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為晉曲梁地,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初封酈商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記載。因位于古曲梁邊陲,故名曲周。武帝建元四年(公元137年)始置曲周縣。
1946年10月為紀念抗日縣長郭企之烈士,改稱企之縣,1949年恢復原名。1958年先后將鄰縣雞澤、邱縣、肥鄉(含廣平)并入曲周縣。1961年曲周縣分為曲周(含雞澤、邱縣)、肥鄉(含廣平)兩縣。1962年曲周縣又劃分為曲周縣、雞澤縣、邱縣,恢復原建制。
1996年,曲周縣面積667平方千米,人口約37.5萬人,轄4個鎮、6個鄉:曲周鎮、安寨鎮、河南疃鎮、侯村鎮、大河道鄉、白寨鄉、依莊鄉、南里岳鄉、第四疃鄉、槐橋鄉。縣政府駐曲周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曲周縣常住總人口392896人,其中:曲周鎮65320人,安寨鎮51090人,侯村鎮52312人,河南疃鎮37864人,槐橋鄉25904人,南里岳鄉30352人,白寨鄉47627人,大河道鄉21595人,依莊鄉26219人,第四疃鄉34613人。
2002年,曲周縣面積666.9平方千米,人口約39.6萬人。轄曲周、侯村、安寨、河南疃4個鎮和第四疃、南里岳、槐橋、依莊、大河道、白寨6個鄉,5個社區、33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曲周鎮東街。
2010年,省民政廳(冀民函[2010]32號)批復同意撤銷第四疃鄉,設立第四疃鎮;4月29日正式實施。調整后,全縣轄5個鎮、5個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曲周縣常住總人口427610人,其中:曲周鎮69960人,安寨鎮54641人,侯村鎮59299人,河南疃鎮43134人,第四疃鎮39827人,槐橋鄉27784人,南里岳鄉31832人,白寨鄉49761人,大河道鄉23403人,依莊鄉279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