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國函[2015]76號)批復同意撤銷縣級高要市,設立肇慶市高要區,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區域為高要區的行政區域,高要區人民政府駐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號。
建縣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縣東北有高峽山。據《水經注》:有“高要峽口”而得名。曾是廣州都督府、兩廣總督府駐地。1988年將縣城遷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縣設市。
2000年,高要市轄19個鎮:南岸鎮、白土鎮、白諸鎮、大灣鎮、活道鎮、回龍鎮、小湘鎮、河臺鎮、蛟塘鎮、金渡鎮、金利鎮、樂城鎮、蓮塘鎮、祿步鎮、馬安鎮、水南鎮、筍圍鎮、蜆崗鎮、新橋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高要市總人口625125人,其中:河臺鎮32986人,樂城鎮23497人,水南鎮10875人,祿步鎮61924人,筍圍鎮11244人,小湘鎮17482人,大灣鎮31192人,新橋鎮36988人,白諸鎮32339人,蓮塘鎮52003人,活道鎮34739人,蛟塘鎮25369人,回龍鎮23285人,白土鎮59766人,金渡鎮31101人,金利鎮58611人,蜆崗鎮21881人,南岸鎮44408人,馬安鎮15435人。
2002年,高要市轄南岸、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馬安、大灣、祿步、筍圍、小湘、河臺、樂城、水南19個鎮,共有324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3年4月18日,撤銷馬安鎮,并入南岸鎮,全市由19個鎮改制為18個鎮,324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總面積2196平方千米。市政府駐南岸鎮。總人口72.89萬人,外來人口26441人。
2004年3月,高要市調整部分鎮行政區劃:撤銷筍圍鎮,將其行政區劃并入小湘鎮;撤銷南岸鎮,設立南岸街道。 3月8日,南岸街道辦事處成立并舉行掛牌儀式。南岸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南岸鎮區劃,有6個居委會、10個村民委員會,面積為70.75平方千米。 撤銷筍圍鎮,將其行政區劃并入小湘鎮工作在3月4日完成。撤銷筍圍鎮并入小湘鎮后,小湘鎮人民政府管轄原小湘鎮和筍圍鎮的行政區劃,有2個居民委員會、19個村委會,面積200.43平方千米。
2005年末,高要市轄南岸1個街道和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大灣、祿步、小湘、河臺、樂城、水南16個鎮。
2009年末,高要市面積2071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16個鎮,26個居委會、324個行政村。市政府駐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