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間空調又稱行級空調專為數據機房設計,列間精密空調為水平送風機組,列間式精密空調專門為通信機房列間進行研發設計的,由于數據中心所使用的服務器或通信用設備本身的散熱量愈來愈大,用傳統的空調制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設備對溫、濕度的要求,為了達到設備高效率冷卻、不產生局部過熱現象,冷空氣必須由組織的進入設備的內部進行排熱,此時采用冷、熱通道隔離或是封閉冷、熱通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因冷風氣流和熱風氣流短路,而減低了冷卻的效果。散熱系統的設計需要滿足嚴格的熱量承受要求,確保機房內設備的穩定和安全。行間列間精密空調
列間空調每個數據中心的空調系統都有兩個重要功能:提供總制冷容量,以及將向IT 負載分配冷氣流。對于房間級、行級和機柜級制冷來說,第1個功能,即提供總制冷容量的功能都是相同的,以千瓦為單位的空調系統的總制冷容量,必須超出IT 設備的總功率負載(千瓦)。無論制冷系統采用房間級、行級還是機柜級設計,提供該功能的各種技術都是相同的。這些制冷方法的主要差別在于,它們如何執行第二項關鍵功能,即將冷空氣分配給負載。與將電流限制在線纜中并作為設計的一部分的清晰可見的配電不同,氣流只是大體受限于機房設計,實際氣流在實施過程中并不可見,而且不同部署地點之間會有很大差異。氣流控制是不同制冷系統設計方式的主要目標。行間列間精密空調列間空調系統應該具備遠程訪問和控制功能,能夠方便地進行運維和管理。
對于機柜級制冷,機柜間不能共享制冷,也沒有通用的送風路徑。因此,實現冗余的方法就是為每個機柜提供N+X 或 2N 雙路CRAH 系統,實際上就是每個機柜至少兩個CRAH 系統。相比其它方式,這是很深的痛處。但對于單獨的高密度機柜,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因為可以完全確定并預測冗余,且與其它任何CRAH 系統無關。行級制冷是在機柜行級提供冗余。這需要為每一機柜行配備一個后備空調,或即采用N+1CRAH 機組。即使行級CRAH 機組比房間級機組小而且廉價,當每機柜負載較少,如1~2 kW時,也是有非常深的痛處。
列間空調的控制器:1、先進的微處理控制,采用先進的PID調節技術,具有LCD大屏幕顯示器,能顯示溫濕度,具有圖形顯示機組內各組件的運行狀態的功能。2、易操作的人性化界面,全中文LCD背光顯示。3、具備電源相序保護和缺相保護,電源斷電后來電自啟動功能。4、配備標準的R485監控接口,完全可以并入環境集中監控總網,免除維護人員的巡視工作。5、具有高智能化的控制系統,溫度控制精度達±0.5℃。6、具有大容量的故障報警記錄儲存的功能,能夠儲存達100條的報警歷史。機房內的空氣流通要主要流向服務設備,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設備的穩定運行。
列間空調采用電子膨脹閥(EEV)由控制器、執行器(可控驅動裝置和閥體)、傳感器等部分構成。它作為一種新型的制冷控制元件,突破了傳統節流結構的概念,是制冷系統智能化的重要環節,也是制冷系統優化得以真正實現的重要手段和保證,也是制冷系統機電一體化的象征。驅動方式是控制器通過對傳感器采集的控制參數進行計算,向驅動板發出調節指令,由驅動板向電子膨脹閥發出調節指令,由驅動板向電子膨脹閥線圈上輸出電信號來控制針閥開度的大小,從而調節膨脹閥的流量,進行節能優化。列間空調需要具備精密恒溫功能,確保設備穩定運行。行間列間精密空調
列間空調系統需要能夠有效降低噪音污染,確保機房內的舒適性。行間列間精密空調
為進行系統的實時維護,并在空調設備故障情況下確保數據中心正常運行,制冷系統的冗余就必不可少。電力系統常常為IT 系統使用雙路供電來確保冗余。這是因為電源線和連接本身就是潛在的單一故障點。對于制冷系統,通常采用N+1 設計,而非雙路方式,這是因為通常送風路徑包圍機柜,故障可能性極低。也就是說,如果系統需要四個CRAH 機組,那么只需添加第五個機組后,就可以允許任何一個機組發生故障,而仍能支持全部制冷負荷。因此這稱為“N+1” 冗余。對于較高的功率密度,這種簡單的冗余概念則不適用。以上三種制冷方式的冗余實施方法各不相同。行間列間精密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