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屬黔中郡地,漢為無陽、原陽、鐔成三縣轄。宋熙宗七年(1074年)改“蠻砦”為懷化砦。1942年1月置懷化縣,縣治原設懷化驛,因以為名。1949年10月1日懷化解放;11月成立懷化縣人民政府。1953年7月成立榆樹灣鎮人民政府。1975年,黔陽地區駐地遷懷化縣的榆樹灣鎮,并將榆樹灣鎮改名懷化鎮(縣級)。1979年以懷化縣的懷化鎮和盈口公社設立懷化市。1982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懷化縣,將該縣行政區域并入懷化市;1983年3月正式撤縣。
1996年,懷化市(縣級)面積2187平方千米,人口約48.8萬人,轄5個街道、5個鎮、2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城中街道、迎豐街道、紅星街道、城北街道、坨院街道、瀘陽鎮、花橋鎮、中方鎮、牌樓坳鎮、銅灣鎮、盈口鄉、榆樹鄉、楊村鄉、黃巖鄉、石門鄉、聶家村鄉、下坪鄉、龍場鄉、桐木鄉、爐亭坳鄉、鴨嘴巖鄉、新建鄉、蔣家鄉、袁家鄉、新路河鄉、銅鼎鄉、丁家鄉、黃金坳鄉、蘆坪鄉、涼亭坳鄉、賀家田鄉、鐵坡鄉、石寶鄉、活水鄉、錦溪鄉、接龍鄉、黃吉坪瑤族鄉。市府駐人民南路。
199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7]105號):撤銷懷化地區和縣級懷化市,設立地級懷化市。懷化市設立鶴城區、中方縣。鶴城區轄原縣級懷化市的迎豐、城中、城北、紅星、坨院5個街道和盈口、楊村、鴨嘴巖、石門、黃金坳、蘆坪、賀家田、涼亭8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府星路。中方縣轄原縣級懷化市的瀘陽、花橋、中方、牌樓、銅灣5個鎮和爐亭坳、桐木、下坪、聶家村、龍場、銅鼎、丁家、新路河、袁家、新建、蔣家、石寶、接龍、鐵坡、活水、錦溪16個鄉及黃吉坪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中方鎮。
1998年4月底,鶴城區正式成立。?年,鶴城區轄迎豐、城中、城北、紅星、坨院5個街道和盈口、楊村、鴨嘴巖、石門、黃金坳、蘆坪、賀家田、涼亭8個鄉,35個居委會、92個行政村。2000年,鶴城區轄5個街道、2個鎮、6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鶴城區總人口346522人,其中:城中街道65796人,迎豐街道63763人,紅星街道32249人,城北街道40233人,坨院街道17593人,黃金坳鎮12985人,鴨嘴巖鎮10237人,盈口鄉50437人,石門鄉16955人,楊村鄉8664人,蘆坪鄉12712人,涼亭坳鄉7814人,賀家田鄉4341人,黃巖旅游區2743人。
2004年,鶴城區轄5個街道、2個鎮、6個鄉:城中街道、城北街道、紅星街道、迎豐街道、坨院街道、黃金坳鎮、鴨嘴巖鎮、盈口鄉、楊村鄉、石門鄉、賀家田鄉、涼亭坳鄉、蘆坪鄉。共有35個居委會、92個村委會。
2009年,《湖南省民政廳關于懷化市鶴城區、中方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同意撤銷鶴城區鴨嘴巖鎮,將其鴨嘴巖、長遠2個建制村成建制地劃歸中方縣中方鎮管轄(注:8月5日正式實施)。
2010年,鶴城區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新設立河西街道、城南街道(一說,河西街道成立于2009年之前)。至此全區轄7個街道、1個鎮、6個鄉:城中街道、城北街道、紅星街道、迎豐街道、坨院街道、河西街道、城南街道、黃金坳鎮、盈口鄉、楊村鄉、石門鄉、賀家田鄉、涼亭坳鄉、蘆坪鄉。
2011年,將盈口鄉盈豐村成建制劃歸迎豐街道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盈口鄉轄15個行政村,總面積57.31平方千米,總人口2.71萬人,鄉政府駐地不變;迎豐街道轄7個居委會、1個行政村,總面積10.88平方千米,總人口7.28萬人,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