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又稱羊肚菜,屬于子囊菌亞門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世界上珍貴的稀有食用菌之一。羊肚菌屬多種陰類子實體的統(tǒng)稱,因菌蓋部分凹凸成蜂窩狀,形態(tài)酷似翻開的羊肚(胃)而得名。目前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羊肚菌有20多種,其中常見的有圓頂、尖頂羊肚菌,粗柄羊肚菌,黑脈羊肚菌等。每一種羊肚菌都可以食用,是珍貴的食藥兩用,早在明朝時期,我國醫(yī)藥學(xué)家李時珍就將羊肚菌收錄在本草綱目中,稱其甘寒無毒,益腸胃,化痰。羊肚菌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在不同的烹飪方式中有所不同。梯棱羊肚菌種植
羊肚菌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可為機體補充一定的營養(yǎng)。1.羊肚菌中含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成分。羊肚菌中還包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2.羊肚菌中包含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E煙酸葉酸泛酸β-胡蘿卜素蝦青素玉米黃質(zhì)檸黃素等,適量食用羊肚菌,有助于補充一定的維生素。3.羊肚菌中還含有多種的礦物質(zhì),如鈣鎂磷鋅等。生活中適當(dāng)吃一些羊肚菌是有益身體健康的,但不可過量食用,以防過猶不及,對羊肚菌過敏者禁止食用。梯棱羊肚菌種植羊肚菌的種植需要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木N推廣。
羊肚菌是一種名貴的珍稀食用菌,有悠久的食用歷史,其營養(yǎng)保健價值高,蛋白質(zhì)含量約為 28%,含有 18 種以上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除常規(guī)的礦質(zhì)元素外,還是確 定的富硒產(chǎn)品。羊肚菌的生理活性物質(zhì)包括多糖、多酚、蛋白水解物,以及 γ-氨基丁酸、甾醇、呋喃化合物等, 藥用功效包括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氧化、、抗、、降血脂和保肝健胃等。在我國,南至海南,北到東北、新疆,東至江蘇、福建沿海,西至西藏均有自然分布。羊肚菌形態(tài)多樣,體積大小可相差 10 余倍;顏色從淺紫色、紅褐色到黑色、淺黃白色、純黃色均有;菌蓋形態(tài)有長錐形、錐形到橢球型、球形。
浸水是羊肚菌栽培的必要程序,但浸水要根據(jù)氣候干濕而定,一般播種后15天左右,可浸水1次,浸水時每畝沖施3-5公斤益富源菌菇益生寶,浸水程度以水淹沒表土90%為宜,然后立即停水,讓水在短時間自然滲透或排干,總之要讓土壤一直處于濕潤狀態(tài),以后大約每隔30天左右浸水1次。大約從播種后到出菇前要浸水2~3次,出菇后不適宜浸水。在第1次浸水后,大約7天左右土表面就會出現(xiàn)白色孢子,像霜一樣白茫茫的,趁白色很多很厚時就開始放袋,30~40cm放1袋。只要保持土壤濕度,放袋7d后菌絲從土上竄入袋內(nèi),并向上生長,若氣溫為10~15℃,大約20d菌絲就可長滿袋子,袋子周圍會出現(xiàn)一圈濃濃的白色菌絲,長滿后幾天就可以移走袋子。羊肚菌的種植需要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木N篩選。
羊肚菌運用為的種植方法就是采用覆膜栽培技術(shù),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防澇和保濕,雨水可以沿著地膜,流到溝中,即便是很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也不會損害到畦面上的菌絲。另外可以避免強光影響,利于土壤保溫,對于羊肚菌的生長十分有利。羊肚菌需要種植在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中,土壤的ph值在6.5-7.5左右要求肥沃,透氣性好,并且易于保濕。另外還要注意溫濕度,羊肚菌適宜生長溫度在20度,濕度在70%左右。羊肚菌發(fā)育是不需要有任何光線的,強光可能會影響到菌絲的正常生產(chǎn),因此還需要為其提供弱光環(huán)境。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梯棱羊肚菌種植
羊肚菌的食用方法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口味需求。梯棱羊肚菌種植
羊肚菌較高的食(藥)用價值由其含有豐富獨特的營養(yǎng)成分和化學(xué)成分所決定 ;羊肚菌子囊體和菌絲體不僅營養(yǎng)成分豐富,還包括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纖維、核黃素、煙酸、葉酸和維生素等多種成分,羊肚菌中還含有多糖、酶類、吡喃酮、脂肪酸類化合物、氨基酸、礦物質(zhì)及其他多種成分。羊肚菌含多種藥用成分,其性平,味甘寒無毒,具有益腸胃、化痰之功效,羊肚菌所含有的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更是為其它種類的食用菌所不及。[2] 羊肚菌還有增強、化痰、降血脂、抗、抗氧化、抗疲勞、、消食、健胃、保肝、、、補腦、提神等作用。梯棱羊肚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