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在院內應用的指標一般有以下5組:CMI值(病例組合指數):表示的是某病組的難度系數,醫院、科室可以根據CMI值調整收治病種的量及技術難度、達到有效的分級診療的目的、提高科室的醫療技術水平;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根據醫院、科室病組的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和地區水平的比較,可以準確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以及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中低風險死亡率:低風險組和中低風險組的死亡率,用于度量醫療服務的安全和質量。病例并不危重,一旦發生死亡,意味著死亡原因很可能不在疾病的本身而在臨床過程,提示臨床或管理過程可能存在問題;權重(RW)值:表示著醫院整體醫療救治能力,時間段內收治了多少病人;入組數:表示醫院收治病種的寬度,覆蓋多少病種。DRG付費會給相關企業帶來進一步推動社區和康復服務機構的發展。醫院DRG系統怎么樣
面對DRG收付費變革的“來勢洶洶”,醫院該怎么辦?1、完善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醫院應及時建立以DRG為依托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以“三個路徑”管理的實施為重點,實現對醫療行為的“事前”主動引導;以圍手術期等重點醫療環節的管理為主線,實現醫療行為的“事中”監測控制;以醫療質量分析評估為手段,完善醫療行為的“事后”分析評價;較終實現醫療服務質量管理的合理化和精細化。2、堅持醫療費用控制管理:在總額控制的基礎上,如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對臨床服務進行正確的激勵,是醫院和醫保基金共同的問題。參考DRG分組對病例費用進行總額、構成的分析,能幫助醫院更客觀有效地認識基金在各科室和病組上的使用效率,并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醫院DRG系統怎么樣DRGs-PPS可以通過調節支付標準,有針對性的完善醫療服務能力。
醫保drg已經在多個城市試點,比如北京市,武漢市,天津市,沈陽市等城市,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醫保drg適用范圍:醫保drg本質上就是采用一套管理工具,是以劃分醫療服務產出為目標的,醫保drg比較適用于急性住院的病例,能夠獲得更快的管理以及更好的醫療。醫保drg不適用范圍:門診病歷,因為門診病歷比較復雜,生病的原因有很多種,癥狀也各有不同;康復病歷,因為每個人康復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長期住院的病例;診斷結果以及醫療的方式都相同,但是產生的結果變異巨大的病例。
DRG是一套管理工具,其產出眾多的管理指標,而三級醫院醫療質量管理本身也是個管理指標集,二者之間是對應的、互通的,他們都指向管理。一是醫保費用,DRGs系統可有效構建出多維度、多方法、多指標和多部門的醫保費用控制管理體系。目前院內可行的是醫保費用占比分析及預測,可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實現醫療衛生資源合理配置。二是醫療服務評價,比較不同科室、病區、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服務效率、醫療服務安全。三是病種分析,分析病種組成、病種費用及占比、時間的控制、病種(手術/非手術)難度及占比分析、三四級手術RW區間分析、非手術RW區間分析及占比等。醫保應用 DRG 付費所期望達到的目標是實現醫-保-患三方共贏。
DRG付費會給相關企業帶來哪些機會?1、或將進一步推動社區和康復服務機構的發展:在DRG支付方式下,醫療服務提供方成本控制意識會更強,這會促使醫院挖掘潛力、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院效益和效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費用、過度的醫療服務行為或將減少,那么患者會更多地依賴社區和康復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推動社區和康復服務機構的發展,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2、醫院信息化發展或將加快:根據通知,試點城市的推行要求醫保信息系統具有相對統一的醫保藥品、診療項目和耗材編碼,能夠提供近三年的完整、規范、標準化醫保結算數據。結合其他國家相對成熟的經驗來看,DRG付費系統必將要求醫院信息化管理作為配套,醫療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必將加快,那么一些做醫療DRG控費服務的企業將會迎來長足的發展,同時面臨的競爭或更加激烈。要對DRG病組成本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與改進。醫院DRG系統怎么樣
在DRGs-PPS的機制下,醫保基于控費的訴求,為每個組測算了既定的支付標準。醫院DRG系統怎么樣
隨著醫保支付變革駛入“快車道”,對于醫院而言,依靠擴床位、搶患者獲得盈余的時代不復存在。DRG下錯綜復雜的醫療行為被“計量化、可比化”,醫療機構不可避免地從“規模”到“價值”的過渡。為更好適應醫保支付變革形勢,醫院應以質量和安全為前提,通過分析全院病組結構,篩選優勢重點病組、優化學科建設,轉變運營機制,促進醫院效益提升。同一DRG病組內的病人獲取的醫保收入是既定的,收治病人的多寡與虧損結余不成正比,優勢重點病組才是關鍵,深入細致測算,會發現約20%的病組是影響醫院收入變化的關鍵變量。醫院DRG系統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