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縣,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另有一說,因二水于贛州合流成贛江,以此得名。西漢屬豫章郡,縣治溢漿溪。莽新隸九江郡。東漢復為豫章郡。興平二年(195)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縣屬之。三國吳嘉和五年(236)分廬陵郡置南部都尉,贛縣屬之。同年析贛縣地置平陽縣(太康元年改名平固縣)。西晉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為南康郡,贛縣隸南康郡。太康十年(289)縣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貢區水東一帶)。東晉永和五年(349),郡、縣治徙章貢二水之間(今贛州市區)。劉宋改郡為國,贛縣屬南康國。齊復南康郡,梁、陳因之。陳時,贛縣與南康縣互易其名。
隋大業元年(605)互復原名。開皇九年(589),改南康郡為虔州。同年平固縣歸并贛縣。至隋、唐,贛縣均屬虔州。五代楊吳屬百勝軍。南唐改昭信軍。宋開寶八年(975)復稱州,贛縣仍屬虔州。太平興國七年(982)析贛縣7個鄉(原平固縣地)置興國縣。紹興二十三年(1153)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改虔州為贛州,贛縣屬之。元屬贛州路。明、清屬贛州府。民國先后屬直隸省或屬贛南道、第十一行政區、贛南專區及第九、第四行政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建立贛縣蘇維埃政府。1949年8月14日贛縣解放,屬贛州專區,析贛州鎮置贛州市。贛縣先后屬贛南行政區(1949年11月)、贛州專區(1951年6月)、贛南行政區(1954年6月)、贛州專區(1964年5月)、贛州地區(1968年2月)、贛州市。縣政府駐地原在贛州市南外東陽山,1969年7月遷梅林,新建梅林鎮。
1987年4月5日,湖江鄉分為湖江鄉、古田鄉、湖新鄉三個鄉(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1988年9月12日,撤銷江口鄉、王母渡鄉、沙地鄉、田村鄉,設立江口鎮、王母渡鎮、沙地鎮、田村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復)。1990年10月16日,設立攸鎮鄉(贛民字[1990]137號批復)。
1993年11月17日,撤銷南塘鄉,設立南塘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復)。1995年9月29日,撤銷吉埠鄉,設立吉埠鎮(贛民字[1995]185號批復)。1996年3月19日,撤銷茅店鄉,設立茅店鎮(贛民字[1996]53號批復)。
1997年,全縣面積2993.1平方千米,人口50萬。轄8個鎮、16個鄉:梅林鎮、田村鎮、沙地鎮、南塘鎮、吉埠鎮、江口鎮、王母渡鎮、茅店鎮、韓坊鄉、小坪鄉、陽埠鄉、大埠鄉、長洛鄉、大田鄉、儲潭鄉、石芫鄉、白石鄉、三溪鄉、五云鄉、湖江鄉、湖新鄉、攸鎮鄉、古田鄉、白鷺鄉。縣政府駐梅林鎮
2000年5月8日,撤銷五云鄉,設立五云鎮(贛民字[2000]104號批復)。同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492065人,其中:梅林鎮48630人、王母渡鎮36880人、沙地鎮25419人、江口鎮32912人、田村鎮32564人、南塘鎮37863人、茅店鎮23387人、吉埠鎮27848人、五云鎮19581人、陽埠鄉19643人、韓坊鄉28845人、大埠鄉16570人、小坪鄉6339人、長洛鄉10377人、大田鄉12686人、古田鄉8902人、湖新鄉8947人、湖江鄉18282人、儲潭鄉16560人、石芫鄉13735人、三溪鄉11997人、白石鄉11228人、白鷺鄉13570人、攸鎮鄉9300人。
2001年9月6日,撤銷小坪鄉,劃歸韓坊鄉(贛民字[2001]569號批復)。2001年9月6日,撤銷古田鄉、湖新鄉,劃歸湖江鄉;撤銷白石鄉,劃歸田村鎮;撤銷攸鎮鄉,劃歸沙地鎮(贛民字[2001]438號批復)。
2002年底,贛縣轄9個鎮、10個鄉,14個居委會、31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梅林鎮。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55.7萬人。轄9個鎮、10個鄉:梅林鎮、王母渡鎮、沙地鎮、江口鎮、田村鎮、南塘鎮、茅店鎮、吉埠鎮、五云鎮、韓坊鄉、陽埠鄉、大埠鄉、長洛鄉、大田鄉、湖江鄉、儲潭鄉、石芫鄉、三溪鄉、白鷺鄉。
2010年8月5日,《江西省民政廳關于同意贛縣湖江鄉撤鄉設鎮的批復》(贛民字[2010]118號):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贛縣湖江鄉,設立湖江鎮。2011年11月28日,《江西省民政廳關于同意贛縣儲潭鄉撤鄉設鎮的批復》(贛民字[2011]136號):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贛縣儲潭鄉,設立儲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