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鄉為鄉名,后以鄉為縣,故名平鄉縣。東漢延熹七年(164年)設癭陶縣,治所在今艾村,下設四鄉:崇教、仁鳳、善化,方平。三國魏景初元年(237年),洪水漫溢,縣城被沖,翌年建縣城于今縣內大佬營處,并因太平鄉之故,改平鄉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封州,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平鄉縣。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遷縣城于今平鄉鎮。熙寧六年(1073),平鄉縣降為鎮并入巨鹿縣。元佑元年(1086年)復置平鄉縣。
民國34年(1945)平鄉縣全境解放,將縣城遷至乞村鎮(今豐州鎮),屬邢臺專區,1958年劃歸鉅鹿縣,1961年自鉅鹿析出合廣宗縣,1962年復為平鄉縣,屬邢臺專區(1970年改稱邢臺地區)。1993年地市合并后屬邢臺市。
1996年,平鄉縣面積406平方千米,人口約26.3萬人,轄3個鎮、4個鄉:豐州鎮、河古廟鎮、平鄉鎮、油召鄉、節固鄉、田付村鄉、尋召鄉。縣政府駐豐州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鄉縣常住總人口283360人,其中:豐州鎮60252人,平鄉鎮37467人,河古廟鎮38416人,節固鄉39689人,油召鄉44683人,田付村鄉28304人,尋召鄉34549人。
2002年,平鄉縣面積406平方千米,人口約27萬人。轄3個鎮、4個鄉:豐州鎮、平鄉鎮、河古廟鎮、節固鄉、油召鄉、田付村鄉、尋召鄉。共有25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豐州鎮中華路。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鄉縣常住總人口300029人,其中:豐州鎮66137人,平鄉鎮36907人,河古廟鎮43072人,節固鄉41153人,油召鄉44695人,田付村鄉32403人,尋召鄉35662人。
2013年,省民政廳(冀民函[2013]262號)批復同意設立中華路街道。調整后,全縣轄1個街道、3個鎮、4個鄉:中華路街道、豐州鎮、平鄉鎮、河古廟鎮、節固鄉、油召鄉、田付村鄉、尋召鄉。縣政府駐中華路街道中華路1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