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研究發現,很多ASD患者伴有腸胃問題,如消化不好、腸內病菌過度生長(細菌和病毒)以及腸道通透性增加導致的“腸漏”。很多研究報道ASD患者有constipation、腹瀉、噯氣、肛門排氣異常和(或)大便異味等。臨床活組織切片檢查發現許多ASD兒童有一種ASD特有的回結腸淋巴結增生癥狀。因此研究者開始懷疑胃腸道菌群組成紊亂與ASD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由于ASD患者通常有不尋常的細菌特征和胃腸道問題,因此不難認為菌群移植(FMT)具有通過重塑腸道菌群來改善此類疾病的潛力。移植后的菌群需要一定時間在患者腸道內定植和生長,發揮作用。江蘇自體菌群移植臨床應用
目前,針對菌群移植(FMT)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初步達成13項標準和方法:(1)FMT診療服務與設施;(2)多學科診療團隊;(3)供體的篩選與管理流程;(4)菌液制備標準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5)腸道準備;(6)FMT實施時機;(7)患者入選與排除標準;(8)移植劑量;(9)移植療程和周期;(10)改善標準;(11)聯合用藥;(12)隨訪制度與隨訪平臺的建立;(13)不良反應的處理與預防。本共識依據的循證醫學證據質量和推薦強度按照GRADE推薦評價體系(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進行分級,證據質量分高、中、低和極低共4個級別,推薦強度分強烈推薦和一般性推薦共2個級別四川小腸菌群移植技術及其過程菌群移植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選擇。
在一項開放標簽單組初步研究中[4],13名患者(18-75歲之間)異基因造血細胞植入后進行FMT,FMT的中位時間為27天(19-45天),FMT耐受良好,幸存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5個月(13-20個月)。Kaplan-Meier估計FMT術后12個月總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85%和85%。糞便成分和尿液中3-吲哚酚硫酸酯濃度的分析表明,FMT后腸道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改善。FMT對兩個德國三級臨床中心異(n=11例)基因hct患者sr-GvHD的結果報道顯示[8],FMT后,沒有觀察到干預相關的全身炎癥反應,只有輕微的副作用,排便頻率和容積降低,并且在sr-GvHD分級和分期上均出現明顯的衰減。此外,患者的腸道菌群α多樣性的增加以及組成向供體轉移。
皮膚菌群移植有望治特應性皮炎:①10名成年和5名兒童患者參與了粘膜玫瑰單胞菌(Rm)移植的非雙盲實驗,初步驗證了該手段對治特應性皮炎(AD)安全有效;②移植來自健康志愿者(HV)的Rm,與AD癥狀減輕、類固醇外用藥物使用減少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豐度降低明顯相關;③未發現Rm移植具有副作用或并發癥;④AD患者的Rm產生表皮刺激物單甲基戊二酸和組氨醛,而HV的Rm產生促進表皮健康的磷脂酰膽堿與磷脂酰乙醇胺;⑤Rm移植治AD的有效性受疾病家族史、環境因素的影響。菌群移植常見的幾種方式?
阿爾茨海默病難治難醫?菌群移植帶來新曙光!《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阿爾茨海默病(AD)和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已經成為全球占據重要死因之一。截至2019年,我國有超過1千萬名AD患者,是全球AD患者數量很多的國家,占世界AD患者總人口的1/4,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隨人口老齡化不斷攀升。近年來,一些臨床和實驗證據都提示腸道菌群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腸道菌群移植(FMT)有望成為預防或診療AD的良方~一些研究表明,菌群移植還可能對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有一定的潛力。福建菌群移植哪里能做
借助菌群移植,醫生成功幫助患者重建了受損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江蘇自體菌群移植臨床應用
2019年亞太胃腸病學協會(APAGE)和亞太消化內窺鏡學會(APSDE)聯合發布《糞便微生物多樣性的科學前沿》,推薦FMT在復發性貨難治性艱難梭菌、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020年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交流會加速康復外科分會、中國微生態創新聯盟和上海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專業委員會發布《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制定了我國關于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共識,推薦用于多種腸道內及腸道外疾病的。 江蘇自體菌群移植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