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北縣,以山得名。境內有托蘿山(今名山),設治時因治所在托蘿山北,故名“蘿北”。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tǒng)轄地。清末,1906年3月8日(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準,將綏蘭海兵備道自綏化城移駐小興安嶺以東,改為興東兵備道,今蘿北縣轄區(qū)均在其管轄范圍內。1908年8月5日(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龍江巡撫奏準,擬于托蘿山北設置蘿北直隸廳,歸興東道管轄。終因條件所限,從緩設置。
1912年(民國元年)6月26日,經大總統(tǒng)核準,于7月1日正式裁撤興東道,改設蘿北廳設治局,設治員于是日在省城啟用關防,7月16日“抵局任事”。1914年7月1日,奉令將蘿北設治局改為蘿北縣,為二等縣,隸屬黑河道。縣署設在原興東道署。同時,將所屬高家屯警察事務所改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月,將高家屯佐治局改為綏東城縣佐。1916年5月,將縣境北部溫河、保興一帶劃出設置烏云設治局。1917年3月30日,黑龍江省長公署令,將縣境東部劃出,設置綏東設治局。
東北淪陷后,隸屬黑龍江省。1933年8月,偽縣公署遷駐兆興(今肇興鎮(zhèn))。1934年1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1939年6月,將寶泉保、梧桐保劃歸新設之鶴立縣管轄。1941年10月,偽縣公署遷駐“鳳翔”。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隸屬合江省管轄。1947年1月,縣政府遷至“兆興”。1949年5月,撤銷合江省,劃歸松江省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并后,劃歸合江專區(qū)管轄。同年10月,縣政府移駐萬財村(今鳳翔鎮(zhèn))。1957年7月,將鶴崗市的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1958年11月,將寶泉嶺農場劃歸鶴崗市。1964年5月30日,國務院批準,將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1985年1月1日,將蘿北縣劃歸佳木斯市領導。1987年11月6日,國務院批準,劃歸鶴崗市領導。
1992年末,蘿北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中游右岸。東南與綏濱縣接壤,南與樺川縣、湯原縣相連,西以梧桐河與鶴崗市分界,北與嘉蔭縣為鄰,東北與俄羅斯以江為界。全縣總面積6784平方千米。總人口23.2萬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11.8萬人。主要是漢族,少數(shù)民族有滿、朝鮮、回族等。轄12個鄉(xiāng)鎮(zhèn),境內還有7個農場和1個林業(yè)局。縣政府駐地鳳翔鎮(zhèn)。(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1996年,蘿北縣轄5個鎮(zhèn)、6個鄉(xiāng):鳳翔鎮(zhèn)、鶴北鎮(zhèn)、團結鎮(zhèn)、名山鎮(zhèn)、肇興鎮(zhèn)、葦場鄉(xiāng)、蓮花鄉(xiāng)、環(huán)山鄉(xiāng)、奮斗鄉(xiāng)、太平溝鄉(xiāng)、東明朝鮮族鄉(xiāng)。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蘿北縣總人口228353人,其中:鳳翔鎮(zhèn)42109人,鶴北鎮(zhèn)3989人,名山鎮(zhèn)4104人,團結鎮(zhèn)9038人,肇興鎮(zhèn)9073人,東明朝鮮族鄉(xiāng)3001人,葦場鄉(xiāng)3385人,蓮花鄉(xiāng)2307人,太平溝鄉(xiāng)3673人,環(huán)山鄉(xiāng)3612人,奮斗鄉(xiāng)6427人,鶴北林業(yè)局24308人,寶泉嶺農管分局局直15469人,寶泉嶺農場26095人,軍川農場18434人,江濱農場15707人,名山農場9984人,延軍農場9646人,共青農場179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