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原名(1)蘇爾沁咀子(又稱索倫箐嘴子),(2)通肯。通肯名稱的由來。據《滿洲地名考》記載:此地開拓時所管轄的地域很廣,便設置了副都統管理此地,由于通肯河旋繞其境,故名。“通肯”是滿語,其意,一說為“鼓”之意,另一種解釋為“散”之意。海倫地名是於光緒末年裁通肯副都統,設置直隸廳時所啟用的名稱,其來源,是以城址位于海倫河附近命名。海倫,為“開凌”之音轉,滿語“水獺”之意。因海倫河中盛產水獺,故名。
海倫一帶很早以前本無人居住,故清以前的歷史沿革不詳,至前清時曾為皇家圍場地,禁止百姓采樵游獵,而只有索倫族人可以進入禁地,他們以捕獵為生,水草為居,沒有固定的房舍。在此期間,綏化已設通判理旗民事,而此地仍為圍場。土人稱此地為索倫箐嘴子。先后為呼蘭城守尉、呼蘭副都統轄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設置綏化廳后,歸綏化廳管轄。由于此地草木豐茂,土質青腴,富於農作,所以光緒中葉,黑龍江將軍屢次奏請放荒地,但都被駁斥。不但不能放荒,反而更加嚴厲限制墾荒。
1899年5月4日(光緒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廷批準于海倫河北增設通肯副都統,選“棒槌營”(采參人住的窩棚,今海倫鎮城北)修筑通肯城【一說,光緒二十三年始設副部統兼辯墾務,大概因通肯河旋繞其境而命名為通肯副都統】。1905年1月29日(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奏準設置海倫直隸廳。1906年2月15日(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裁撤通肯副都統。同年8月11日(農歷六月二十二日),海倫直隸廳署移駐原通肯副都統府第辦公。1908年8月5日(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將海倫直隸廳改設海倫府,駐通肯城。隸屬黑龍江行省,領青岡、拜泉2縣。
中華民國成立后,根據黑龍江省都督府1913年1月23日令,將海倫府改為海倫縣。初由黑龍江省直轄,1914年6月隸屬綏蘭道。1915年5月,將通北稽墾局轄區劃出設置通北設治局。1916年春(一說為1917年1月),將海倫縣南部地區劃出設置望奎設治局。1929年2月,廢道,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一等縣。東北淪陷后,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6年10月,以海倫縣西南部地區與拜泉縣劃出的部分區域合并設置通肯縣。
1947年2月至9月,海倫縣隸屬黑嫩聯合省第一專區,黑嫩聯合省分設后,仍由黑龍江省管轄。1948年9月,撤銷通肯縣,原屬海倫縣的行政區域仍劃回海倫縣。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并后,由黑龍江省直轄。1956年3月,將海倫縣劃歸綏化專區管轄。1958年8月改由松花江專區管轄。1965年6月屬綏化專區。1989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海倫縣,設立海倫市(縣級),以海倫縣的行政區域為海倫市的行政區域,仍隸綏化地區。1990年1月11日,正式撤縣設市。
1985年,海倫縣轄7個鎮、22個鄉,10個街道,360個村,1667個村民小組,1255個自然屯,6個農牧場,6個林場。海倫鎮為縣政府駐地。全縣總戶數為164418戶,人口為799838人。境內民族99.5%是漢族,還有朝鮮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達翰爾族、鄂倫春族、錫伯族、黎族、彝族等。
1992年末,海倫市位于黑龍江省中部,是由小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與綏棱縣為鄰,南與綏化市、望奎縣接壤,西以通肯河與青岡、明水、拜泉縣分界,北與北安市毗連。總面積4551平方千米。總人口78.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7萬人,占17.4%;滿、回、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3.3%。轄7個鎮、22個鄉:海倫鎮、海北鎮、倫河鎮、東風鎮、共合鎮、海興鎮、祥富鎮、海南鄉、樂業鄉、南興鄉、東方紅鄉、護林鄉、雙錄鄉、扎音河鄉、愛國鄉、長發鄉、向榮鄉、愛民鄉、聯發鄉、永和鄉,等。市政府駐海倫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海倫市總人口720008人,其中:海倫鎮108787人,海北鎮27823人,倫河鎮31979人,東風鎮15669人,祥富鎮25790人,海興鎮28022人,共合鎮29688人,建城鄉7953人,同心鄉14883人,前進鄉16600人,向榮鄉24450人,長發鄉17978人,東方紅鄉19026人,護林鄉11957人,南興鄉11971人,海南鄉20316人,共榮鄉25553人,樂業鄉17279人,福民鄉20811人,豐山鄉24449人,永富鄉21694人,新興鄉15763人,百祥鄉16882人,聯發鄉21080人,永和鄉29241人,愛民鄉23754人,愛國鄉20049人,扎音河鄉24057人,雙錄鄉24328人,國有林場3477人,紅光農場8842人,海倫農場9857人。
海倫市現轄7個鎮、16個鄉:海倫鎮、東風鎮、祥富鎮、海興鎮、倫河鎮、共合鎮、海北鎮、前進鄉、向榮鄉、長發鄉、東林鄉、海南鄉、樂業鄉、共榮鄉、福民鄉、豐山鄉、永富鄉、百祥鄉、聯發鄉、永合鄉、愛民鄉、扎音河鄉、雙錄鄉。共362個行政村,1753個村民小組。