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底,遼寧省轄11省轄市,40縣、1市、2自治縣、43市轄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沈陽市 9區、10縣
和平區 沈河區 大東區 皇姑區 鐵西區
南市區 北市區 北關區 蘇家屯區
遼中縣(遼中鎮) 新民縣(新民鎮) 鐵嶺縣(銀州鎮) 開原縣(開原鎮) 西豐縣(西豐鎮)
昌圖縣(老城鎮) 康平縣(康平鎮) 法庫縣(法庫鎮) 臺安縣(臺安鎮) 沈陽縣(沈陽市)
旅大市 6區、1市、5縣
中山區 西崗區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嶺前區
大辛寨子區
旅順市
金 縣(金州鎮) 新金縣(普蘭店鎮) 復 縣(瓦房店鎮) 莊河縣(莊河鎮)
長海縣(大長山島回龍村)
鞍山市 5區、1縣
鐵東區 鐵西區 立山區 千山區 湯崗子區
海城縣(海城鎮)
撫順市 5區、2縣
新撫區 露天區 望花區 河北區 章黨區
新賓縣(新賓鎮) 清原縣(清原鎮)
本溪市 2區、2縣
平山區 溪湖區
本溪縣(本溪市) 桓仁縣(桓仁鎮)
安東市 3區、4縣
元寶區 鎮興區 郊 區
鳳城縣(鳳城鎮) 岫巖縣(岫巖鎮) 安東縣(大東鎮) 寬甸縣(寬甸鎮)
錦州市 3區、7縣
古塔區 錦華區 錦鐵區
錦西縣(錦西鎮) 興城縣(興城鎮) 綏中縣(綏中鎮) 錦 縣(大凌河鎮) 北鎮縣(廣寧鎮)
黑山縣(黑山鎮) 義 縣(義州鎮)
營口市 4區、3縣
站前區 西市區 新華區 郊 區
營口縣(大石橋鎮) 蓋平縣(蓋平鎮) 盤山縣(盤山鎮)
阜新市 3區、1縣、1自治縣
海州區 太平區 新邱區
彰武縣(彰武鎮)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
遼陽市 3區
白塔區 文圣區 襄平區
朝陽市 5縣、1自治縣
朝陽縣(朝陽鎮) 建平縣(葉柏壽鎮) 凌源縣(凌鎮鎮) 建昌縣(建昌鎮) 北票縣(北票鎮)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營口市建設區、繁榮區、工農區更名為站前區、西市區、新華區(營口市人民委員會1958年1月25日備案)
◎營口縣的宋光鄉的顧家堡、楊屯、小商臺、大商臺、宋光等5個自然屯(宋光、星火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劃歸蓋平縣。(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民張字第61號】批復,1958年2月1日移交)
◎設立遼陽市白塔、武圣、文圣、襄平、唐戶5區(遼寧省人民委員會1958年2月15日批準)
◎撤銷撫順市撫南、五龍2區公所,設立區人民委員會。(1958年2月6日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同年8月14日撫順市人民委員會決定撤銷五龍區并入撫南區,后又撤銷撫南區。
◎撤銷本溪市牛心臺、南芬、田師傅3區,并入本溪縣。(1958年3月6日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批準)
◎營口縣的小橋子劃歸營口市郊區柳樹鄉管轄。(1958年5月)
◎撤銷遼陽市唐戶區。(1958年9月)
◎蓋平縣的許屯鄉劃歸復縣管轄。(1958年9月)
★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3次會議決定:
1.撤銷遼陽縣,將原縣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遼陽市。
2.設立朝陽市,以朝陽縣城區為其行政區域。
◎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批準:
1.撤銷鐵嶺專署,所屬的各縣分別交由沈陽、撫順2市。
2.撤銷遼陽專署,所屬的各縣分別交由沈陽、鞍山、營口、旅大、錦州5市。
3.撤銷安東專署,所屬的各縣分別交由安東、本溪、旅大3市。
4.撤銷錦州專署,所屬的各縣、自治縣分別交由錦州、阜新2市和新設立的朝陽市領導
5.遼陽原市由省直轄,現交由鞍山市領導。
★1959年1月5日遼寧省人民委員會【遼辦仇字第3號】通知:
根據我省工業城市較多,工業比重大和交通方便的特點,為更好地貫徹執行工農業同時并舉的方針,便于城鄉結合,工農業相互支援,通力合作,促進城鄉經濟大發展,加速縮小城鄉的差別。決定撤銷錦州、遼陽、鐵嶺、安東4個專區的制度,將各縣分別劃給各市領導:
1.鑒于原熱東地區遼闊、礦藏豐富,城市較少,工業基礎薄弱,為加速這一地區的工業化,決定建立朝陽市,朝陽縣建制仍保留,并將原錦州專區的北票、凌源、建昌、建平、喀左等五縣劃歸朝陽市領導。
2.將原鐵嶺專區的鐵嶺、法庫、康平、開原、昌圖、西豐,遼陽專區的沈陽、遼中、新民、臺安等十縣劃歸沈陽市領導。
3.原遼陽專區的新金、復縣及安東專區的莊河縣。劃歸旅大市領導。
4.原遼陽專區的遼陽縣并入遼陽市,遼陽縣建制撤銷,將合并后的遼陽市和海城縣劃歸鞍山市領導。
5.將蓋平、營口、盤山3縣劃歸營口市領導。
6.將原鐵嶺專區的新賓、清原2縣劃歸撫順市領導。
7.原安東專區的安東、鳳城、寬甸、岫巖等4縣劃歸安東市領導。
8.原錦州專區的綏中、興城、錦西、錦縣、義縣、北鎮、黑山等7縣劃歸錦州市領導;將彰武、阜新2縣劃歸阜新市領導。
9.本溪縣和原安東專區的桓仁縣劃歸本溪市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