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鐵的淬火及回火為了提高球鐵的機械性能,一般鑄件加熱到Afc1以上30~50℃(Afc1表示加熱時A形成終了溫度),保溫后淬入油中,得到馬氏體組織。為了適當降低淬火后的殘余應力,一般淬火后應進行回火,低溫回火組織為回火馬氏作加殘留貝氏體再加球狀石墨。這種組織耐磨性好,用于要求高耐磨性,強度高的零件。中溫回火溫度為350-500℃,回火后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加球狀石墨,適用于要求耐磨性好、具有一定效穩定性和彈性的厚件。高溫回火溫度為500-600℃,回火后組織為回火索氏作加球狀石墨,具有韌性和強度結合良好的綜合性能,因此在生產中應用。鑄鐵件表面經過防銹處理,延長使用壽命。常州球墨鑄鐵件
石墨大小也是影響鑄鐵力學性能的一個因素。一般石墨球徑越細小,球鐵的強度越高,塑性、韌性越好。國家標準將石墨大小分為六級,見表6-13。評級時可以對照評級圖評定,亦可以測量石墨的大小進行評定。如果球墨鑄鐵還采用部分奧氏體化正火,則鐵素體呈分散分布的塊狀,如圖6-24a。這種鐵素體是在三相區(奧氏體、鐵素體、石墨三相區)內,呈塊狀的未溶鐵素體在正火時保留下來。如果采用完全奧氏體化爐冷至三相區保溫,進行二階段正火時,鐵素體呈分散分布的網狀,如圖6-24b。這種鐵素體是從奧氏體晶界上析出的。一般情況下,分散分布的鐵素體數量較少。國家標準按照塊狀(A)和網狀(B)兩個系列,將分散分布的鐵素體分為六級,安徽灰鐵鑄鐵件生產廠家鑄鐵件表面光滑,細節處理彰顯工藝精湛。
為了提高球鐵的機械性能,一般鑄件加熱到Afc1以上30~50℃(Afc1**加熱時A形成終了溫度),保溫后淬入油中,得到馬氏體組織。為了適當降低淬火后的殘余應力,一般淬火后應進行回火,低溫回火組織為回火馬氏作加殘留貝氏體再加球狀石墨。這種組織耐磨性好,用于要求高耐磨性,**度的零件。中溫回火溫度為350-500℃回火后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加球狀石墨,適用于要求耐磨性好、具有一定效穩定性和彈性的厚件。高溫回火溫度為500-60D℃,回火后組織為回火索氏作加球狀石墨,具有韌性和強度結合良好的綜合性能,因此在生產中廣泛應用。
消除應力退火由于鑄件壁厚不均勻,在加熱,冷卻及相變過程中,會產生效應力和組織應力。另外大型零件在機加工之后其內部也易殘存應力,所有這些內應力都必須消除。去應力退火通常的加熱溫度為500~550℃保溫時間為2~8h,然后爐冷(灰口鐵)或空冷(球鐵)。采用這種工藝可消除鑄件內應力的90~95%,但鑄鐵組織不發生變化。若溫度超過550℃或保溫時間過長,反而會引起石墨化,使鑄件強度和硬度降低。2.消除鑄件白口的高溫石墨化退火鑄件冷卻時,表層及薄截面處,往往產生白口。白口組織硬而脆、加工性能差、易剝落。因此必須采用退火(或正火)的方法消除白口組織。退火工藝為:加熱到550-950℃保溫2~5h,隨后爐冷到500-550℃再出爐空冷。在高溫保溫期間,游高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分解為石墨和A,在隨后護冷過程中二次滲碳體和共析滲碳體也分解,發生石墨化過程。由于滲碳體的分解,導致硬度下降,從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性。這款鑄鐵件設計合理,安裝簡便快捷。
蠕墨鑄鐵適用于制造強度或耐磨性要求高的零件,如活塞、制動盤、制動鼓、玻璃模具。RT340表示抗拉強度為340MPa的蠕墨鑄鐵。適用于制造強度、剛度和耐磨性要求高的零件,如飛輪、制動鼓、玻璃模具。RT300表示抗拉強度為300MPa的蠕墨鑄鐵。適用于制造強度要求及承受熱疲勞的零件,如排氣管、氣缸蓋、液壓件、鋼錠模RT260表示抗拉強度為260MPa的蠕墨鑄鐵。適用于制造承受沖擊載荷及熱疲勞的零件,如汽車的底盤零件、增壓器、廢氣進氣殼體。鑄鐵件以其獨特的物理性能,適應多種應用場景。安徽電機鑄鐵件定制
定制化鑄鐵件,滿足復雜工程需求。常州球墨鑄鐵件
按斷口顏色分灰鑄鐵:該鑄鐵中的碳大部分或全部以自由狀態的片狀石墨形式存在,其斷口呈暗灰色,有一定的力學性能和良好的被切削性能。白口鑄鐵:白口鑄鐵是組織中完全沒有或幾乎完全沒有石墨的一種鐵碳合金,其斷口呈白亮色,硬而脆,不能進行切削加工,很少在工業上直接用來制作機械零件。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又稱激冷鑄鐵或冷硬鑄鐵麻口鑄鐵:麻口鑄鐵是介于白口鑄鐵和灰鑄鐵之間的一種鑄鐵,其斷口呈灰白相間的麻點狀,性能不好,極少應用常州球墨鑄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