎選用。石棉墊片不應用于極度或高度危害介質和高真空密封場合。管道用石棉墊片的厚度一般為1.5~3mm,薄墊片使用壓力高,但需要密封壓力大,厚墊片的回彈性優于薄墊片,比較容易密封,墊片比壓力值亦較低,但厚度超過3mm,對泄漏率變化不大,且壓力較高時易擠出。江西聚氨酯O型圈無錫鼎正新材料是一家專業提供O型圈的公司。
幾種常見的密封墊片橡膠材料:1.乙烯一丙烯酸脂橡膠AEM它是乙烯丙烯酸甲脂與羧基的聚合物,乙烯一丙烯酸脂橡膠比丙烯酸脂橡膠的耐熱性好,在下列介質中具有好的耐溶漲性:含添加劑的石蠟基礦物油、水、防凍劑,耐氣候耐臭氧,使用溫度范圍-40℃~150℃。2.硅橡膠VMQ為高分子量有機硅氧烷,在高低溫情況下耐低溫屈撓性、介電性能、國臭氧侵蝕性仍很好,室溫下的透氣性能好.在礦韌油和乙二醇剎車油中的耐溶漲性一般.使用溫度范圍-65℃~200℃,短期內230℃。
橡膠密封圈材質種類及O型圈配方設計:1.SIL硅橡膠密封圈:具有較佳的耐熱、耐寒、耐臭氧、耐大氣老化性能。有很好的絕緣性能。但抗拉強度較一般橡膠差且不具耐油性。適用于家用電器如電熱水器、電熨斗、微波爐等。還適用于各種與人體有接觸的用品,如水壺、飲水機等。不建議使用于大部份濃縮溶劑、油品、濃酸及氫氧化鈉中。一般使用溫度范圍為-55~250℃。2.VITON氟素橡膠密封圈:耐高溫性優于硅橡膠,有較佳的耐候性、耐臭氧性和耐化學性,耐寒性則不良。對于大部份油品及溶劑都具有抵抗能力,尤其是酸類、脂族烴、芳香烴及動植物油。適用于柴油發動機、燃料系統及化工廠的密封需求。不建議使用于酮類、低分子量的酯類及含硝的混合物。一般使用溫度范圍為-20~250℃。浙江聚氨酯O型圈批發,請聯系無錫鼎正新材。
硅橡膠墊片的技術參數:硅橡膠墊片使用溫度:-100℃~300℃硅橡膠墊片使用壓力:<3.0MPa硅橡膠墊片常用規格:DN15~DN400橡膠墊片rubbergasket在金屬法蘭或其它連接部位兩個靜止表面之間起密封作用的薄片形橡膠制品統稱橡膠墊片。可用模壓法制造,也可用硫化膠片沖制。可普遍用于各種機械設備,起襯墊、密封、緩沖等作用。制作方法:橡膠墊片有模壓的也有切割的,模壓是利用液壓成型機和模具壓制而成,切割的是利用墊片切割機切割出來的,相比而言模壓省料,但是比較單一,一幅模具只可以做一種墊片,墊片切割機切的可以在1500mm范圍內任意尺寸切割但是對板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無錫鼎正新材料是一家專業提供O型圈的公司,期待您的光臨!廈門打火機O型圈
無錫聚氨酯O型圈批發,請聯系無錫鼎正新材。蘇州碳化硅O型圈
O形橡膠密封圈工作環境復雜多樣,就要求其膠料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在液壓系統中,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溫性、低的壓縮長久變形和一定的拉伸強度。作為動態密封,除了具有要求之外,膠料還應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能。用于特殊介質的密封則要求膠料在介質中的體積變化和硬度變化較小。總之,配方設計應根據具體的工作條件、介質種類、使用溫度、工作壓力和應用狀態等綜合考慮。O形橡膠密封圈的制作方法還是主要用過模壓法生產為主,其中模壓制品的硫化方法主要有平板模壓、傳遞模壓和注射模壓三種。平板模壓法歷史悠久。傳遞模壓約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開始使用,而往射模壓則自60年代起逐步由塑料工業進人橡膠工業。當前發展趨勢是逐步發展注壓法,但由于各自適應的范圍不同。三者共存并獲得發展仍是現實。O形密封圈按其特點仍以平板模壓為主要成型方法。蘇州碳化硅O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