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橋街道位于沈陽市北運河畔、德勝橋南。東起北海街,西到德增街、大北關街;南起津橋路、珠林路,北到沈吉鐵路線,面積2.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999戶、74997人(約2010年)。
轄百樂、德增、錦繡、大華、五月、榮樂、萊茵河畔、中學堂8個社區。辦事處駐邊東街20號甲。大東區政府等機關在轄區內。小什安街、大什安街、德增街、新龍街、草倉路、津橋路、德增巷、長城巷等縱橫境內。
【沿革】1958年建小津橋公社,1978年建小津橋街道。1996年,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3.1萬。
2005年,撤銷小東街道、小津橋街道,合并設立津橋街道,四至為:東起鐵路、東邊城街,南至銀元街、大東路、大什字街、華家巷、三自巷,西至東順城街、德增街、草倉路、新龍街,北至新開河。轄9個社區,區域面積2.35平方千米,人口7.26萬人,辦事處駐草倉路70-1號。
2010年,強勝社區更名為大華社區,劃入大北街道的中學堂社區和原珠林街道的萊茵社區、榮樂社區,將華茂社區、紹棠社區、民強社區、天龍社區劃歸小東街道;將大東區津橋街道東順城街以西區域劃歸沈河區皇城街道。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10104008:
~001 111德增社區
~004 111百樂社區
~008 111錦繡社區
~009 111大華社區
~015 111五月社區
~020 111萊茵社區
~021 111榮樂社區
~022 111中學堂社區
【2009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10104008:
~001 111德增社區
~004 111百樂社區
~008 111錦繡社區
~009 111強勝社區
~012 111華茂社區
~015 111五月社區
~016 111紹棠社區
~018 111民強社區
~019 111天龍社區
【2007年社區居委會駐地】天龍社區駐銀元街24號111號,華茂社區駐小什字街60號,紹棠社區駐大什字街201號,民強社區駐東邊城街34號111,五月社區駐小津橋路93-1號,軍民強社駐東邊城街94號,強勝社區駐中學堂路12-1號,錦繡社區駐小什字街161號,百樂社區駐小什字街172-1號,德增社區駐德增街13-1號。
【珠林街道】位于大東區東北部。珠林路、江街滂、北海街縱橫境內。1954年由珠林、福安派出所管轄地區合并為珠林街道,1958年改公社,1978年復建珠林街道。1996年,面積2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21個居委會。2010年撤銷,萊茵社區、榮樂社區劃歸津橋街道,善鄰社區劃歸東塔街道,錦園社區劃歸北海街道。
【2009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10104011:
~002 111榮樂社區
~008 111善鄰社區
~010 111錦園社區
~011 111萊茵河畔社區
~012 111愛群社區
【2007年社區居委會駐地】榮樂社區駐東邊城街95-4-3,萊茵河畔駐北海街226號,廣居社區駐珠林路92號西側,善鄰社區駐滂江街瑞光巷6-1北側,愛群社區駐滂江街15-1西北側,錦園社區駐錦園路22-1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