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徐州市直屬山東省管轄,新海連市屬山東魯中南行署管轄。1952年11月中央決定,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新海連市劃屬江蘇徐州專區。
1953年1月江蘇建省,徐州市為省轄市,設徐州專區,專員公署駐徐州市。原屬山東省臨沂專區的新海連市及贛榆、東海、邳縣3縣,滕縣專區的銅北、華山、沛縣、豐縣4縣,和原屬皖北行署區宿縣專區的碭山、蕭縣2縣及原由蘇北行署直轄的淮北鹽區,劃入徐州專區。徐州專區轄1市9縣1鹽區。同年,原屬淮陰專區的新沂、睢寧、邳睢3縣劃入徐州專區。撤銷銅北、華山、邳睢3縣,復設銅山縣。撤銷淮北鹽區。東海縣政府遷海州城。徐州專區轄1市10縣。
1954年,新海連市改為省轄市;同年12月,蕭縣、碭山2縣劃歸安徽省。1958年,原由省轄的徐州、新海連2市,劃歸徐州專署領導。1960年,銅山縣劃歸徐州市領導。1961年,新海連市改名為連云港市。1962年,徐州、連云港2市改為省轄市,徐州市領導的銅山縣劃歸徐州專區。1965年10月26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徐州市設立礦區。
1970年,徐州專區改稱徐州地區,專署駐徐州市,轄豐縣、沛縣、贛榆、東海、新沂、邳縣、睢寧、銅山8縣。1983年,撤銷徐州地區,將銅山、豐縣、沛縣、邳縣、睢寧、新沂6縣劃歸徐州市;東海、贛榆兩縣劃歸連云港市。徐州市區設有鼓樓、云龍、賈汪、礦區、郊區5個區。
1990年2月起,經國務院批準,先后撤銷新沂、邳縣,改設新沂、邳州市;徐州市共轄2市4縣4區。
1993年,調整市區行政區劃:將郊區的朱莊鄉、下淀鄉及王場街道辦事處劃歸鼓樓區管轄,獅子山鄉劃歸云龍區管轄;將云龍區的王陵、永安、西關和湖濱4個街道辦事處劃歸郊區管轄;將鼓樓區的夾河、和平2個街道辦事處及銅沛、牌樓2個街道辦事處位于中山北路以西的居委會劃歸郊區管轄,將子房街道辦事處位于響山北路以南的居委會劃歸云龍區管轄。同年調整市、縣行政區劃:將銅山縣的青山泉、大泉、紫莊、汪莊,鹿莊、汴塘、大吳、塔山、耿集9個鄉及礦區的青山泉、董莊、旗山、權臺4個街道辦事處劃歸賈汪區管轄;將銅山縣的拾屯鄉和夾河鄉的火花、群英2個村劃歸礦區管轄;將徐州市郊區更名為泉山區。
199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將新沂市炮車鎮劃歸邳州市管轄;將邳州市合溝鎮劃歸新沂市管轄;將銅山縣潘塘鎮劃歸徐州市泉山區管轄;撤銷泉山區潘塘鎮,設立潘塘街道辦事處。
2005年1月統計數據:面積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9萬(其中市轄區167.5萬),轄5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4個縣43個街道、114個鎮,395個居委會、2280個村委會,其中市轄區共計43個街道、7個鎮,268個居委會、156個村委會。
2005年5月1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41號):將銅山縣大黃山鎮和大廟鎮劃歸徐州市鼓樓區管轄。2005年6月1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蘇政發[2005]53號文件)同意調整徐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將銅山縣大黃山鎮和大廟鎮劃歸徐州市鼓樓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鼓樓區行政區域面積212平方千米,人口38.1萬,轄8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銅山縣行政區域面積1856.6平方千米,人口118.2萬,轄20個鎮。調整前,鼓樓區行政區域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7.9萬(2004年);銅山縣行政區域面積1999.6平方千米,人口129.2萬(2004年)。
2010年,撤銷徐州市九里區。將原九里區的九里街道和龐莊街道的拾東村劃歸徐州市鼓樓區管轄;將原九里區的火花、蘇山、桃園和龐莊(不含拾東村、拾西村和昕昕居委會)4個街道劃歸徐州市泉山區管轄;將原九里區的義安、利國、張集、垞城、電廠、張雙樓、三河尖、拾屯8個街道以及龐莊街道的拾西村和昕昕居委會劃歸銅山縣管轄。撤銷銅山縣,設立徐州市銅山區。銅山區人民政府駐銅山鎮。調整后,徐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即鼓樓區、云龍區、賈汪區、泉山區、銅山區、新沂市、邳州市、豐縣、沛縣、睢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