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區轄市。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緣。面積約2.1萬平方千米,人口19.3萬,有漢、哈薩克、回、維吾爾、蒙古等2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62.83%,轄10鎮8鄉,市政府駐烏蘇鎮。駐有農七師7個團場(123、124、125、126、127、128團和紅山煤礦)。(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烏蘇鎮 市政府駐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筑慶綏城,同治三年(1864)毀于戰火,光緒十五年(1889)重建,改稱庫爾喀喇烏蘇城。民國32年(1943)分設新南、新北二鎮。1945年9月~1950年4月新疆三區革命政權改設為烏蘇門拜克(注:三區革命時期縣以下建制實行門拜克〈千戶長〉、玉茲拜克〈百戶長〉制。)1950年改為第一區(城關區),1954年為烏蘇市(縣轄區級市),1959年改設烏蘇鎮。位于市境中部。面積61.5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6.4萬,其中漢族占65.62%。312國道和北疆鐵路切南緣而過,獨(山子)克(拉瑪依)、獨(山子)庫(車)公路在境內銜接,轄解放北路、解放西路、繁榮街、新華街、團結街、虹橋路、新長征路、振興路8個居委會。
白楊溝鎮 1985年設白楊溝鎮。位于市境西南部,天山北麓,距市區40千米。面積45.2平方千米,人口0.2萬,其中漢族占63.46%。建國后,獨山子煉油廠在此建成采煤車間。鎮區南面2千米處有夏爾蘇滿廟遺跡,規模宏偉,號稱北疆的“布達拉宮”,毀于1959年。
哈圖布呼鎮 1985年在紅星農場場部駐地建成哈圖布呼鎮。位于市境中部、四棵樹河東岸,距市區30.4千米。為烏蘇中、西部物資交流中心。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0.3萬,其中漢族占71.4%。
皇宮鎮 1959年成立高潮公社,1984年改設皇宮鄉,1994年撤鄉建鎮。位于市區東北,距市區18.5千米。面積143.4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林家莊子、泉水溝、阿克齊、鄧家湖、柳園、林家莊子西、紅橋、沙棗林、老莊子、皇宮、黑樹林、塌橋子、石橋、海子灣、梧垌、鹽池、加拿斯拜、西海子、蓋干旗19個行政村。
車排子鎮 清代在此設軍臺、營塘、驛站。1959年為東風公社車排子大隊,1966年與前進牧場合并成立春光農場,1976年改為車排子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撤鄉建鎮。位于市區西北,距市區56千米。面積114.4平方千米,人口0.5萬,其中漢族占61.99%,轄喀喇蘇、車排子、喀木斯德、靳格勒特、吉德勒、康蘇瓦特6個行政村。
甘河子鎮 1950年成立甘河子鄉,1972年為東方紅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5年撤鄉建鎮。位于市境中部偏東,距市區13千米。面積311.9平方千米,人口0.9萬,其中漢族占76.77%,轄大樹莊子、包家莊子、劉家莊子、王家莊子、郝家莊子、楊家莊子、皇宮莊子、二道坪、趙家莊子、鄧家莊子、頭道場子、二道場子、三道場子、謝家地口子14個行政村。
百泉鎮 1953年為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自治區的一個鄉,1977年建普爾塔公社,1984年改為葫麻梁鄉,1996年改設百泉鎮。位于市境中部,距烏蘇市24千米。面積約194.7平方千米,人口0.7萬,其中漢族占79.24%。312國道過境,烏(魯木齊)伊(犁)公路和北疆鐵路穿南境而過,甘(河子)哈(圖布呼)公路穿境,轄馬料、普爾塔、榆樹、白楊溝、托古里克、莫墩、道蘭莫墩、葫麻梁、圪達、東梁、桑郎、橙槽12個行政村。
古爾圖鎮 1953年隸屬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自治區,1962年成立聯合牧場,后改稱古爾圖牧場,1996年建立古爾圖鎮。位于市區西,距市區61千米。面積5035平方千米,人口0.9萬,其中漢族占43.29%,轄桐柳、 紅柳、艾木臺、凱爾達根、烏蘭也爾格、克孜勒加爾、店村7個行政村。
西湖鎮 1951年成立西湖鄉,1959年為東風公社,1984年重設西湖鄉,1996年撤鄉建鎮。位于市境中部偏東,距市區12千米。面積203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漢族占80.22%,轄一家地、甘家莊子、大莊子、馬場湖、海子灣、夾壩、巴扎爾、蘭州灣子、柳墩、饒家莊子、林家莊子、三道橋、邱家莊子、龍口、長海子、毛臘灣、大泉灣、冒水井子、老莊子19個行政村。鎮境泉眼較多,溝渠成網。古跡有伊犁將軍金順駐軍營盤殘垣。
四棵樹鎮 1953年隸屬于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自治區,1959年建幸福公社,1984年改設四棵樹鄉,1996年撤鄉建鎮。位于市區西,距市區24千米。面積114.6平方千米,人口1.1萬,其中漢族占47.35%,轄四棵樹、四棵樹北、布如魯再格德、圪達、哈爾莫墩、索呼會都格、賽布庫里、哈勒干布拉格、哈達生布拉格、哈爾莫墩布拉格、查干布拉格、諾音茲次、金庫克、哈墩尼布拉格、查干蘇木、祖爾尕呼爾古圖、烏墩布拉格、托古日克布拉格18個行政村。
八十四戶鄉 1973年為城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市區東北郊,距市區2.5千米。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0.6萬,其中漢族占56.07%。轄其格勒克、蘭干買里、墩買里、楊家莊子、巴海、五道橋、蓮花池、水磨溝、廟村、林家戈壁、八十四戶、果園、康家莊子、陳家莊子、黨家莊子、轉灣湖、麥家梁、太陽溝、沙梁子、大榆樹20個行政村。鄉內有古城—遂城堡(在五道橋村內)、接官亭(在墩買里村)、驛站(在蘭干買里村內)等古遺址。
九間樓鄉 1976年建九間樓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市境中部偏東,距市區17.5千米。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黃渠峽、詹家莊子、邢家莊子、喀拉吉代、黃渠溝、阿熱拉、七戶地東、七戶地、畢家莊子、徐家莊子、孔家莊子、爛店、蓋干旗13個行政村。
夾河子鄉 1964年建良種場,1984年改設夾河子鄉。位于市境中部偏東,距市區9.5千米。面積45.5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漢族占76.16%,轄紅房子、夾河子、鄧家湖、阿拉里、三道坪、沙棗林、紅柳、黃渠、奎河、河西10個行政村。
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鄉 清代為蒙古族土爾扈特右旗領地。1953年為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自治區四棵樹鄉,1977年為紅旗公社,1984年改扎根塔拉鄉,同年改設為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鄉。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區40千米。面積149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漢族占64%。312國道過境,轄榆樹、庫魯曼索都爾、扎根塔拉浩特浩爾、扎根塔拉、白楊樹、哈爾扎木、庫魯木、白勒其爾、莫墩塔拉、銀寶特10個行政村。
塔布勒合特蒙古族鄉 清代為蒙古族東土爾扈特右旗領地。1953年屬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自治區四蘇木鄉,1985年改設塔布勒合特蒙古族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43千米。面積183.8平方千米,人口0.2萬,其中蒙古族占52.81%,轄塔布勒合特、卻根阿熱勒、烏木克3個行政村。北部中低山區有原始森林。
石橋鄉 原為車排子公社二大隊,1992年從車排子鄉析出建石橋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60余千米。面積152.6平方千米,人口0.5萬,其中漢族占73.47%,轄石橋、楊樹、塔勒德、昌德、托浪格勒、蘇布爾干、一棵樹、梭梭8個行政村。境內地勢平坦。
頭臺鄉 1992年從西湖鄉析出,建頭臺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33千米。面積151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漢族占67.05%,轄頭臺、頭臺東、楊家莊子、汪家莊子、沙棗窩子、榆樹、沙棗窩子東、呂泉8個行政村。
西大溝鄉 清代為蒙古族東土爾扈特左旗領地。1953年屬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自治區,1980年成立西大溝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市境中部偏東,距市區13.5千米。面積477平方千米,人口1萬,其中漢族占70.63%,轄科克薩拉、塔克里更、查干喬龍、查干拜興、查干拜興西、道蘭莫墩、布魯克、西大溝、蘇里更、巴間阿蒙、河壩沿子、下店、榆樹、東戈壁、謝家地、扎哈山、查干敖包、烏蘭祖胡、二臺子19個行政村。境內北部天山北坡為歷史上鄂壘扎拉固古戰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