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直購電項目在實施前進行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首先,開展了調研,深入了解廣深地區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的基本情況、用電需求以及市場現狀,為項目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其次,組織團隊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從技術、經濟、政策等多個層面分析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和潛在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制定了詳細的項目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交易規則、監管措施等。此外,積極搭建電力交易相關的技術設施和信息系統,確保交易能夠順利進行。還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悉項目流程和操作規范。直購電可以促使企業在能源領域的創新與研發投入,提升競爭力。東莞直購電要求
廣深售電的直購電業務在風險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電力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為應對價格風險,廣深售電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如電力遠期合約、期貨合約等,幫助用戶和發電企業鎖定一定時期內的交易價格,降低價格波動對雙方生產經營的影響。在信用風險防控上,建立完善的市場主體信用評價體系,對參與直購電交易的用戶和發電企業信用狀況進行實時跟蹤評估。對于信用不佳的市場主體,采取限制交易、提高保證金比例等措施,保障交易安全。此外,針對可能出現的電力供應中斷風險,廣深售電協助用戶制定應急預案,與發電企業建立應急協調機制,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能夠迅速恢復電力供應,很大程度降低風險損失,保障直購電交易的穩定運行和用戶正常生產經營。肇慶大用戶直購電技術支持直購電可以促進企業與能源供應商之間的長期合作和戰略伙伴關系。
廣深售電深度解讀廣東省能源局《關于擴大工業企業直購電交易范圍的通知》,為中山燈具制造企業設計 “年度長協 + 月度競價” 組合交易策略。2024 年一季度,該策略幫助企業在電價波動期仍保持用電成本穩定,同時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使企業綠電占比提升至 35%,同步實現降本與低碳目標。針對電價波動風險,廣深售電主推 “1+3+12” 中長期交易體系(1 年基礎合同 + 3 季度滾動調整 + 12 個月價格預案)。為珠海某化工企業定制的三年期雙邊協商合同,通過煤電聯動定價機制,將電價波動范圍控制在 ±5% 以內。這種模式尤其適合年用電量超 1000 萬千瓦時的企業,2023 年服務的江門某鋼鐵廠通過該模式節省電費 800 余萬元。廣深售電的交易團隊每日跟蹤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報價數據,在市場電價低位時為用戶鎖定更多電量。
廣深直購電項目在節能減排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方面,項目鼓勵新能源發電企業參與直購電交易,提高了新能源電力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成本逐漸降低,通過直購電項目,新能源電力能夠更順暢地進入市場,減少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發電的依賴,從而降低了碳排放。另一方面,對于發電企業而言,為了在直購電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會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的投入,提高發電效率,降低單位發電量的能耗。對于電力用戶來說,降低用電成本后,也有更多資金用于實施節能改造項目,采用節能設備和技術,進一步減少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直購電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能源供應風險。
廣深直購電項目的推進帶來了新的人才需求。在技術層面,需要熟悉電力系統運行、智能電網技術、電力計量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以保障電力的安全穩定供應和交易的準確計量。在市場運營方面,需要精通電力市場交易規則、具備市場分析和營銷能力的人才,能夠幫助發電企業和用戶在直購電市場中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在政策法規方面,需要了解電力體制政策、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的專業人才,為項目的合規運行提供保障。為滿足這些人才需求,當地高校和職業院校應加強相關專業的建設,調整課程設置,培養適應直購電項目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企業也應加強內部培訓,提升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直購電,企業能夠更好地優化能源采購與生產計劃的協調。揭陽企業直購電怎么樣
通過直購電,企業可以更好地參與能源市場的決策和管理。東莞直購電要求
在 “雙碳” 目標下,直購電成為清潔能源消納的關鍵抓手。廣深售電和國內多家新能源發電企業,推出 “綠電直供” 套餐:用戶可直接采購風電、光伏電量,價格低于傳統火電 10%-15%,同時獲得國家認證的綠證。這一模式不僅幫助發電企業解決 “棄風棄光” 問題,更讓用戶以實際行動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截至目前,已有超 200 家企業通過廣深售電完成綠電交易,年消納清潔電力超 1 億度,減少碳排放約 8 萬噸 —— 相當于種植 450 萬棵冷杉。選擇直購電,即是選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東莞直購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