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期為莘國,春秋時期屬晉國。戰國屬魏國,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筑合陽邑(今縣東里村),因位于合水(今名金水溝)北岸,故名。據《水經注》:“城南有洽水,縣取名焉!薄对姟罚骸霸谇⒅栆!鼻鼗菸耐醢四辏ü330年)置合陽縣。西漢改置郃陽縣,屬左馮翊。西晉后廢郃陽縣。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于今百良鎮東宮城置宮城縣,于今良石村置五泉縣,屬澄城郡;太和二十年(496年)于故址復置郃陽縣,屬華山郡。北周廢五泉縣入澄城縣,廢宮城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郃陽縣治遷今址,屬馮翊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東部地于今洽川鎮夏陽村設河西縣,兼置西韓州,八年西韓州遷往韓城縣,貞觀八年(634年)與郃陽縣同屬同州,乾元三年(760年)改河西縣為夏陽縣。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廢夏陽縣入郃陽縣,屬同州。元、明因之。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同州府。1914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省。1948年初屬陜甘寧邊區黃龍分區,12月屬大荔分區。1950年屬渭南專區。1956年屬省。1958年并入韓城縣。1961年分出復設,屬渭南專區。1964年因郃字生僻,改為合陽縣。1969年屬渭南地區。1994年屬渭南市。
1996年,合陽縣面積1227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8個鎮、13個鄉:城關鎮、甘井鎮、坊鎮鎮、黑池鎮、路井鎮、王村鎮、皇甫莊鎮、百良鎮、平政鄉、知堡鄉、伏六鄉、東王鄉、新池鄉、馬家莊鄉、孟莊鄉、獨店鄉、和家莊鄉、防虜寨鄉、楊家莊鄉、同家莊鄉、王家洼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年,新池鄉改為新池鎮,東王鄉改為洽川鎮。1999年,同家莊鄉改為同家莊鎮,獨店鄉改為獨店鎮。調整后,合陽縣轄12個鎮、9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合陽縣常住總人口432313人,其中:城關鎮42241人,甘井鎮27850人,坊鎮鎮24712人,洽川鎮8908人,新池鎮30313人,黑池鎮31033人,路井鎮24678人,獨店鎮12550人,王村鎮28096人,皇甫莊鎮9932人,同家莊鎮21765人,百良鎮30150人,平政鄉14373人,知堡鄉17372人,伏六鄉17975人,馬家莊鄉19094人,孟莊鄉17701人,和家莊鄉15378人,防虜寨鄉15857人,楊家莊鄉10737人,王家洼鄉11598人。
2001年,撤銷平政鄉并入城關鎮,撤銷伏六鄉并入坊鎮鎮,撤銷孟莊鄉并入路井鎮,撤銷獨店鎮、和家莊鄉設立和家莊鎮,撤銷王家洼鄉并入百良鎮。區劃調整后,合陽縣轄12個鎮、4個鄉:城關鎮、甘井鎮、坊鎮鎮、洽川鎮、新池鎮、黑池鎮、路井鎮、和家莊鎮、王村鎮、皇甫莊鎮、同家莊鎮、百良鎮、知堡鄉、馬家莊鄉、防虜寨鄉、楊家莊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合陽縣常住總人口436441人,其中:城關鎮82749人,甘井鎮26224人,坊鎮41113人,洽川鎮8593人,新池鎮27855人,黑池鎮29293人,路井鎮38573人,和家莊鎮25435人,王村鎮28029人,皇甫莊鎮8849人,同家莊鎮20102人,百良鎮40398人,知堡鄉15964人,馬家莊鄉18238人,防虜寨鄉14980人,楊家莊鄉10046人。
2011年,撤銷知堡鄉并入坊鎮鎮,撤銷馬家莊鄉并入黑池鎮,撤銷楊家莊并入同家莊鎮,撤銷防虜寨鄉、黃甫莊鎮合并設金峪鎮。調整后,合陽縣轄12個鎮:城關鎮、甘井鎮、坊鎮、洽川鎮、新池鎮、黑池鎮、路井鎮、和家莊鎮、王村鎮、同家莊鎮、百良鎮、金峪鎮。
2012年末,合陽縣面積1308.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57339人,常住人口43.83萬人。2013年末,合陽縣轄12個鎮,共有9個社區、35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5年,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將坊鎮曹家坡、段家洼、西卓子、南知堡、白靈、麻家莊、殿下、馬家嶺、大原頭、田家河、楊家坡、前咀、西里、臨皋、北知堡、耀賢、后咀、新莊、項村、孟家莊、鵝毛、中馬莊22個村(即原知堡鄉)劃歸城關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