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置思昭州,清改寧昭州,民國改縣。1952年置鎮南縣,1953年置寧明縣,1958年與憑祥、龍津縣合置睦南縣,1959年復置寧明縣。
1984年10月,完成撤公社建鄉(鎮)及撤大隊建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全縣設馱龍、亭亮、寨安、峙浪、東安、 板棍、 北江、思樂、那堪、那楠、桐棉等11鄉和城中、明江、海淵等3鎮,設150個村(街)民委員會。
1996年,寧明縣面積3709平方千米,人口約37萬人。轄4個鎮、11個鄉:城中鎮、明江鎮、愛店鎮、海淵鎮、馱龍鄉、亭亮鄉、寨安鄉、峙浪鄉、桐棉鄉、那楠鄉、東安鄉、板棍鄉、北江鄉、思樂鄉、那堪鄉。縣政府駐城中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寧明縣總人口342993人。其中:城中鎮40202人,愛店鎮6410人,明江鎮31431人,海淵鎮15038人,馱龍鄉22179人,亭亮鄉33983人,寨安鄉18583人,峙浪鄉17400人,東安鄉15378人,板棍鄉18084人,北江鄉18618人,思樂鄉21521人,那堪鄉30261人,那楠鄉20761人,桐棉鄉33144人。
2002年7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2]128號)同意將思樂鄉與海淵鎮合并為海淵鎮,原思樂鄉和海淵鎮所轄行政區域全部歸海淵鎮。調整后,全縣轄4個鎮、10個鄉:城中鎮、愛店鎮、明江鎮、海淵鎮、馱龍鄉、亭亮鄉、寨安鄉、峙浪鄉、東安鄉、板棍鄉、北江鄉、桐棉鄉、那堪鄉、那楠鄉。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4號)同意撤銷馱龍鄉,整建制并入城中鎮,城中鎮政府駐地不變。
全縣現轄4個鎮、9個鄉:城中鎮、愛店鎮、明江鎮、海淵鎮、亭亮鄉、寨安鄉、峙浪鄉、東安鄉、板棍鄉、北江鄉、桐棉鄉、那堪鄉、那楠鄉。縣政府駐城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