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設畢節專區,專署駐畢節縣。轄畢節、大定、金沙、黔西、織金、納雍、水城、威寧、赫章等9縣。1954年11月11日威寧縣改設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改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1958年大定縣改名為大方縣。1965年設水城特區(駐川興寨)。畢節專區轄8縣、1自治縣、1特區。
1970年畢節專區改稱畢節地區。將水城縣并入水城特區,劃歸六盤水地區領導。畢節地區轄7縣、1自治縣。1993年,撤銷畢節縣,設立畢節市(縣級),以原畢節縣的行政區域為畢節市的行政區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畢節地區總人口6327471人。其中:畢節市1128230人、大方縣851729人、黔西縣697075人、金沙縣496063人、織金縣825350人、納雍縣661772人、威寧彝回苗族自治縣1056009人、赫章縣611243人。
2003年末,畢節地區總人口712.1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65萬人。轄1個縣級市、7個縣(其中1個自治縣),共有98個鎮、6個街道、146個鄉(其中77個民族鄉),186個居委會、4016個村委會。
2007年9月,省政府批準成立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為畢節地委、行署派出的正縣級機構,管轄范圍包括大方縣的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普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和黔西縣的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仁和彝族苗族鄉。
2007年末,畢節地區總面積26853平方千米,總人口734.27萬人,轄8個縣(市)、1個管委會(其中,縣級市1個,自治縣1個,管委會1個),98個鎮、6個街道、146個鄉(其中77個民族鄉),99個居委會、65個社區、3934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畢節地區常住總人口6537498人,其中:畢節市1137383人,大方縣776324人,黔西縣695947人,金沙縣560575人,織金縣784119人,納雍縣670272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1263521人,赫章縣649357人。2010年末,畢節地區常住人口654.57萬人。
2011年2月18日,畢節雙山新區正式掛牌成立,管轄范圍包括畢節市的梨樹鎮、岔河鎮和大方縣的雙山鎮、響水鄉和文閣鄉的三元、常豐、太河、瓦廠四個村。同年,貴州省政府批準成立畢節經濟開發區(省級經濟開發區),代管畢節市的小壩鎮。
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貴州省撤銷畢節地區設立地級畢節市的批復》(國函[2011]130號):一、同意撤銷畢節地區和縣級畢節市,設立地級畢節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七星關區碧陽大道518號。二、畢節市設立七星關區。以原縣級畢節市的行政區域為七星關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市東街道東升路1號。三、畢節市轄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赫章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七星關區。
2011年末,畢節市面積2685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851.73萬人,常住人口65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71.24萬人,轄8個縣區、1個管委會,10個街道、101個鎮、142個鄉(其中77個民族鄉),135個社區、3603個行政村!咀ⅲ呵骺h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已獲批,時未實施,全市實際共有6個街道、98個鎮、146個鄉(其中77個民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