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灰鑄鐵一樣,常見的球墨鑄鐵基體有鐵素體基體、珠光體基體、鐵素體+珠光體基體三種形式,如若經過熱處理,基體中還可有下貝氏體、馬氏體、屈氏體和索氏體等。珠光體球鐵的抗拉強度比鐵素體球鐵的高50%以上,而鐵素體球鐵的延伸率是珠光體球鐵的3~5倍。經過熱處理改善球墨鑄鐵的基體組織,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強度、塑性和斷裂韌性。對基體檢驗時,首先確定基體類型,再評定珠光體數量。這部分內容可參考本章第三節灰鑄鐵的基體檢驗。不同之處是,鐵素體在鑄態或完全奧氏體化正火后,是呈牛眼狀分布在石墨周圍,見本節后面內容有圖例。鑄鐵件表面光滑,細節處理彰顯工藝精湛。德州球墨鑄鐵件價格
蠕墨鑄鐵的鑄造性能比球墨鑄鐵好,接近灰鑄鐵,并且有較好的耐熱性。因此,形狀復雜的鑄件或高溫下工作的零件可用蠕墨鑄鐵制造。蠕墨鑄鐵是近些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鑄鐵材料。蠕墨鑄鐵的化學成分一般采用共晶點附近的成分,以便有利于改善鑄造性能。通常含量為wc=3.0%~4.0%,w=1.4%~2.4%,w=0.4%~0.8%,w=0.08%,w<0.03%。SiMnPS碳含量對于薄壁件取上限值,以免出現白口,厚壁件取下限值,以免出現石墨漂浮。硅元素是典型石墨化元素,主要作用是控制基體,防止白口化。硅含量增加,基體中的珠光體量減少,鐵素體量增加。錳在蠕墨鑄鐵中起到穩定珠光體的作用,如要求獲得良好韌性的鐵素體基體蠕墨鑄鐵,則錳取下限,要獲得**度、高硬度的珠光體基體蠕墨鑄鐵,氣缸蓋鑄鐵件廠家定制鑄鐵件,滿足個性化需求。
一般來說,鑄件冷卻速度趨緩慢,就越有利于按照Fe-G穩定系狀態圖進行結晶與轉變,充分進行石墨化;反之則有利于按照Fe-Fe3C亞穩定系狀態圖進行結晶與轉變,**終獲得白口鐵。尤其是在共析階段的石墨化,由于溫度較低,冷卻速度增大,原子擴散困難,所以通常情況下,共折階段的石墨化難以充分進行。鑄鐵的冷卻速度是一個綜合的因素,它與澆注溫度、傳型材料的導熱能力以及鑄件的壁厚等因素有關。而且通常這些因素對兩個階段的影響基本相同。
石墨大小也是影響鑄鐵力學性能的一個因素。一般石墨球徑越細小,球鐵的強度越高,塑性、韌性越好。國家標準將石墨大小分為六級,見表6-13。評級時可以對照評級圖評定,亦可以測量石墨的大小進行評定。如果球墨鑄鐵還采用部分奧氏體化正火,則鐵素體呈分散分布的塊狀,如圖6-24a。這種鐵素體是在三相區(奧氏體、鐵素體、石墨三相區)內,呈塊狀的未溶鐵素體在正火時保留下來。如果采用完全奧氏體化爐冷至三相區保溫,進行二階段正火時,鐵素體呈分散分布的網狀,如圖6-24b。這種鐵素體是從奧氏體晶界上析出的。一般情況下,分散分布的鐵素體數量較少。國家標準按照塊狀(A)和網狀(B)兩個系列,將分散分布的鐵素體分為六級,古老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打造品質鑄鐵件。
鑄鐵中石墨的形成過程稱為石墨化過程。鑄鐵組織形應的基本過程就是鑄鐵中石墨的形成過程。因此,了解石墨化過程的條件與影響因素對掌握鑄鐵材料的組織與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根據Fe-C合金雙重狀態圖,鑄鐵的石墨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液相亞共晶結晶階段。包括,從過共晶成分的液相中直接結晶出一次石墨和共晶成分的液相結晶出奧氏體加石墨由一次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在高溫退火時分解形成的石墨。中間階段,即共晶轉變亞共折轉變之間階段。包括從奧氏體中直接析出二次石墨和二次滲碳體在此溫度區間分解形成的石墨。鑄鐵件具有良好的吸震性能,保護設備安全。河南蠕墨鑄鐵件生產廠家
鑄鐵件在海洋工程中,展現強大抗腐蝕能力。德州球墨鑄鐵件價格
低溫球墨鑄鐵的生產過程需要嚴格控制各項工藝參數,以保證材料的質量穩定性。常見的質量控制手段包括成分分析、金相檢查、力學性能測試等。此外,還需要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檢修和維護,以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六、標準化與認證低溫球墨鑄鐵的標準化對于保證其質量和推動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和規范,如ASTMA842、ISO17804等。通過符合這些標準的生產和檢測,可以獲得相應的認證,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德州球墨鑄鐵件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