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縣別稱嵐。因主島海壇島適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稱“平潭”,古稱海壇,唐代為牧馬場。宋初設牧馬監,屬福清縣。清康熙十九年(1680)福清縣海口東城的援剿鎮改為海壇鎮,二十二年(1683)移鎮駐平潭(今潭城),雍正八年(1730)設縣丞,嘉慶三年(1798)置平潭海防廳,屬福州府。民國元年(1912)置平潭縣,后屬東路道、閩海道。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屬晉江專區,1959年屬閩侯專區(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1983年起劃歸福州市管轄。
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個區,民國33年區署撤銷,下設鄉,民國35年劃為潭城、蘇澳2鎮和中正、龍泉、中心、潭南、復興5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劃為12個公社,1983年劃為14個公社。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2個鄉。后陸續將2個鄉改鎮,設5鎮10鄉。
1996年,平潭縣陸地面積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灘涂44.5平方千米,人口約36萬人,轄5鎮10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嶼頭鄉、大練鄉、白青鄉、平原鄉、蘆洋鄉、中樓鄉、嵐城鄉、敖東鄉、南海鄉、東庠鄉,縣政府駐潭城鎮。
2000年,撤銷平原鄉,設立平原鎮;撤銷敖東鄉,設立敖東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潭縣常住總人口371922人,其中:潭城鎮65728人,蘇澳鎮31053人,流水鎮47231人,澳前鎮39975人,北厝鎮31026人,平原鎮22257人,敖東鎮29857人,白青鄉16628人,嶼頭鄉15130人,大練鄉6043人,蘆洋鄉5292人,中樓鄉20587人,東庠鄉9264人,嵐城鄉22512人,南海鄉9339人。
2000年末,平潭縣轄7鎮8鄉:潭城鎮、蘇澳鎮、澳前鎮、北厝鎮、流水鎮、平原鎮、敖東鎮、嵐城鄉、中樓鄉、白青鄉、南海鄉、嶼頭鄉、大練鄉、東庠鄉、蘆洋鄉,8個居委會、192個行政村。
2003年末,平潭縣戶籍人口38.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2萬人。轄7個鎮、8個鄉:潭城鎮、蘇澳鎮、澳前鎮、北厝鎮、流水鎮、平原鎮、敖東鎮、嵐城鄉、中樓鄉、白青鄉、南海鄉、嶼頭鄉、大練鄉、東庠鄉、蘆洋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潭縣常住總人口357760人,其中:潭城鎮111447人,蘇澳鎮17834人,流水鎮41001人,澳前鎮42856人,北厝鎮21915人,平原鎮15041人,敖東鎮20453人,白青鄉12271人,嶼頭鄉13852人,大練鄉4505人,蘆洋鄉3786人,中樓鄉16333人,東庠鄉6391人,嵐城鄉23741人,南海鄉63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