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經注》:“武溪水出縣西北桐柏山,東南流,右合溱水,亂流東南,經縣西,縣側臨溪東,因曰臨武。”戰國時為楚臨武邑。楚考烈王封臨武君于此,因以名邑。漢高祖五年(前201)建縣,治設姥婆城。隋末遷今址,屬桂陽郡,唐如意元年(692)更名隆武縣,屬郴州。唐神龍元年(705)復名臨武縣。五代晉天福四年(939)并入桂陽監。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復置臨武縣,移治今城關鎮,屬桂陽軍。元屬桂陽路。明屬衡州府桂陽州。清屬桂陽直隸州。1914~1922年屬衡陽道。1949年屬郴縣專區,1951年屬郴州專區,1952年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屬郴縣專區。1959年并入宜章縣,1961年復置臨武縣,屬郴州專區。1968年屬郴州地區,1994年屬郴州市。
1996年,臨武縣面積1393平方千米,人口約30.3萬人。轄3個鎮、19個鄉:城關鎮、金江鎮、香花嶺鎮、楚江鄉、大沖鄉、汾市鄉、廣宜鄉、花塘鄉、接龍鄉、麥市鄉、南強鄉、三合鄉、雙溪鄉、水東鄉、同益鄉、土地鄉、土橋鄉、萬水鄉、武水鄉、武源鄉、西瑤鄉、鎮南鄉。縣政府駐城關鎮東云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臨武縣總人口303290人,其中:城關鎮34426人,金江鎮17122人,香花嶺鎮7731人,嵐橋鎮10614人,武水鎮22991人,雙溪鄉15757人,南強鄉15550人,廣宜鄉7529人,同益鄉10586人,汾市鄉14081人,土地鄉12279人,水東鄉9230人,接龍鄉6031人,花塘鄉17852人,楚江鄉17553人,武源鄉8723人,萬水鄉18458人,麥市鄉24092人,三合鄉13196人,鎮南鄉10768人,大沖鄉6452人,西山瑤族鄉2269人。
2004年,全縣轄5個鎮、1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城關鎮、金江鎮、香花嶺鎮、嵐橋鎮、武水鎮、雙溪鄉、南強鄉、廣宜鄉、同益鄉、汾市鄉、土地鄉、水東鄉、接龍鄉、花塘鄉、楚江鄉、武源鄉、萬水鄉、麥市鄉、三合鄉、鎮南鄉、大沖鄉、西山瑤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2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2]13號)批復同意對臨武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如下:一、將南強鄉、嵐橋鎮、廣宜鄉成建制合并,設立南強鎮。以原南強鄉、嵐橋鎮、廣宜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南強鎮的行政區域,南強鎮轄46個建制村,總面積174.20平方公里,總人口3.95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新祖寺(原南強鄉人民政府駐地)。二、將香花嶺鎮、三合鄉成建制合并,設立香花鎮。以原香花嶺鎮、三合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香花鎮的行政區域,香花鎮轄16個建制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77.52平方公里,總人口2.2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三合墟(原三合鄉人民政府駐地)。三、將水東鄉、接龍鄉成建制合并,設立水東鎮。以原水東鄉、接龍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水東鎮的行政區域,水東鎮轄14個建制村,總面積69.10平方公里,總人口1.84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深渡(原水東鄉人民政府駐地)。四、將城關鎮更名為舜峰鎮。同年,汾市鄉、楚江鄉、麥市鄉撤鄉設鎮。
全縣現轄9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舜峰鎮、金江鎮、武水鎮、南強鎮、汾市鎮、水東鎮、楚江鎮、麥市鎮、香花鎮、雙溪鄉、同益鄉、土地鄉、花塘鄉、武源鄉、萬水鄉、鎮南鄉、大沖鄉、西山瑤族鄉。縣政府駐舜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