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于1950年3月1日成立縣人民政府。1992年9月,撤銷南海縣,設立縣級南海市。2002年12月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109號)調整佛山市行政區劃:撤銷縣級南海市,設立佛山市南海區。以原縣級南海市的行政區域(不含南莊鎮)為南海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南海大道。2003年1月8日,南海區正式掛牌成立。原縣級南海市的南莊鎮劃歸佛山市禪城區管轄。
1950年5月陸續建立鄉級人民政府。以后建立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撤銷公社后,設區、鄉。1989年南海縣進行撤區建鎮,鎮下設派出機構——管理區辦事處,全縣設17個鎮,轄242個管理區。
1992年6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平洲鎮、鳳鳴鎮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桂城鎮管轄,擴大桂城鎮管轄范圍。1992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桂城鎮建制,設立桂城、平洲、鳳鳴3個街道辦事處,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關。同時還轄和順、官窯、里水、松崗、丹灶、小塘、羅村、大瀝、黃岐、鹽步、西樵、南莊、沙頭、金沙、九江15個鎮。各鎮(街道)原轄管理區不變。
1993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南海市撤銷大瀝、鹽步、黃岐3個鎮建制,設置大瀝、鹽步、黃岐3個街道辦事處,作為當時南海市政府的派出機關。1994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西樵山旅游度假區人民政府成立,管轄原西樵鎮、西樵林場、西樵中旅和九江鎮的朝山、七星、大同、顯崗、西岸等5個管理區及沙頭鎮的山根管理區。
1995年3月,獅山街道辦事處經省政府批準成立,管轄原小塘鎮的華涌、塱下、獅中、獅北、大渦塘、羅洞,羅村鎮的招大、穆院、白沙橋、塘頭和官窯鎮的唐邊、黃洞共12個管理區。1997年7月,經省政府批準,南海將西樵山旅游度假區的西岸劃出,設置西岸鎮,轄新圩、城東、城西、銀崗4個管理區,鎮政府駐新圩。1998年至1999年間南海按照省要求,全面開展管理區辦事處體制理順工作,撤銷管理區辦事處,設立村委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海市總人口2133741人,其中:桂城街道173066人,平洲街道189473人,三山港街道37775人,黃岐街道117417人,鹽步街道151337人,大瀝街道205528人,獅山街道46256人,里水鎮164189人,九江鎮106693人,沙頭鎮51630人,南莊鎮154783人,丹灶鎮66241人,羅村鎮123245人,小塘鎮60784人,松崗鎮76692人,官窯鎮81248人,和順鎮60040人,金沙鎮62155人,西樵山旅游度假區200585人,西岸鎮4604人。
2001年9月,佛山市政府批復同意撤銷三山港街道,并入平洲街道。2001年12月,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西岸鎮,并入西樵山旅游度假區。南海共轄西樵旅游度假區和桂城、平洲、鹽步、黃岐、大瀝、獅山6個街道,官窯、松崗、小塘、金沙、九江、沙頭、里水、和順、羅村、南莊、丹灶11個鎮;242個行政村;76個居委會。
2002年底南海撤市設區,區政府駐桂城,轄里水、九江、沙頭、丹灶、羅村、小塘、松崗、官窯、和順、金沙、西樵11個鎮和桂城、平洲、黃岐、鹽步、大瀝、獅山6個街道,轄區面積1073.82平方千米。
2005年,南海區調整部分鎮(街)行政區劃(粵民區[2004]104號文):撤銷和順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里水鎮;撤銷金沙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丹灶鎮;撤銷沙頭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九江鎮;撤銷獅山街道辦事處、松崗鎮、官窯鎮、小塘鎮,合并設立獅山鎮,獅山鎮面積達258.9平方千米;撤銷羅村鎮,設立羅村街道辦事處;撤并桂城、平洲街道,組建新的桂城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平洲;撤銷大瀝、鹽步、黃岐3個街道辦事處,合并設立大瀝鎮,新轄區戶籍人口將達24.4萬。保留西樵鎮現行政建制。為方便群眾辦事,利于管理,分別在桂城街道設置平洲管理處;在大瀝鎮設置大瀝、鹽步、黃岐辦事處;在里水鎮設置和順辦事處;在獅山鎮設置獅山、小塘、官窯、松崗辦事處;在丹灶鎮設置金沙辦事處;在九江鎮設置沙頭辦事處。調整后,南海區轄桂城、羅村2個街道和里水、九江、丹灶、大瀝、獅山、西樵6個鎮。
2009年末,南海區面積1076.6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6個鎮,52個居委會、224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桂城街道南海大道。
2013年3月19日,將大瀝鎮西部和羅村街道并入獅山鎮,全鎮面積330.6平方千米,轄27個社區和42個行政村;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是為了提升區域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佛山高新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