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置縣時,因設治于大埔村而得名。據《大埔縣志》:“大埔,蓋俗稱,平曠高原,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舊縣治)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百頃地,總呼為埔。”縣境山巒起伏,溪河眾多,故曾以“萬川”為縣名。
秦漢屬南?そ谊柨h。東晉義熙九年(413)始置義招縣,為縣建制最早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隋大業三年(607)改為萬川縣。唐武德四年(621)并入潮州海陽縣。宋代、元代和明初,均屬海陽縣光德鄉。明成化十四年(1478)立饒平縣,光德鄉隸之。嘉靖五年(1526)析饒平縣光德鄉地置大埔縣,屬潮州府。1965年屬梅縣地區,1988年屬梅州市。
1996年,大埔縣面積2467平方千米,人口約49.5萬人。轄20個鎮:湖寮鎮、茶陽鎮、高陂鎮、青溪鎮、長治鎮、三河鎮、英雅鎮、大麻鎮、銀江鎮、洲瑞鎮、古野鎮、平原鎮、光德鎮、桃源鎮、楓朗鎮、百侯鎮、雙溪鎮、大東鎮、西河鎮、巖上鎮。縣政府駐湖寮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埔縣常住總人口352013人,其中:湖寮鎮66842人,茶陽鎮29544人,高陂鎮27125人,青溪鎮12085人,長治鎮7184人,三河鎮13543人,英雅鎮6029人,大麻鎮18502人,銀江鎮17211人,洲瑞鎮11275人,古野鎮11658人,平原鎮11084人,光德鎮23591人,桃源鎮12440人,楓朗鎮19606人,雙溪鎮10591人,百侯鎮19029人,大東鎮12597人,西河鎮14746人,巖上鎮7331人。
2002年,大埔縣面積2475平方千米,人口51.31萬人。轄湖寮、茶陽、西河、百侯、楓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巖上、大東、雙溪、平源、古野、洲瑞、銀江、英雅、長治、青溪20個鎮,共有248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
2003年5月,大埔縣轄青溪、長治、英雅、銀江、洲瑞、古野、平原、雙溪、巖上、大東、湖寮、高陂、茶陽、大麻、三河、西河、楓朗、百侯、桃源、光德20個鎮,共有10個居委會、248個村委會,4044個村民小組。
2004年10月,大埔縣撤銷3個鎮:長治鎮并入茶陽鎮,巖上鎮并入西河鎮,平原鎮并入高陂鎮。調整后,大埔縣轄湖寮、茶陽、西河、百侯、楓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大東、洲瑞、銀江、青溪14個鎮。
2009年末,大埔縣面積2467平方千米,轄14個鎮,10個社區、244個行政村?h政府駐湖寮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大埔縣常住總人口374666人,其中:湖寮鎮91511人,青溪鎮13603人,三河鎮17004人,銀江鎮12947人,洲瑞鎮11237人,光德鎮19128人,桃源鎮9795人,百侯鎮17677人,大東鎮13955人,大麻鎮26650人,楓朗鎮30930人,茶陽鎮33650人,高陂鎮50649人,西河鎮24539人,豐溪林場941人,洲瑞林場331人,大埔林場119人。
2012年末,全縣面積246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4.8萬人,常住人口37.8萬人。2014年,湖寮鎮、高陂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