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年,有名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想出了一個高招——他把這種氣體通入水yin槽,然后再在水yin表面上收集到純凈的氣體,測量了密度和溶解性,并證明了它和動物呼出、木炭燃燒所產生的氣體相同。1772年,法國大化學家拉瓦錫等人用大聚光鏡把陽光聚焦在汞槽玻璃罩中的金剛石上,做了有名的燒鉆石實驗,發現鉆石燃燒后產生的也是這種氣體;爾后,他用純氧與純炭進行燃燒實驗,發現只生成一種氣體,得出該氣體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保鮮技術抑制果蔬呼吸,草莓貨架期延長至14天,損耗率降25%。二氧化碳化學性質
干冰的應用范圍:1、干冰在冷藏運輸領域的應用范圍:a 低溫冷凍醫療用途以及血漿、疫苗等特殊藥品的低溫運輸。b 電子低溫材料,精密元器件的長短途運輸。c高級食品的保鮮運輸如高級牛羊肉等。2 、干冰在娛樂領域的應用范圍,普遍用于舞臺、劇場、影視、婚慶、慶典、晚會效果等制作放煙,如國家劇院的部分節目就是用干冰來制作效果的。3、干冰在消防行業的應用范圍,干冰用來作消防滅火,如部分低溫滅火器,但干冰在這一塊的應用較少,也即市場程度較低。閔行區固態二氧化碳廠家供應干冰清洗替代化學溶劑,減少環境污染。
歷史與科學見解,二氧化碳在科學發現和歷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例子。1 發現: 蘇格蘭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在18世紀50年代發現了二氧化碳,并稱之為“固定空氣”。2碳定年法: 二氧化碳被用于放射性碳定年法,以確定考古文物的年齡。3金星大氣: 金星的大氣由大約96.5%的二氧化碳組成,造成了極端的溫室效應。4氣候研究: 冰芯樣本中含有捕獲的二氧化碳氣泡,有助于科學家研究過去的氣候條件。5工業革新: 由于化石燃料的普遍使用,工業革新標志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明顯增加。6碳捕集: 正在開發捕集和儲存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技術,以減緩氣候變化。
作用與用途:1.低溫時為壓縮液化氣體,或白色固體(干冰,薄片或立方體)。在5.07 MPa(50大氣壓)下,可壓縮成為無色液體,其相對密度1.101(-37℃),升華點-78.5℃,熔點-56.5 ℃(5.2×105Pa)。液態二氧化碳冷卻到-21.1 ℃,壓力0.415MPa則生成固體二氧化碳(稱干冰carbonice),其相對密度1.56(-79℃)。溶于水,氣體二氧化碳溶解度171.3g/cm3水(0℃),水溶液呈酸性。 在通常狀態下,二氧化碳性質穩定,高溫下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氣。與微量水共存時呈酸性。2.較高容許濃度未作規定,操作時要戴防毒面具。易溶于水,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的水可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低時對人體無害,但當其濃度超過20g/kg時,會使人呼吸加快,濃度增大至250g/kg時,則可使人致死。實驗室用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制備二氧化碳氣體。
公元三世紀,中國西晉時期的張華(232年—300年)在所著的《博物志》一書記載了一種在燒白石(CaCO3)作白灰(CaO)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這種氣體便是如今工業上用作生產二氧化碳的石灰窯氣。空氣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約占0.039%。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約占總體積的0.03%,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約占4%。實驗室中常用鹽酸跟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工業上用煅燒石灰石或釀酒的發酵氣中來獲得二氧化碳。塑料分解過程會釋放微量 CO2,因此推廣可降解材料具有重要意義。嘉定區焊接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氣肥濃度1000-1500ppm,可使溫室番茄增產40%,縮短成熟期10天。二氧化碳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的用途:01作為萃取劑,二氧化碳在超臨界法中被普遍用作萃取劑。這種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在臨界點的特性,使其成為一種高效、環保的萃取劑。國外已經普遍采用這種方法進行食品、飲料、油料、香料和藥物的加工萃取。02油田二氧化碳混相驅油,油田二氧化碳混相驅油是近年來提高原油采出率的重要工藝。隨著油田原油采出難度增加,此工藝逐漸嶄露頭角,并被認為是前景較為廣闊的方法。國內已有數家采油企業進行了工業試驗,并證實該工藝能平均提高采收率約20%。因此,只此一項工藝,每年對二氧化碳的需求量就可達50~80萬噸。二氧化碳化學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