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電子商務迎來里程碑式發展。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這一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突破千億,達到1281.8億元,與之相對應的線下門店卻岌岌可危,大有日薄西山之勢,就連那個去年提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為**的“新零售”模式的馬云也曾大聲疾呼電子商務的發展終究會干掉線下實體店。互聯網也似乎急于證明其無所不能的實力。在O2O的浪潮之下,瘋狂互聯網創業者們發揮著其自詡為天才的想象力,互聯網的邊界也迅速從零售發展到攝影、駕培等各個細分領域,玩家們相信互聯網在零售業中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邏輯同樣適用于其它領域,用互聯網干掉、顛覆線下實體店成為了O2O創業者們的夢想。這種自動支付的方式省去了結賬的繁瑣流程,進一步提高了購物的便捷性。安全無人超市合作
2017年7月份的時候,在上海的街頭出現了國內***家24小時無人便利店,填補了國內在零售方面的空白。“無人便利店”這個概念**早來自國外的亞馬遜,使用智能機掃碼進入,選購的商品不需要排隊等候結帳。1、從資本投入的角度上看,極大地減少店里的人工成本,一個人可以管理10家店。2、從超市的應用場景來看,可以規模化復制,能力強,多種形式并存。比如:無人便利店+O2O的直播模式(電商);無人便利店+廣告(店面外賣做直播廣告);無人便利店+消費金融等等,未來可以做到N個+。溫州無人超市廠家報價自動售貨機作為一種便捷的商業設備,市場前景十分火熱。
記者選購了一盒11.5元的百醇,便直接離店,出去時閘機沒有設置任何阻礙。大概過了10秒,手機傳來扣費提醒,11.5元、48G百醇花果藍莓味、消費時間、訂單號等訂單信息一目了然,AI無人超市購物就此結束。除了寫字樓,上海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健康醫學院等高校場景也都落地了這樣的AI無人超市。在下課時的購物高峰期,學生和老師不用浪費時間排隊,不用等待人工收銀或在自助收銀臺前挨個掃碼支付,**提高了便利店的便捷性。店內開袋即被盯上打造這家AI無人超市的是一家名為云拿科技的公司。“我們的模式是與羅森、全家、教育超市等傳統超市合作,由超市方提出需求,我們提供AI技術,目前在上海落地了50多家。”云拿科技商務經理Grace向《IT時報》記者介紹,AI無人超市主要包括3D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和多傳感融合三大AI技術。
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超市的運營模式得以不斷優化和完善,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只有在不斷優化和完善運營模式的同時,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才能確保無人超市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在傳統超市中,顧客常常需要排隊結賬,耗費大量時間。
就在大家展望便利店的未來并充滿期待時,也有不少專業人士站出來稱,無人便利店不符合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的國情,或將面臨政策打壓。這個問題似乎并不是無人便利店所獨有的,在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狂奔的***,這個問題也被反復提及。『擁抱無人便利店』,王鎮方引用《人民日報》就此問題曾發布的某條微博中的用語,他認為舊工作消失的同時,新的工作也會出現。這也與我們之前接觸到的無人收銀項目YI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的想法不謀而合:『繁瑣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應該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消費者的接受度提升還得益于無人超市運營商對于購物體驗的持續改進。安全無人超市盈利模式
而在無人超市中,顧客只需掃描商品二維碼或通過人臉識別進入,即可自由選購商品,無需排隊結賬。安全無人超市合作
相對于傳統便利店,無人便利店無論是各種人工成本還是房屋租賃成本都大幅減小,能有效減少運營成本,而且效率極高。以繽果盒子為例,分為中號和大號便利店,占地面積各約12㎡和15㎡,但是其售賣的商品SKU與40m2便利店相當,由于用機器取代了人工運營,其成本比普通便利店要少80%以上,全程無需排隊,結賬全自助,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投資了F5未來商店的創新工場華南區總經理熊昊表示,“無人便利店是大趨勢,將會較快速度發展。首先,國內的便利店數量是不飽和的;其次,機器取代人工是各行各業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認為在便利店行業也存在這樣的機會;再次,無人便利店的面積大概30平方米,相比711、全家這種動輒100平方米大的便利店模式,無人便利店可以進入他們下沉不到的小社區、景區、工業區里面,進行差異化競爭,這種商業業態和場景,我們還是比較看好。”安全無人超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