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頂部浮漿、氣泡處理:頂部浮漿、氣泡處理:混凝土頂部振搗完成后表面采用人工用手觸摸,確定表面浮漿深度,同時采用Φ50的振動棒微振,確保表面碎石與浮漿充分融合,整個過程應隨混凝土的澆搗及時實施,避免出現混凝土冷縫。對頂部標高平整度事先對現場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做好交底。現場澆筑混凝土時分層均勻下料,振動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勻布點,并使振搗棒在振搗過程中上下略有抽動,振動均勻,使混凝土中的氣泡充分上浮消散,這樣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掌握好混凝土振搗時間,時間過長易造成混凝土離析,過短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現均勻的水泥漿、不再有明顯下沉和大量氣泡上冒時即可停止。清水混凝土建筑的案例展示。海南共革清水混凝土配方
清水混凝土、清水模:是建筑現代主義的一種表現手法,因其極具裝飾效果也稱裝飾混凝土。基本的想法于混凝土澆置后,不再有任何涂裝、貼瓷磚、貼石材等材料,表現混凝土的一種素顏的手法。但由于擔心會被雨水浸透或劣化,可能會噴上一層防水保護膜。由于清水混凝土不會再有其他裝飾用的材料,因此對于風雨的抵抗力要非常注意施工規范中關于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規定,因此在施工階段要非常細心的管理,發包者、施工者往往對此敬而遠之。然而清水混凝土構造獨特性、清潔感、素材感等出色的美學表現,作家個性強烈的設計者會特別喜歡它。另外,由于清水混凝土缺乏拆除模板后的裝修工程,因此在組模的階段就大致決定其好壞。相較于木造建筑偏愛素木素材感的傳統,建模工匠高超的施工技術和完工的精度。 廣東清水混凝土性能上海共革清水建筑怎么樣?
凝土技術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隨著混凝土應用于建筑施工領域,一代建筑宗師師勒?柯布西埃、密斯把設計的目光從外表裝飾繁瑣的古典建筑風格轉向了對新建筑形式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混凝土材料本身強烈的質感、剛硬性和沉靜的理性,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清水混凝土應運而生。6O年代越來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出現在西歐、北美、日本等,70年代日本清水混凝土結構盛行。由于戰后日本百廢待興,為滿足巨大的住房需求,日本人省掉了部分混凝土建筑抹灰、裝飾工序而直接使用,日本的清水混凝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國內,20世紀70年代,清水混凝土技術在預制混凝土外墻板反打施工工藝中(外墻采用現場預制夾芯保溫板、內外兩側采用鋼筋混凝土,要求兩面平滑不再抹灰、一次完成的大模板施工工藝)曾獲得了一定進展,但后來由于人們將目光轉向了裝飾面磚和玻璃幕墻中,清水混凝土技術應用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直到1997年,北京市設立了“結構長城杯工程”獎,推廣清水混凝土施工,使清水混凝土重獲發展。近年來,少量建筑工程如三亞機場、首都機場航站樓、浦東機場航站樓、聯想研發基地等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術。
清水混凝土又稱裝飾混凝土,因其極具裝飾效果而得名。它一次澆筑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直接采用現澆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為飾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想要混凝土表面顏色完全一致幾乎是不可能的,許多因素都會引起混凝土表面顏色發生變化,例如原材料的種類、施工比、混凝土的養護條件、混凝土的振搗情況、脫模劑的使用情況、模板的表面結構、模板的吸附性能等,還有拆模時人為造成的顏色變化,都會給人在感官上帶來不悅。普通清水混凝土和飾面清水混凝土表面宜涂刷透明保護涂料,表面處理的施工工藝可以參考以下方法。(1)氣泡處理清理混凝土表面,用與原清水混凝土同配比的(除砂石)水泥漿修補墻面,待水泥漿硬化后,用細砂紙均勻進行打磨,符合要求后用水沖洗干凈。(2)螺栓孔眼處理清理螺栓孔眼的表面,將原來的堵頭放回孔中,用刮刀取界面劑的稀液調制同配比的水泥砂漿,刮平周邊的混凝土面,待砂漿達到終凝后擦拭混凝土表面浮漿,然后取出堵頭,噴水進行養護。(3)漏漿部位處理清理混凝土表面松動的砂子,用刮刀取界面劑的稀液調制成顏色與混凝土基本相同的水泥膩子抹至需要處理的部位。待膩子達到終凝后用砂紙打磨,刮至表面平整、陽角順直,噴水進行養護。。
清水混凝土的外墻工藝?
清水模板的使用方法
1、頂模:先在腳手架上橫向鋪木方間距約,再縱向鋪木方間距;所澆硂厚度超過200mm時,間距應適當調小。
2、墻模:模板先縱向鋪放三根木方,再橫鋪二根木方聯結,留好穿墻螺絲位置,立好斜撐。可橫向用鋼楞連接形成組合式大墻模,也可直接吊裝,便于拆換單塊模板。
3、梁、柱模:按尺寸裁開模板,頂留穿墻螺栓位置,柱模可用短腳手架四邊鎖緊,立好斜撐。鋸切1、選用直徑300毫米100齒的合金鋸片,4000轉/分的帶導軌的鋸邊機,鋸邊時盡量保持筆直。2、切割不規則的幾何形狀,可用高速手提電鋸現場鋸切。
4、鋸板和鉆孔時板下墊實可減少毛邊。處理使用前應在模板表面均勻涂布一層脫模劑,以便脫模保持表面清潔、延長模板使用壽命、改善混凝土表面質量。 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質量要點?上海清水混凝土在國內的發展意義
清水混凝土是如何澆筑出來的?海南共革清水混凝土配方
(1)模板設計、加工根據清水混凝土墻的設計高度13m、長度、厚度、設計對墻面蟬縫、明縫的要求,墻面模板采用用厚度為12mm,1220×2440mm的覆膜竹膠板進行拼裝,光面竹膠板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表面光滑、幅面寬、拼縫少、容易脫模等特性。(2)模板安裝在基礎砼澆筑完畢,基礎頂的砼高程要進行嚴格把控,以確保上墻體模板的水平。模板垂直度的把控是關鍵工序,每塊模板固定前要嚴格把控。模板在腳手架上的垂直運輸采用手葫蘆,水平運輸采用人工搬運。模板在搬運過程中要對使用面進行保護,確保不被損傷。為保證模板與模板間不漏漿,在模板的縫中貼雙面膠,保證兩塊模板間連續緊密。模板安裝前要擦試干凈,在表面均勻涂上脫模劑。(3)模板的對拉螺栓布置采用對拉螺栓加固,穿墻套筒要加確定堵頭以保證穿墻孔眼的位置嚴密,防止漏漿,穿墻套管強度要足夠確定模板間距,抵抗新澆筑混凝土液態壓力而不產生與模板間隙過大而漏漿的現象。折疊編輯本段明縫施工明縫是對清水混凝土整體表面進行分塊處理,從而達到建筑結構與外觀裝飾藝術統一的建造技術。施工縫應與每設一道水平明縫相吻合。明縫的設計尺寸2*1cm,安裝模板時固定在竹膠板上,明縫要求線條順直、平整光滑。海南共革清水混凝土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